“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20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劳动力配置效率 劳动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54-01
  引言
  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制约劳动力发挥作用程度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结构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结果。这个观点展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即从农业为主导转向以城市化为基础的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使得大量生产率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称为生产率较高的劳动力,这一过程也是人口转型的过程。这种转型一方面减少了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提高了该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另一方面为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拓宽了它们的发展空间。因此,劳动力的高参与率和较高的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这种促进作用就是“人口红利”。
  1、“人口红利”效应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口红利”是造就“中国经济奇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导致的高劳动参与率 —人口中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大 — 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人口红利期是指当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抚养比例下降、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上升,而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目前,中国正值年龄结构较合理、适龄劳动人口比重较大,且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有进一步转移的潜力的阶段,可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机会成本为零的劳动力要素投入。这种人口转型带来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
  “人口红利”从三个方面推动中国经济增长:(1)高劳动参与率;(2)高储蓄率。适龄劳动力比重大,同时也意味着人口赡养率低或劳动力人均负担率低,即每个劳动者需要赡养的老人和孩子数量较少。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这是实现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条件;(3)较高的劳动力配置效率。配置效率是相对于技术效率而言的。技术效率是指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高,而配置效率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现存资源的重新配置带来的效率。
  总之,人口和劳动力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2、妨碍“人口红利”效应发挥的因素
  从长期看,一国的“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人口转型理论告诉我们,“人口红利”期只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即当人口出生率尚未显著下降,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就中国而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必将导致总劳动人口的下降。另外,近年来,中国开始呈现较快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关研究估计,到2030年,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8%增加到20%,到那时,退休人口数将占就业人口数的40%以上。因此,从长期看,中国总人口中劳动人口比重将减少,中国经济享有的“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
  首先,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经济收益。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农民工工资水平几乎没有上涨。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GDP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而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近12年内仅增加68元。众所周知,东部地区是全国农民工的主要集聚地区,全国约有70%的农民工集合在东部地区做工,且东部地区农民工月工资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农民务工状况尚且如此,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情况可想而知。
  其次,看农民进城务工的技能收益。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014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0%,建筑业23%,社会服务业10%,住宿和餐饮业7%,批发和零售业5%。在加工制造业中,农民工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中,约为52%。不难看出,与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的制造业和知识或技能密集的现代服务业行业相比,上述行业是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要求相对有限的行业,而农民工往往从事这些行业汇总技术和技能较低的工作种类,因此,农民进城务工获得的技能收益相当有限。更为糟糕的是,农民进城就业或失业均无保障,从而使进城农民随时面临生存危机,而不得不选择返乡务农。
  再次,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文化收益。尽管从技术角度看,文化收益的度量较为困难,但农民工及其家庭进城后长期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化状态,至少说明他们从城市生活中获得的文化收益并不大。然而,与城市文化的疏离并非农民的自愿选择,而是迫于无奈。因为,第一,较低的经济收入和较低的知识文化背景,促使进城农民工的社会文化生活受到局限;第二,城市文化对农民工产生的“排他性”,也使其游离于城市文化圈之外。
  3、促使“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措施
  (1)提高劳动力素质。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中国走的是一条依靠农业积累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工业化道路。短期看,劳动力的低成本可以支持经济的发展,但长期看,劳动力的低成本必然是低劳动力素质和低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反映,它无疑将阻碍经济的发展。
  (2)促进劳动力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可以改善劳动力的配置效率。目前,我国依然存在着限制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诸多制度性障碍,只有逐步废除这些制度性障碍,促进劳动力流动,才能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进而最大化我国的“人口红利”效应。鉴于我国人口的不同发展趋势,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村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合理地向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进城。这样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有利于环节城市老龄化,降低城市人口的总负担系数,有效优化城乡人口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的另一个层面是积极推进人口的对外交流,包括:留学深造、外派劳务、人员交流等等,这种人口对外流动的方式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中,积极促进这个层面的劳动力流动很有必要。
其他文献
2012年以来,全省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契机,利用冬闲期和春耕前有利时机,抢前抓早,扎实开展机手培训和机具检修工作
随着各种食物事件屡屡发生,人们更加重视绿色食品,这就给绿色食品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提出新要求。本文阐述了生长绿色花生的条件,在该基础上探讨了生产绿色花生食品栽培技术,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