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阅读:我的经历与反思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梳理作者经历的基础上分析了史学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影响:拓宽史学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拓展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善学习品质,助力学生发展;注重实践反思,助推专业成长。同时,文章作者也指出了自身的史学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阅读动机来看,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强;从阅读内容来看,计划性、系统性还不够;从阅读方法来看,科学性、条理性明显不足。
  关键词:史学阅读;经历;专业成长;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98-02
  一、史学阅读之经历
  关于“阅读”,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史学,亦称“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我认为,史学阅读是指历史教师对史学研究的新进展保持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史学界的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选择一些史学研究成果、优质史学资源与历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基于此,我的史学阅读经历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1.大学阶段
  1996年9月,我进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师范专业就读。大一时,我还处于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过渡的阶段,习惯了高中时候由老师牵着走的学习方式,阅读意识不强,阅读内容几乎只停留在大学教材和有少量的任课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目;大二、大三时,随着专业课、选修课开设门类的增加,我逐渐学会了到图书馆阅览相应的杂志和专著,还选修了模糊数学、美学等科目,经常会翻阅这方面的期刊;大四时,增加了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教材教法方面的科目,同时为了复习考研,我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领域。
  2.读研阶段
  2000年9月,我进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这期间,阅读的书目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社会心理学》《学校公共关系学》等,由于课程研究的需要,我还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专门探究,比如,关于以色列的教育发展、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等,在学习的基础上把心得体会写出来。幸运的是,诉诸笔端的尚属粗浅的笔法和思考竟然获得了发表的机会,于我而言无疑是一大鼓励。在阅读的同时,我还有了投身教育实践的机会,硕二下半学期课程不紧,我得到了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高职英语教师的兼职工作机会。在和学生打交道以及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用学到的一些教育學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
  3.工作以来
  2003年8月,我进入江苏省南通中学工作,成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孟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体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快乐的同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在南通中学的三尺讲台站稳脚跟?如何让学生、同行和领导认可我的课堂教学?……努力上好每节历史课是我的初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至少要读三类书:自己所教学科的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跟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似乎有一丁点儿阅读积累的基础,但是这一基础如何和我的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教学节奏来看,单纯依靠看与历史学科有关的书来改善我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因此,我做了一些调整:在备课过程中我就相关的教学课题从整体设计、重点和难点分析、新材料的呈现等角度到知网上查阅文献,如《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等等,只有深入理解了学科内容,才可能谈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教学立意的提升。
  二、史学阅读之反思
  1.有益经验
  回顾这二十多年的阅读经历,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职业时代的读书,对我的成长和发展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拓宽史学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历史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触摸、感知、聆听、继承、实践、畅想、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让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课堂里实现超时空的交汇,从而获得人类穿透历史、把握未来的智慧与灵感。为了获得鲜活的素材,我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注意搜集和整理有价值的史学资源,以便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选用,从而进一步拓展历史课程资源,逐渐树立起开放、多元的内容观,不断拓宽历史教学的视野。与此同时,我会围绕历史教学核心内容,从不同视角学习其他同仁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借鉴和运用他们的独特思路、巧妙设计,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自己的历史课堂多一些亮点,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供专业支持。
  (2)拓展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曾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史学阅读给了我改变课堂的重要抓手。比如,我会根据教学重点挖掘历史资源,选取真实完整、最具典型性的细节,化繁为简,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悟历史,让历史课堂教学在细节珠玑的点缀下变得生动有趣。史学阅读还可以帮助我尽可能及时地了解史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宏观把握能力,拓宽历史认识的视野,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合理吸纳史学研究最新成果,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细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水平,用真正具有“历史味”的课堂教学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
  (3)改善学习品质,助力学生发展。人们认识历史肯定离不开历史材料,从本质上来看,历史材料是我们通往过去的媒介。历史叙述必有所据,而这“言之所据”即由史料所提供。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注定了历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史料为证据重构历史,促进对历史探究方法或过程的理解,因此史料的运用就成为提升史学素养最关键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相关典籍、笔记等材料构建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材料探索途径,更易增强论从史出的历史感,提高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我还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尝试在“同情式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历史知识,逐渐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去考察历史、理解历史。   (4)注重实践反思,助推专业成长。史学阅读的成果只有和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级教师闫学老师认为她的成功之源就是实现了读书、教书和写作的完美融合,教书是她讀书最直接的动力和诉求,也是她写作灵感和素材的源泉,同时读书又促进了她教书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会尽可能多地把史学阅读的收获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并且把这些反思的心得体会加以提炼,完成教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论文的发表反过来又提升了我阅读的兴趣和动力,阅读、教学、反思成为我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助推器,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我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培养了我的反思习惯,使我逐渐从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骨干教师,这个成长历程的起点毫无疑问就是阅读。
  2.不足反思
  毋庸讳言,我的史学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从阅读动机来看,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强。 有学者认为,“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算”是多数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普遍态度。工作之余,我喜欢读一些比较轻松的书籍或期刊,比如《小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思维与智慧》等等,但阅读专业类书刊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阅读大多数情况下属于“问题导向”,就是在备课或者教学中遇到问题才会“救急式”地找一些相关的书刊来阅读;还有的时候阅读属于“目标导向”,就是为了评职称、完成考核任务、发表论文等,才去找一些期刊来读。客观地说,教师不是缺少读书的时间,而是缺少读书的动力,或者是勤读书的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确,教育教学工作、家庭琐事的缠绕总会消耗我们不少精力,甚至消解了不少阅读的渴望,但是,由于对自身专业发展目标的不确定使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思维惰性,也使得我们史学阅读的动力不强,时有被动应付等现象发生。
  (2)从阅读内容来看,计划性、系统性还不够。反思工作以来的史学阅读,我发现存在着阅读内容碎片化、功利性色彩明显等缺陷,阅读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严重缺失。史学阅读经常扮演着“消防员”的角色,只是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的“救急”行为,而没有真正从专业素养提升方面“救穷”。比如,我虽然也阅读了一些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方面的经典著作,但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阅读,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入的阅读,而经典著作蕴含的无穷魅力,可以使历史教师不断获得专业阅读的营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对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经典著作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的阅读,并逐渐把阅读的范围扩展到历史哲学类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从阅读方法来看,科学性、条理性明显不足。 徐特立老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平时的阅读,我发现自己的阅读方法很不科学。一方面,阅读方法缺乏科学性,仅限于在阅读文本上做一些圈画,至于阅读过程中思考的深入程度如何、有没有出现一些和作者产生共鸣、碰撞的思维火花等就基本无从体现,这是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迫切需要改进的。比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就非常值得借鉴,就是把和书有关的所有信息都记录到同一个笔记本里,不拘泥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把时间用在记录思想蹦出的火花上。另一方面,阅读的计划性、条理性严重缺乏。平时的史学阅读90%以上都是“应急式”阅读,大多是一些问题导向的阅读方式,没有针对自己的计划制定个性化的阅读书单,甚至有的时候史学阅读的对象就是凭心情确定的,读多读少也是不确定的,这就直接导致阅读中思考的连续性和深度明显不足。
  阅读,不仅可以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实现精神突围,还可以让教师的心灵充盈着收获的愉悦和幸福,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因此,扎根于教学实践的史学阅读可以为焕发历史课堂活力、激发历史教师的创造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撑。我相信:当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常态时,它也必定会为我们的心灵和幸福人生提供充足的精神养分!
  参考文献:
  [1]赵亚夫.现代教学理论在社会科课程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8-104.
  [2]许纪霖,郑志峰.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2005(5):8-17.
  [3]闫 学.作为阅读者的教师[J].中小学德育,2013(3):26-27.
其他文献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体育方面,城市的师资力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些
摘 要: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河南省洛阳市民办教育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中学历史教育探索通过开展历史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结合中学历史社团活动的开展经验和做法,探讨了在历史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历史;社团活动;综合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教学需实现好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
青年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互协过程.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对青年的教化和青年自身内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以往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针对青年社会化过
结合某冶炼厂的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情况介绍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后回用的工艺方法,为冶炼工业废水资源化提供了一些依据,可在同行业推广应用.
黄日葵1899年6月12日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城厢镇五甲街一个书香世家,1916年在县立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4月因反对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卖国协定而罢课回国,19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这两个重要的内容是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绕开的话题。阅读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写作是小学生表达情感和运用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之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地整合,势必会对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整合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教学内
11月10日下午,2018年四川省高职院校啦啦操比赛在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协会和我院共同承办
根据防冻胀水泥杆与对应土层的实际的传热耦合,建立了其耦合传热的数值模型,结合冻结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以及Simple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
由于热工过程的非线性以及模型的不确定性,神经网络则可以逼近任一非线性的函数,模糊系统可以模拟一个不能用精确数字模型的过程.提出了采用适应性子集的神经模糊控制器,通过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需要我们跳出课堂看教育,站在理论的高峰审视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深刻领悟睿智以明德、教育需有真爱;思行以悟道、教育呼唤智慧;角色决定行为、教育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