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高中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木版画、新中国时期的中国画、油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绘画的内容认识不足。从这些木版画、中国画、油画作品中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时期木版画、中国画、油画作品的认识。
【关键词】:木版画;新中国时期的中国画;油画作品
一、木版画的作品对高中生的影响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版面史上,解放区的木刻版画艺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解放区的木刻版画继承和发扬了由鲁迅先生培育起来的新兴木刻的传统;另一方面,它又根据解放区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革命的需要,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藝术作品,从而在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两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给予了极富创造性的形象表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12年时间内,木刻版画艺术的活动与创作遍布所有重要的解放区,如延安、晋冀鲁豫、晋绥、新四军抗敌革命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情日益高涨。一大批有志于革命的美术青年从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来到延安,其中有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黄山定、张望、刘岘、力群等。这样就使延安的木刻版画艺术,能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和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和进步。美术家们到战地写生,选择与抗日有关题材作画,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激发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起去反抗和战斗。李桦在1935年创作的木刻《怒吼吧,中国!》图1可以说是抗战前夕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民族危难关头下的木刻创作。这幅木刻在今天看来仍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粗狂有力的线条,刻画了一个被捆绑着、蒙住眼睛快要被杀而奋力挣扎的中国人,全身的肌肉和骨骼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造型简洁夸张,形象突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力。
为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今天,当我们凝神观看这些抗战木刻作品的时候,仍然会为它们内蕴着的理想、情怀和生命力所感动。抗战木刻作品的生命不仅仅在于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更在于它凝结了整整一代人对于祖国最质朴的热爱与奉献。从上面的的木板年画的内容与精神是现在的高中生所要认识和学习那种精神。
二、是新中国时期的中国画的作品对高中生的感悟
中国画历代留下大量经典作品。自新中国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与过往不一样,拥有崭新面貌的、有朝气的、有激情的艺术家,创作了很多有深刻思想和艺术高度的深 情的作品,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创作经验以及带给我们前进的指引。这些作品,很多经过时间的沉淀,经受时光的考验,成为中国画的新的经典。这几十年来,中国画的进程,既有阳光也有风雨,但总的来说,是向前发展的,向着有深度和厚度的艺术前进与开拓。
在这些经典作品中,如李琦画的《主席走遍全国》,图2留白与墨色巧妙结合,画面简练。郭沫若看到此画非常欣赏,并题字配诗。这张画后来印刷出版了很多,是塑造领袖比较成功的影响广的作品。又如傅抱石和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是历史上也罕有的巨幅山水画。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表现得恢弘壮伟,整个画面把春夏秋冬祖国南北山川表现在了一 起,这是中国画特有的语言运用,而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关山月的《绿色长城》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的黄胄的《洪荒风雪》也极为经典。辽阔的戈壁上,茫茫白雪地里,地质考察队骑着骆驼,缓缓走来。乐观豪迈,充满革命的浪漫情怀跃然纸上。
很多经典的画作诞生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一部分后来被称为红色经典。这些画的特点是真情澎湃,很有革命情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而且比较有深 度和艺术的高度。新中国诞生以来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作品,这是我们中国画里的宝贵财富。对高中生的认识有很大的用处指导他们的方向它们在不同方面都会给我们启迪,引领着我们在中国画方向前进、开拓、提高。
三、是新中国时期的油画作品对高中生的了解
油画进入中国仅有一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中开始民族化本土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艺术家将油画从西方带回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的现实主义优化道路。在以后的发展中主要经过了的以下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初。
2、20世纪八十年代。
3、现阶段的新现实主义。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新中国美术的历史开端处即新中国成立初年,文学艺术领域实施“二为方针”(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所有踏入新社会的新老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受了一次来自灵魂深处的艺术观改造,最终,徐悲鸿在解放前即倡导的写实主义被接受,居于美术界的主导地位。借助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艺术的信仰,中国美术界视中国画和西方现代主义为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糟粕,力图建立本国的无产阶级美术。美术界所首肯的是他适宜地删减了油画的用光和设色手法,让这件看上去“缺少一点油画特色”却带有某种古代装饰壁画风采的作品折射出“油画民族化”的新路。李宗津《东方红》《朱总司令肖像》,蔡亮《贫农的儿子》等。出现了一大批老一代无产阶级画家。
到七十年代随着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在艺术领域1985年4月底在黄山召开的油画艺术讨论会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对六届美展的反思为契机,针对创作领域长期存在单一、僵化模式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术现象等的一系列重要学术问题研讨中,明确提出了发挥艺术个性对发展油画艺术的重要作用。会议的影响推动了全国的创作热潮。这一时期各种类型展览在全国崛起,其中“前进中的中国美展”、“当代油画展”、“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览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是现在高中生的学习的机会。
从上面的木版画和中国时期的中国画的作品与油画作品,可以对现在的高中生有思想上的觉悟,现在的生活好了不能忘记先辈人的奉献精神也是值得现在的高中生去学习。虽然,现在的高中生不能在生活中去体会先辈人的辛苦与奉献的精神但是美术家们到战地写生,选择与抗日有关题材作画,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激发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起去反抗和战斗。可以从绘画中去了解。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
[2]薛宣林.论艺术之永恒 [M]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7
[3]高师.美术教育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4]杜卫.美育论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关键词】:木版画;新中国时期的中国画;油画作品
一、木版画的作品对高中生的影响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版面史上,解放区的木刻版画艺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解放区的木刻版画继承和发扬了由鲁迅先生培育起来的新兴木刻的传统;另一方面,它又根据解放区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革命的需要,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藝术作品,从而在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两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给予了极富创造性的形象表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12年时间内,木刻版画艺术的活动与创作遍布所有重要的解放区,如延安、晋冀鲁豫、晋绥、新四军抗敌革命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情日益高涨。一大批有志于革命的美术青年从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来到延安,其中有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黄山定、张望、刘岘、力群等。这样就使延安的木刻版画艺术,能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和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和进步。美术家们到战地写生,选择与抗日有关题材作画,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激发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起去反抗和战斗。李桦在1935年创作的木刻《怒吼吧,中国!》图1可以说是抗战前夕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民族危难关头下的木刻创作。这幅木刻在今天看来仍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粗狂有力的线条,刻画了一个被捆绑着、蒙住眼睛快要被杀而奋力挣扎的中国人,全身的肌肉和骨骼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造型简洁夸张,形象突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力。
为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今天,当我们凝神观看这些抗战木刻作品的时候,仍然会为它们内蕴着的理想、情怀和生命力所感动。抗战木刻作品的生命不仅仅在于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更在于它凝结了整整一代人对于祖国最质朴的热爱与奉献。从上面的的木板年画的内容与精神是现在的高中生所要认识和学习那种精神。
二、是新中国时期的中国画的作品对高中生的感悟
中国画历代留下大量经典作品。自新中国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与过往不一样,拥有崭新面貌的、有朝气的、有激情的艺术家,创作了很多有深刻思想和艺术高度的深 情的作品,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创作经验以及带给我们前进的指引。这些作品,很多经过时间的沉淀,经受时光的考验,成为中国画的新的经典。这几十年来,中国画的进程,既有阳光也有风雨,但总的来说,是向前发展的,向着有深度和厚度的艺术前进与开拓。
在这些经典作品中,如李琦画的《主席走遍全国》,图2留白与墨色巧妙结合,画面简练。郭沫若看到此画非常欣赏,并题字配诗。这张画后来印刷出版了很多,是塑造领袖比较成功的影响广的作品。又如傅抱石和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是历史上也罕有的巨幅山水画。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表现得恢弘壮伟,整个画面把春夏秋冬祖国南北山川表现在了一 起,这是中国画特有的语言运用,而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关山月的《绿色长城》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的黄胄的《洪荒风雪》也极为经典。辽阔的戈壁上,茫茫白雪地里,地质考察队骑着骆驼,缓缓走来。乐观豪迈,充满革命的浪漫情怀跃然纸上。
很多经典的画作诞生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一部分后来被称为红色经典。这些画的特点是真情澎湃,很有革命情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而且比较有深 度和艺术的高度。新中国诞生以来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作品,这是我们中国画里的宝贵财富。对高中生的认识有很大的用处指导他们的方向它们在不同方面都会给我们启迪,引领着我们在中国画方向前进、开拓、提高。
三、是新中国时期的油画作品对高中生的了解
油画进入中国仅有一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中开始民族化本土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艺术家将油画从西方带回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的现实主义优化道路。在以后的发展中主要经过了的以下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初。
2、20世纪八十年代。
3、现阶段的新现实主义。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新中国美术的历史开端处即新中国成立初年,文学艺术领域实施“二为方针”(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所有踏入新社会的新老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受了一次来自灵魂深处的艺术观改造,最终,徐悲鸿在解放前即倡导的写实主义被接受,居于美术界的主导地位。借助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艺术的信仰,中国美术界视中国画和西方现代主义为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糟粕,力图建立本国的无产阶级美术。美术界所首肯的是他适宜地删减了油画的用光和设色手法,让这件看上去“缺少一点油画特色”却带有某种古代装饰壁画风采的作品折射出“油画民族化”的新路。李宗津《东方红》《朱总司令肖像》,蔡亮《贫农的儿子》等。出现了一大批老一代无产阶级画家。
到七十年代随着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在艺术领域1985年4月底在黄山召开的油画艺术讨论会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对六届美展的反思为契机,针对创作领域长期存在单一、僵化模式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术现象等的一系列重要学术问题研讨中,明确提出了发挥艺术个性对发展油画艺术的重要作用。会议的影响推动了全国的创作热潮。这一时期各种类型展览在全国崛起,其中“前进中的中国美展”、“当代油画展”、“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览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是现在高中生的学习的机会。
从上面的木版画和中国时期的中国画的作品与油画作品,可以对现在的高中生有思想上的觉悟,现在的生活好了不能忘记先辈人的奉献精神也是值得现在的高中生去学习。虽然,现在的高中生不能在生活中去体会先辈人的辛苦与奉献的精神但是美术家们到战地写生,选择与抗日有关题材作画,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激发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起去反抗和战斗。可以从绘画中去了解。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
[2]薛宣林.论艺术之永恒 [M]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7
[3]高师.美术教育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4]杜卫.美育论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