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没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说三个段子吧!
  寒假和老友们在餐厅吃饭。席间曾经的同桌突然问我,“你喜欢柴静,还是闾丘露薇?”我也想没想就说,“都不喜欢!”喜欢是轻微的狂热。而任何程度的狂热都令自我迷失。
  期末复习备考时,教学楼的自习室永远供不应求。我站在楼道的拐角处,摇头晃脑地背《荷马史诗》的叙事特点。忽然,头顶不远处传来一男一女的声音。
  男同学:“你是学新闻的,你觉得柴静怎么样?”
  女同学:“不怎么样!”
  男同学:“女人对待女人真是刻薄啊!她可是我们宿舍神仙姐姐般存在的公知。”
  一个名人,有人爱,自然有人恨。不然,她不会成为话题。
  杂志社面试时,同行的女孩对柴静“表演性的新闻”嗤之以鼻。但她的目的不过是想表现她对社会事件的理性解读。她也是在表演。所以,表演也未尝不可。
  谈一谈新闻理想
  柴静的故事讲得紧凑,描写得文艺,结论下得果断。她的朋友、同事们认为她是极正义的人,甚至是可以为了正义而牺牲朋友的人。这差不多也是中学时代时我对柴静的印象。那时,柴静并不像现在这么温和。她关注边缘人,倾听边缘人的独自。“以前从来没有人来听我把话说完。”受访者这样感激她。那时,我摘下赵铁林拍摄妓女生活的感受中——“你想采访弱者,就让弱者同情你”,却没有任何关于新闻的理想。我只是突然觉得,震撼自己的表象后边有另外一种想象。这大概就是新闻想要揭露的。
  可是,新闻最应该做的是裸裎真相,客观而理性地叙事。《看见》中人们无法无视柴静正在努力地完成这个任务,可她挡不住真晴流露。这种主持方式为她带来声誉,也引来了麻烦。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在国家社会制度不完善时,这种波及范围甚广的新闻传播能给人们带来感动是好事。近代梁启超谈开启民智,现代中国仍然没有做到。老百姓还是老百姓,没有变成公民。法律有时面对棘手的社会边缘问题,仍然措手不及。令人感动的叙事不一定就是滥用的煽情。
  有人会说,故事自身就蕴含意味,无所谓“真相”。确实如此,报道角度和镜头特写都会透露出你的立场。态度是无法从叙事中剥离的。
  说一说舆论导向
  央视是媒体人航母一样的平台。它提供给你强大的语语权和丰富的资源,你就要对得起这样的高度。陈虻称这种高度为“第二落点”。更深刻的切入点,更冷静的镜头控制,更完整的叙事才可能是好新闻。一则新闻,不论是其涵养的多样性,还是其映射的多样性,都应该是丰盛的。选题只是切人的角度。我以为这样的新闻是成熟的。柴静讲完故事后,自己的体会是她的结论。你也可以有你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要“看见”自己。
  老家的邻居是个不识字的老大爷。他爱听收音机,爱看电视,听的看的都是时政新闻。他爱和我聊天,复述那些激进的观点,这和他挣扎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而有人说,不受电视新闻观点的影响是很难的事,这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于是有些公知,公开宣称自己家里没有电视,自己也好兀,年都不看电视了。他们只是以此标榜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而非引导人们去独立思考。独立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柴静在《看见》新书发布会上演讲引用了胡适的一段话,“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们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争独立仍然是奴隶。”独立之精神,虽然不是人之天性,但是人人总有挣脱束缚的本能。
  所以,不要说柴静的表演妨碍你认知事件的真相。你既然能认识到她的煽情,你也能看清事情的本真。我们不能哪儿热闹,就跟着瞎起哄。
  侃一侃柴静其人
  我一直以为柴静是湖南人。个人深以为湖南女孩最突出的特质之一就是好胜。柴静的自我描述中,她选题时的坚持真是令人“皱眉”——怎么会有这么拧巴的人?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她是山西人。曾那么犀利地报道矿难的她,简直是抹黑家乡。而书里,她说,“我是在救她!”
  从《东方时空》《新闻观察》再到《看见》,央视这个平台似乎在成全甚至成就柴静的风格。这种迁就令人眼红。所以,如今的捧杀不是不能预见。只是有些可笑的是,抹黑一个人就从私生活抓起的手法真是千年不变,特别当针对女性时。
  我欣赏柴静在媒体中“外表温和,内心执着”的形象,甚至赞成其略带表演成分的采访,但还是期待她视角更独特、剖析更理性的新闻作品。
  “没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2013年4月12日,永州市中院驳回唐慧要求永州市劳教委行政赔偿的请求。网络视频里,镜头全对准了唐慧的失控。没有媒体从一开始就认真探讨中国的司法该怎么来规范劳教制度和公安部门的施暴。没有媒体会“浪费”资源来陪着中国转型,只会装着有些冷漠学者的嘴脸,观察着别扭着的中国。陈虻在书里一直告诉柴静,要去寻找观众对新闻的欲望:观众需要看到有人文关怀的镜头(不是只要将镜头对准了人,就是人文关怀!)。《看见》在关注人。柴静的行文也有意要隐去自己,让读者被故事本身感动。但只有感动是不够。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思考才是。
  《看见》的消费性是极强的。美女主持的十年记者路上,有不断反省自躬的谦卑和不断苛求自我的倔强。这些会让书很好卖。她还会用些文艺意味十足的名人絮语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可是,这些面对强硬的意识形态框架时,简直就是一块棉花糖,甜蜜地镶嵌其中。她是美丽的装饰,粉饰公知。但正因为她的美丽与温柔,让更多人愿意去不满,甚至试着、装着反思。
  中国社会在转型,媒体也在转身。所以,在慌乱中“看见”自己,“没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其他文献
许多人知道任鸣是北京人艺当年最年轻的副院长,导演了许多经典话剧,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对戏剧艺术的痴迷和执著,很少有人知道他对人艺浓厚的深情。直到走进首都剧场那古色古香的大楼,听他讲述戏剧的艺术人生,才理解了他一生不排一部经典剧目死不瞑目的豪情壮志。  采访中,我们常为任鸣对中国戏剧、对北京人艺深沉的爱所感动,为他不排经典死不休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所鼓舞。当我们走出端庄典雅的剧院,回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
有人说煤老板是“奇迹照进现实”的一群人,是让“财富吞噬信仰”的一群人。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当一个城市70%以上的人都在计算一套房的首付比例与利息的时候,山西煤老板在京沪两地砍瓜切莱般地购买房产。他们是“晋商”的后代,他们的先人是中国金融事业的缔造者,一百多年前就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而今,悍马车队、豪华婚礼、包机买楼、豪赌、二奶、矿难、带血GDP……这些关键词俨然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襄挟着本身就有的
编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2013年11月召开,新一轮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究竟如何?未来的改革面临怎样的选择?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9月26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作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的学术演讲,就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土地确权、收入分配、城镇化、国资改革、民企转型、中等收入陷阱等八个问题展开全面阐述。  演讲高屋建瓴,深入透彻,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据《华商报》报道:6月26日下午,陕西省吴起县城几乎万人空巷,从县城南入口到城内主要街道,再到胜利山,3万多人沿街道两侧排开,夹道欢迎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铸像。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翘首期盼。队伍中既有政府机关的干部,也有工厂企业的职工,还有载歌载舞的学生,更有站在路旁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100多名退休干部,当毛主席像经过这些老人们面前时,他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毫无疑问,吴起
对中国的90后来说,韩国女明星崔雪莉自杀是一个重大事件,它甚至造成了一些年轻人朋友圈的撕裂。很多人对“人间水蜜桃”爱得深切,崔雪莉的离开,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已经永远消失了。  上一次引起震动的韩国女明星自杀,是2008年的大明星崔真实。从2008年至今,韩国至少有十几位娱乐明星自杀,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挥之不去的伤痛。  所有的自杀,都可以轻易地归因于抑郁症。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去追
感觉补偿是指人的某种感觉能力丧失后,为适应生活需要,使其他感觉的能力获得突出的发展,以资补偿。例如,盲人丧失视觉,但其听、触、嗅觉会得到特别发展。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刊登加拿大一项新研究发现,先天耳聋者可能会突出发展一种“超级视觉”,以弥补听力丧失的缺憾。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大脑如同错综复杂的电网,为适应听力丧失的现实,大脑内部会发生“电线重接”。通
“你采访采访我吧,多给我拍两张照片。”太原市杏花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楼下排起了两条长龙,站在最后面的赵丹丝毫不受影响,还是很兴奋。上午将近9点,负责在一楼发放号码牌的工作人员张琍说,已经办结有八九十对了。  9月9日,是百年一遇的三九“相逢”的日子,被人们赋予“幸福长久”的美好寓意,所以很多人选在这天结婚登记。前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当天会阴转中雨,不过天公作美,一大早起来,好久不见的太阳将连日来的阴
2011年上半年,朔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25.5%,完成年度计划的51.7%;财政总收入完成10.99亿元,同比增长45.38%,完成年度任务的57.8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8亿元,同比增长45.44%,完成年度计划的5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28.1元,同比增长1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075.82元,同比增长18.54%。一组具体鲜明的数字背
越来越有钱,却感觉越来越糟糕,这就是奥地利富翁拉贝德尔的心声。在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之后,他明门了一个道理:快乐和金钱没有必然的联系。    捐出所有,从富翁变回穷人    奥地利蒂罗尔州的小镇泰尔夫斯,卡尔·拉贝德尔面对摄像机镜头,一跃而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感觉自由了。”这个百万富翁笑着说。  在这座安静的小镇生活了13年之后,这位家居饰品业的成功商人做了一件让当地人震惊的事:拍卖他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然而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  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起床,凌晨3点办公,早上7点接见下级官员。山西的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