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性与药物过敏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来源 :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过敏反应是由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为突发和偶发且不可预测,其发生受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因多态性研究可用于筛选过敏反应易感个体,在药物过敏反应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该文阐述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并对近年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白细胞介素(IL)和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基因多态性与药物过敏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药物过敏易感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房颤射频消融与房颤冷冻消融在影像定位与医学应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茂名石化医院收治的110例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55例分到单号者为对照组,55例分到双号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冷冻消融治疗,研究组采用磁导航引导的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在影像定位与医学应用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6.58±0.41)?min
目的:探究在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中应用肌骨超声精准引导针刀疗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8月—2021年5月收治的66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刀治疗,观察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针刀疗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低,生活质量、日常活动量以及舒适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
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常用且最受关注.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研究者们逐步发现肿瘤免疫治疗存在不同的反应模式,包括持久反应、假性进展、超进展、分离反应和耐药等.不同的反应模式预后相差大,相应的治疗策略也随之改变,临床使用中应仔细鉴别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该文主要介绍肿瘤免疫治疗各种反应模式的特点及临床应对策略.
目的 研究炔雌醇4种共晶(炔雌醇-哌嗪、炔雌醇-烟酰胺、炔雌醇-川芎嗪、炔雌醇-咪唑)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探讨炔雌醇共晶药动学研究方法.方法 雌性SD大鼠口服给药,剂量为5.0 mg·kg-1(炔雌醇相当量),于规定时间分批取血.结果 炔雌醇达峰时间1 h,于24 h内代谢完毕;4种共晶达峰时间约为1.5 h,于48 h内代谢完毕;炔雌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25.1±2.8)h·ng·mL-1,炔雌醇-哌嗪共晶AUC(28.3±1.5)h·ng·mL-1,炔雌醇-烟酰胺共晶AUC(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将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观察舒尼替尼对IGFBP-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小干扰RNA(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观察该过程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HK-2细胞系IGFBP-6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hypercalcaemic type,SCCOHT)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很强的与SMARCA4基因相关的卵巢恶性肿瘤,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或可触及肿块,术前常常误诊,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常作为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对肿瘤进行初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结合相关文献,希望影像科医生能加强对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的认识,提高对其诊断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数字化X线(digital radiography,DR)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5月国药汉江医院接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MSCT、数字化X线以及数字化X线联合MSCT检测在诊断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单侧、双侧膝关节损伤患者例数分别为68例、32例,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依次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开创了恶性肿瘤治疗新格局.ICIs单药治疗虽然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但在整体人群中有效率仍然较低.因此,寻求联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成为免疫治疗发展的必然途径.各种联合模式的出现,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多困扰.该文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聚焦免疫联合治疗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相关临床研究数据以及综述文献进展,提出见解,以期为免疫联合治疗优化提供思路和方向.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管理也给临床医生提出了挑战.该文结合目前irAEs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及文献研究,对危重型或难治性irAEs,主要包括ICIs相关肺炎、肠炎、肝损伤、神经系统毒性以及心肌炎的管理进行概述,并阐述部分经典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用法,以期为irAEs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白头翁皂苷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方法 将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给药组灌胃白头翁皂苷,对照组灌胃空白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均给药7d.采集大鼠新鲜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测序及交互式分析,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比较两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结果 两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丰度显著增高(P<0.05),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瘤胃菌属(Ruminococ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