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使得期刊的出版形式和運营生态发生了富有时代意义的转变,期刊出版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文章通过总结《未来科学家》杂志的融媒实践经验,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合理运营策略,即以纸质期刊为基线,融合多层级的全媒体业态,助力科技期刊在战略转型期走出发展僵局。
【关 键 词】融媒时代;科技期刊;《未来科学家》;期刊转型
【作者单位】侯琰婕,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15
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办刊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纵深推进,期刊运营生态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同时,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呈现新的特点,即从集约数字化走向个性分众化,从单一的传播渠道走向复合型传播平台。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未来科学家》杂志通过深度挖掘“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媒介基因,将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平台推广和多样态产业运营有机整合,以荧屏资源传播为主线,新媒体分发为依托,线下活动和品牌衍生品拓展为支撑,构建起一体多翼的融媒体运营格局。
一、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
媒介融合的诞生与普及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这给传统科技期刊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发展现状来看,科技期刊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与其他内容载体一样,在输出模式和制作手段上表现出多媒体化特征;从当前形势来看,传统科技期刊融媒体实践的融合进度和融合方针取得了成效,同时也经历着运营策略变革的阵痛。
1.内容表达智能化,线上与线下双重融合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随之发生改变。期刊的传播媒介逐渐由纸质转变为网络媒介或电子媒介;网络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期刊出版的速度,传统科技期刊的发行模式由订阅模式逐步升级为开放式存取模式;期刊读者的阅读方式则由全篇阅读转变为碎片化阅读。这些变化对我国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多数科技期刊从网刊出版的尝试,到搭建“两微一端+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体系,再到与异业平台联盟合作,通过层层推进,逐步转变媒体融合形式。科技期刊的融媒发展不仅可以在线上与线下两方面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履行科技期刊以科研探索助力创新型国家发展的义务与职责[1]。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创新已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期刊应主动担负起通过融媒发展助力科技信息传播和服务社会的重任,提高期刊发展的软实力。
2.挑战与机遇并存,衍生产品多元化
科技期刊在当代的传播进程中,面临着与大众媒体一样的困境与挑战,即如何在把握社会节奏、紧跟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制作优质的出版产品。尤其在融媒体时代,许多科技期刊在融媒体运营策略的探索上,面临媒介依托单一、期刊内容分散等困境,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其他新媒体产业的冲击,这给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正努力适应发展格局,调整转型策略,从最初的纸质出版模式,过渡到线上与线下同步传播的模式,积极开拓和衍生各种数据库和信息传播渠道,期刊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从最初的图片模式升级为网页在线模式,并添加付费阅读功能。传统科技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就开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通过网络平台与网友实时互动,探索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发展的全新路径。
二、《未来科学家》杂志的融媒实践经验
《未来科学家》以传统杂志为依托,有效整合纸质出版、电视节目和新媒体平台等多方资源,优化运营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融媒体产业链。它不只是将杂志上的科普内容复制移动至互联网端口,还致力于搭建一个“走出去”的多样态开放式科教平台。《未来科学家》节目的立足点在于搭建多媒体科教传播资源平台,以《未来科学家》杂志及其课程、电视节目、校园活动等系列衍生产品为市场纽带,聚焦核心用户需求,做好多业态精细化服务,将运营渠道下沉,满足科普类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需求。此外,该节目多方向的入口选择,给用户带来叠加式的服务体验。
只有将印刷媒体与其他媒介渠道高频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各方传播优势,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未来科学家》节目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说明。《未来科学家》杂志于1998 年4月创刊,原刊名为《江苏电视教育》,月发行量近30万册,消费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的家长和青少年教育科研机构。2015年下半年,《未来科学家》杂志顺应融媒发展趋势,其同名科普节目在江苏教育频道强势登档,于每周一、周二的晚18时30分播出,目前,该节目已更新至2019年12月2日。每期节目主持人都会走进一所学校,做一个科学实验,讲一个科学道理,用神奇而刺激的实验带领孩子们玩转科学,寓教于乐,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未来科学家》将单一的杂志出版发行升级为融媒体发展项目,其杂志与同名电视节目的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生产兼具时代性与实用性
内容质量是传统期刊媒介融合的前提和基础,科技期刊必须始终坚持以传播内容为本源,依托新兴传播手段增强内容的说服力和表现力,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原创把关。《未来科学家》杂志始终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办刊宗旨,其作品贴近学校、融入师生、走进生活,不断挖掘和探索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模式和规律,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融于一体,形成人文精神与科学内涵并重的办刊风格 [2]。近年来,为适应与电视的兼容互动,《未来科学家》杂志在内容生产方面全面改版,无论是封面包装,还是版式设计,都在视觉效果上进一步提升其张力与表现力;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为满足不同年龄层孩子对科学知识的诉求,《未来科学家》节目坚持“精致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运营思路,将专家的科学讲解与有趣的科学实验相结合,以主持人亲身参与科学实验的方式,走进校园、深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深入浅出地展现杂志的相关内容,初步实现杂志内容与电视节目的互动融合。 2.项目策划侧重实践性和普适性
“互联网+出版”时代,出版业的竞争力远不只品牌影响力和资产力,也不在于历史地位,而是在于策划水平,基于高策划水平的活动课程是传统杂志与其他媒介深度融合的紧密纽带。这就需要杂志策划组织活动,通过受众与编辑、主持人之间的零距离沟通,提升受众对杂志的忠诚度,加速推进杂志与电视的双重联动。2019年初,《未来科学家》节目组举办“未来科学家地质科考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前往山东临沂探索恐龙足迹、古鸟类化石和腕足动物遗址,本期主题为“带上地质锤,真正做一回地质学家”,活动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未来科学家》“杂志+电视”形式的活动课程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节日和暑期档,其将杂志内容的影响力和节目平台的号召力巧妙结合,达到了双赢效果。《未来科学家》“杂志+电视”的活动形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博物馆探秘活动,以科考类特色博物馆为主体,自主设计研学线路和主题,推进休息日的亲子科普体验;二是青少年寒暑假科考活动,前往全国各地,为青少年搭建科普平台,提供与科学奥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三是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题目来自《未来科学家》杂志和电视节目,以竞赛带动选刊用刊活动,以此提升项目品牌影响力;四是“未来科学家”走进校园的系列活动,每期节目走进一所学校,将科学实验搬到校园,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让同学们领略科学的魔力。
3.渠道拓展趋向多元化和衍生化
构建融媒体生态是期刊与媒介融合的关键要义。一方面,《未来科学家》在保持杂志现有发行渠道和规模的基础上,利用电视节目进校园的渠道优势,拓宽发行终端,与其他兄弟频道联合制作科普节目;通过免费提供节目,换取杂志在当地的发行权,逐步拓展省外市场;此外,江苏教育频道还积极组建全国青少年科普节目制作联盟,邀请国内十几家省级科教频道参与众筹,共同打造“未来科学家”电视节目品牌,扩大其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真正实现杂志发行量与节目收视率的双保障、双推进。另一方面,衍生产品是杂志与媒体融合的有机拓展,衍生产品的综合开发有利于延伸杂志的生命周期,也有利于科普杂志产业链全业态经营,提升科普产品的附加值。自2018年以来,《未来科学家》节目在衍生产品的开拓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优质科教产品,包装近60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普盒子,以“未来科学家”商标,对衍生产品进行市场化营销;二是与中小学合作,开设趣味性科普课程,开拓学校市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持久兴趣;三是选取节目中操作性强、与校园课程关联度高的科学实验,邀请专家编撰相关课程和教学组件,供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和班级自主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未来科学家》节目还在全媒体阅读体验上下功夫,积极创建少儿刊物阅读基地试点,筹建全媒体阅读体验中心,将江苏教育频道打造成为融合科教期刊、科普衍生产品、科普节目于一体的阅读体验场所和少儿报刊的综合展示平台。
三、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
融媒体时代,传媒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期刊面临出版市场洗牌、受众需求革新的双重考验,加之期刊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科技期刊迫切需要走出一条创新升级、差异化竞争的媒体融合之路。科技期刊要充分梳理和掌握影响其传播力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期刊衍生业态的传播力和综合影响力,提升转型活力,满足时代化、读者和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1.运用互联网思维盘活全媒体资源,实现内容渠道双升级
首先,科技期刊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盘活全媒体资源,提升跨界整合能力,将内容特色与渠道升级相结合,始终坚持科技期刊的出版本位和文化使命,弘扬科学精神,利用好融媒体渠道优势。如《未来科学家》节目积极开设有关未来科学家官网、JSBC未来科学家微信公众号、江苏教育频道《未来科学家》节目的微博话题,多渠道、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其次,科技期刊要在遵守办刊宗旨的基础上,以产品化思路做内容,实现作品与渠道的互动联通;以教育者的眼光做科普,实现教育意义与科普情怀的互通互融;以全媒体资源做出版,实现期刊、电视、网站以及新媒体平台的有机创新[3]。当纸媒与电视、网络等多传媒业态互动融合,就会实现内容、渠道、技术资源的多重升级与优化配置,可有效提升品牌口碑和企业文化价值,拓宽期刊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媒体行业和科教事业的高效对接。
最后,科技期刊要依托全媒体资源优势,实现印刷媒体、电视媒体和其他新媒体平台的文化基因互补,形成有效的文化合力,在期刊竞争中实现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媒体传播格局的影响下,当多媒体业态的非线性逻辑补充传统杂志的线性逻辑,必将助力期刊竞争力的提升和其生命周期的延伸。
2.加强多媒体业态的产品孵化功能,使优质内容变现
《未来科学家》杂志在其官网上设置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并在网站中陈列和加载最新一期刊物的内容和电视节目,这是多媒体业态完成产品孵化的关键步骤。科技期刊通过在纸质刊物中嵌入超鏈接,加载与期刊内容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新媒体产品,实现科教期刊由单一的传播方式向多元传播业态转型,实现优质内容商品化,文化价值变现化,从而提升版权内容和品牌价值的最大转化率。
首先,有效整合以传统出版资源为基线的全媒体资源,促成品牌共创、效益共生、内容共营的业态模式,形成以科普夏令营、科学知识大赛、视频杂志、校园课程等线下延伸产品和活动为拓展方向的一刊多元的全媒体生产格局,促使期刊产品在竞争平台上彰显内容商品化特色[4]。
其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与期刊相关联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平台上附加知识付费、周刊订阅等交易功能,真正践行“产品化思路做内容”的办刊理念,使得版权内容既是科普杂志的内容产品,又是独立的商品载体和媒介产品,进一步拓宽期刊内容的多重运营通道,提升产业附加值。
最后,推行“用栏目孵化产品”策略,在积累期刊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开拓科教主题产品,积极打造原创杂志内容的科技思维培训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全媒体介质将期刊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受众和用户,促进出版销量与多媒体业态效益的双线激增,使线下推广活动与新媒体平台宣发相互助力。同时,杂志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推动同质科技类期刊发行单位的联合经营,实现出版内容商品化和产品外延新媒体化,完成从内而外的嬗变。
《未来科学家》杂志在媒介融合上的成功实践使它的出版产品既呈现科技期刊的全媒体特点,又凸显专业科教内容的衍生优势。这种互联互通的融媒举措在保证期刊内容科研性、拓展性和课程化、全媒体化的基础上,充分彰显了科教期刊在融媒时代的顽强生命力[5]。融媒时代,传播形态多变,衍生产品多样,受众需求多元,推广渠道多重,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应以立体化、多样态的运营模式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才能覆盖更多的读者和用户,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尤红.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期刊转型——以《未来科学家》的融媒实践为例[J]. 传媒观察,2016(12).
[2]孙婧,管青山,段立晖等.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及建设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8).
[3]季慧. “定”“拓”“融”“通”:青少年科普期刊生命力的提升策略——以《未来科学家》全媒体出版探索为例[J]. 编辑学报,2017(6).
[4]沈建新. 新媒体视角下的科技期刊传播力构建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18(4).
[5]赵旭雯. 融合发展 业态创新——关于我国期刊业发展态势的思考[J]. 传媒,2017(4).
【关 键 词】融媒时代;科技期刊;《未来科学家》;期刊转型
【作者单位】侯琰婕,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15
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办刊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纵深推进,期刊运营生态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同时,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呈现新的特点,即从集约数字化走向个性分众化,从单一的传播渠道走向复合型传播平台。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未来科学家》杂志通过深度挖掘“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媒介基因,将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平台推广和多样态产业运营有机整合,以荧屏资源传播为主线,新媒体分发为依托,线下活动和品牌衍生品拓展为支撑,构建起一体多翼的融媒体运营格局。
一、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
媒介融合的诞生与普及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这给传统科技期刊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发展现状来看,科技期刊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与其他内容载体一样,在输出模式和制作手段上表现出多媒体化特征;从当前形势来看,传统科技期刊融媒体实践的融合进度和融合方针取得了成效,同时也经历着运营策略变革的阵痛。
1.内容表达智能化,线上与线下双重融合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随之发生改变。期刊的传播媒介逐渐由纸质转变为网络媒介或电子媒介;网络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期刊出版的速度,传统科技期刊的发行模式由订阅模式逐步升级为开放式存取模式;期刊读者的阅读方式则由全篇阅读转变为碎片化阅读。这些变化对我国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多数科技期刊从网刊出版的尝试,到搭建“两微一端+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体系,再到与异业平台联盟合作,通过层层推进,逐步转变媒体融合形式。科技期刊的融媒发展不仅可以在线上与线下两方面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履行科技期刊以科研探索助力创新型国家发展的义务与职责[1]。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创新已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期刊应主动担负起通过融媒发展助力科技信息传播和服务社会的重任,提高期刊发展的软实力。
2.挑战与机遇并存,衍生产品多元化
科技期刊在当代的传播进程中,面临着与大众媒体一样的困境与挑战,即如何在把握社会节奏、紧跟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制作优质的出版产品。尤其在融媒体时代,许多科技期刊在融媒体运营策略的探索上,面临媒介依托单一、期刊内容分散等困境,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其他新媒体产业的冲击,这给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正努力适应发展格局,调整转型策略,从最初的纸质出版模式,过渡到线上与线下同步传播的模式,积极开拓和衍生各种数据库和信息传播渠道,期刊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从最初的图片模式升级为网页在线模式,并添加付费阅读功能。传统科技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就开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通过网络平台与网友实时互动,探索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发展的全新路径。
二、《未来科学家》杂志的融媒实践经验
《未来科学家》以传统杂志为依托,有效整合纸质出版、电视节目和新媒体平台等多方资源,优化运营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融媒体产业链。它不只是将杂志上的科普内容复制移动至互联网端口,还致力于搭建一个“走出去”的多样态开放式科教平台。《未来科学家》节目的立足点在于搭建多媒体科教传播资源平台,以《未来科学家》杂志及其课程、电视节目、校园活动等系列衍生产品为市场纽带,聚焦核心用户需求,做好多业态精细化服务,将运营渠道下沉,满足科普类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需求。此外,该节目多方向的入口选择,给用户带来叠加式的服务体验。
只有将印刷媒体与其他媒介渠道高频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各方传播优势,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未来科学家》节目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说明。《未来科学家》杂志于1998 年4月创刊,原刊名为《江苏电视教育》,月发行量近30万册,消费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的家长和青少年教育科研机构。2015年下半年,《未来科学家》杂志顺应融媒发展趋势,其同名科普节目在江苏教育频道强势登档,于每周一、周二的晚18时30分播出,目前,该节目已更新至2019年12月2日。每期节目主持人都会走进一所学校,做一个科学实验,讲一个科学道理,用神奇而刺激的实验带领孩子们玩转科学,寓教于乐,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未来科学家》将单一的杂志出版发行升级为融媒体发展项目,其杂志与同名电视节目的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生产兼具时代性与实用性
内容质量是传统期刊媒介融合的前提和基础,科技期刊必须始终坚持以传播内容为本源,依托新兴传播手段增强内容的说服力和表现力,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原创把关。《未来科学家》杂志始终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办刊宗旨,其作品贴近学校、融入师生、走进生活,不断挖掘和探索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模式和规律,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融于一体,形成人文精神与科学内涵并重的办刊风格 [2]。近年来,为适应与电视的兼容互动,《未来科学家》杂志在内容生产方面全面改版,无论是封面包装,还是版式设计,都在视觉效果上进一步提升其张力与表现力;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为满足不同年龄层孩子对科学知识的诉求,《未来科学家》节目坚持“精致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运营思路,将专家的科学讲解与有趣的科学实验相结合,以主持人亲身参与科学实验的方式,走进校园、深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深入浅出地展现杂志的相关内容,初步实现杂志内容与电视节目的互动融合。 2.项目策划侧重实践性和普适性
“互联网+出版”时代,出版业的竞争力远不只品牌影响力和资产力,也不在于历史地位,而是在于策划水平,基于高策划水平的活动课程是传统杂志与其他媒介深度融合的紧密纽带。这就需要杂志策划组织活动,通过受众与编辑、主持人之间的零距离沟通,提升受众对杂志的忠诚度,加速推进杂志与电视的双重联动。2019年初,《未来科学家》节目组举办“未来科学家地质科考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前往山东临沂探索恐龙足迹、古鸟类化石和腕足动物遗址,本期主题为“带上地质锤,真正做一回地质学家”,活动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未来科学家》“杂志+电视”形式的活动课程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节日和暑期档,其将杂志内容的影响力和节目平台的号召力巧妙结合,达到了双赢效果。《未来科学家》“杂志+电视”的活动形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博物馆探秘活动,以科考类特色博物馆为主体,自主设计研学线路和主题,推进休息日的亲子科普体验;二是青少年寒暑假科考活动,前往全国各地,为青少年搭建科普平台,提供与科学奥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三是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题目来自《未来科学家》杂志和电视节目,以竞赛带动选刊用刊活动,以此提升项目品牌影响力;四是“未来科学家”走进校园的系列活动,每期节目走进一所学校,将科学实验搬到校园,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让同学们领略科学的魔力。
3.渠道拓展趋向多元化和衍生化
构建融媒体生态是期刊与媒介融合的关键要义。一方面,《未来科学家》在保持杂志现有发行渠道和规模的基础上,利用电视节目进校园的渠道优势,拓宽发行终端,与其他兄弟频道联合制作科普节目;通过免费提供节目,换取杂志在当地的发行权,逐步拓展省外市场;此外,江苏教育频道还积极组建全国青少年科普节目制作联盟,邀请国内十几家省级科教频道参与众筹,共同打造“未来科学家”电视节目品牌,扩大其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真正实现杂志发行量与节目收视率的双保障、双推进。另一方面,衍生产品是杂志与媒体融合的有机拓展,衍生产品的综合开发有利于延伸杂志的生命周期,也有利于科普杂志产业链全业态经营,提升科普产品的附加值。自2018年以来,《未来科学家》节目在衍生产品的开拓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优质科教产品,包装近60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普盒子,以“未来科学家”商标,对衍生产品进行市场化营销;二是与中小学合作,开设趣味性科普课程,开拓学校市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持久兴趣;三是选取节目中操作性强、与校园课程关联度高的科学实验,邀请专家编撰相关课程和教学组件,供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和班级自主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未来科学家》节目还在全媒体阅读体验上下功夫,积极创建少儿刊物阅读基地试点,筹建全媒体阅读体验中心,将江苏教育频道打造成为融合科教期刊、科普衍生产品、科普节目于一体的阅读体验场所和少儿报刊的综合展示平台。
三、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
融媒体时代,传媒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期刊面临出版市场洗牌、受众需求革新的双重考验,加之期刊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科技期刊迫切需要走出一条创新升级、差异化竞争的媒体融合之路。科技期刊要充分梳理和掌握影响其传播力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期刊衍生业态的传播力和综合影响力,提升转型活力,满足时代化、读者和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1.运用互联网思维盘活全媒体资源,实现内容渠道双升级
首先,科技期刊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盘活全媒体资源,提升跨界整合能力,将内容特色与渠道升级相结合,始终坚持科技期刊的出版本位和文化使命,弘扬科学精神,利用好融媒体渠道优势。如《未来科学家》节目积极开设有关未来科学家官网、JSBC未来科学家微信公众号、江苏教育频道《未来科学家》节目的微博话题,多渠道、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其次,科技期刊要在遵守办刊宗旨的基础上,以产品化思路做内容,实现作品与渠道的互动联通;以教育者的眼光做科普,实现教育意义与科普情怀的互通互融;以全媒体资源做出版,实现期刊、电视、网站以及新媒体平台的有机创新[3]。当纸媒与电视、网络等多传媒业态互动融合,就会实现内容、渠道、技术资源的多重升级与优化配置,可有效提升品牌口碑和企业文化价值,拓宽期刊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媒体行业和科教事业的高效对接。
最后,科技期刊要依托全媒体资源优势,实现印刷媒体、电视媒体和其他新媒体平台的文化基因互补,形成有效的文化合力,在期刊竞争中实现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媒体传播格局的影响下,当多媒体业态的非线性逻辑补充传统杂志的线性逻辑,必将助力期刊竞争力的提升和其生命周期的延伸。
2.加强多媒体业态的产品孵化功能,使优质内容变现
《未来科学家》杂志在其官网上设置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并在网站中陈列和加载最新一期刊物的内容和电视节目,这是多媒体业态完成产品孵化的关键步骤。科技期刊通过在纸质刊物中嵌入超鏈接,加载与期刊内容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新媒体产品,实现科教期刊由单一的传播方式向多元传播业态转型,实现优质内容商品化,文化价值变现化,从而提升版权内容和品牌价值的最大转化率。
首先,有效整合以传统出版资源为基线的全媒体资源,促成品牌共创、效益共生、内容共营的业态模式,形成以科普夏令营、科学知识大赛、视频杂志、校园课程等线下延伸产品和活动为拓展方向的一刊多元的全媒体生产格局,促使期刊产品在竞争平台上彰显内容商品化特色[4]。
其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与期刊相关联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平台上附加知识付费、周刊订阅等交易功能,真正践行“产品化思路做内容”的办刊理念,使得版权内容既是科普杂志的内容产品,又是独立的商品载体和媒介产品,进一步拓宽期刊内容的多重运营通道,提升产业附加值。
最后,推行“用栏目孵化产品”策略,在积累期刊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开拓科教主题产品,积极打造原创杂志内容的科技思维培训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全媒体介质将期刊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受众和用户,促进出版销量与多媒体业态效益的双线激增,使线下推广活动与新媒体平台宣发相互助力。同时,杂志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推动同质科技类期刊发行单位的联合经营,实现出版内容商品化和产品外延新媒体化,完成从内而外的嬗变。
《未来科学家》杂志在媒介融合上的成功实践使它的出版产品既呈现科技期刊的全媒体特点,又凸显专业科教内容的衍生优势。这种互联互通的融媒举措在保证期刊内容科研性、拓展性和课程化、全媒体化的基础上,充分彰显了科教期刊在融媒时代的顽强生命力[5]。融媒时代,传播形态多变,衍生产品多样,受众需求多元,推广渠道多重,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应以立体化、多样态的运营模式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才能覆盖更多的读者和用户,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尤红.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期刊转型——以《未来科学家》的融媒实践为例[J]. 传媒观察,2016(12).
[2]孙婧,管青山,段立晖等.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及建设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8).
[3]季慧. “定”“拓”“融”“通”:青少年科普期刊生命力的提升策略——以《未来科学家》全媒体出版探索为例[J]. 编辑学报,2017(6).
[4]沈建新. 新媒体视角下的科技期刊传播力构建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18(4).
[5]赵旭雯. 融合发展 业态创新——关于我国期刊业发展态势的思考[J]. 传媒,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