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各个社区应该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且这些差异不断错位,东边里有西边,西边里有东边,通过此消彼长的实力较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夏天基本上混过去了。我过了一个酷暑(很酷的暑假),做有趣的项目:北京798地区设计研究。它是东边的西边,西边的东边。地理位置在北京东边,却有不修边幅的西边气质;艺术品味偏重西方的价值取向,但处处体现东方人的实用和功利。这种东西混杂的特点,让我想起纽约。
很难将纽约分成东西两半,它有太多各具特色的小社区,没法一概而论。东边有上东城,也有东村,西边有上西城,也有切尔西。苏荷,原本很西边,现在很东边,因为它商业化贵族化了,不再是艺术中心。要找东边和西边的明显划分,恐怕要属中央公园两侧的上东城和上西城。
先说上东城。19世纪初年,以英国移民为主,后来加入了德国、爱尔兰和波西米亚人。19世纪中叶,富人深宅大院多聚在59街,吸引了许多慈善机构和宗教设施。
19世纪末,随着中央公园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相继开放,一拨靠实业发家的大款在第五大道沿线兴建宫殿式府邸,号称富豪云集的黄金海岸。这些府邸被后人捐出或改成博物馆,形成著名的“博物馆英里”。富人吃喝玩乐设施一应俱全,著名的俱乐部有:哈莫尼、大都会、科洛尼、联合。只要看看在金宝堂举行追思仪式的亡人名单,就知道这里曾经聚集过多少名人。
20世纪初期,纽约铁路电气化和地下化,公园大道沿线地价飙升,成为豪华公寓的代名词。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来自中欧和东欧的新移民不断增多,捷克裔、匈牙利裔、德裔分布在第一、二大道67-86街一带。1980年代,更多来自英国、法国、以色列、爱尔兰、中国港台、菲律宾、印度、巴西的家庭在此定居,加上北边波多黎各等拉美新移民,多个民族、多种信仰组成的21万人社区,已经没有主流可言。现在的上东城像明日黄花,房价已被上西城压过,它将吸引寻求低房价的年轻奋斗者,开始新生。
再说上西城。17世纪的荷兰名称叫“花谷”,商贾、律师、官员的郊外别墅区。1867年,花谷大道加宽、种树,改称宽街,也就是现在的百老汇(Broadway)。20世纪中期闹各种运动,富人纷纷移往郊外,新移民大量涌入。1980年代以前,此地居民多为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从事行业包括艺术、戏剧、文学、商贸、加工、广告、体育、政治、贩毒。广泛的移民基础和多样的经济层级,使这里的居民比较开明,他们往往跟很多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反越战、反核战、人权、女权、同性恋权、历史保护、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和房价的升扬,庞诺书店和星巴克的开张,更多雅皮人士入住此地,与这里的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组成多姿多彩的25万人社区。这里有林肯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大教堂、格兰特墓、美国自然博物馆、纽约历史学会等文化设施,有时代华纳公司总部、IMAX影院等高档商业娱乐设施,也有随1904年地铁IRT沿线发展起来的众多豪华公寓,以及现代摩天公寓楼如西中央公园、世纪、艾尔多拉多。
上东城是老钱的象征,上西城是新钱的代号,这是一厢情愿的误读。我更希望城市是一锅八宝粥,吃一口,什么料都有,味美无比。城市的活力,要依靠各种人不断地搅动,让锅里各种馅料充分混合。城市各个社区应该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且这些差异不断错位,东边里有西边,西边里有东边,通过此消彼长的实力较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费菁,美国注册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访问教授。)
夏天基本上混过去了。我过了一个酷暑(很酷的暑假),做有趣的项目:北京798地区设计研究。它是东边的西边,西边的东边。地理位置在北京东边,却有不修边幅的西边气质;艺术品味偏重西方的价值取向,但处处体现东方人的实用和功利。这种东西混杂的特点,让我想起纽约。
很难将纽约分成东西两半,它有太多各具特色的小社区,没法一概而论。东边有上东城,也有东村,西边有上西城,也有切尔西。苏荷,原本很西边,现在很东边,因为它商业化贵族化了,不再是艺术中心。要找东边和西边的明显划分,恐怕要属中央公园两侧的上东城和上西城。
先说上东城。19世纪初年,以英国移民为主,后来加入了德国、爱尔兰和波西米亚人。19世纪中叶,富人深宅大院多聚在59街,吸引了许多慈善机构和宗教设施。
19世纪末,随着中央公园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相继开放,一拨靠实业发家的大款在第五大道沿线兴建宫殿式府邸,号称富豪云集的黄金海岸。这些府邸被后人捐出或改成博物馆,形成著名的“博物馆英里”。富人吃喝玩乐设施一应俱全,著名的俱乐部有:哈莫尼、大都会、科洛尼、联合。只要看看在金宝堂举行追思仪式的亡人名单,就知道这里曾经聚集过多少名人。
20世纪初期,纽约铁路电气化和地下化,公园大道沿线地价飙升,成为豪华公寓的代名词。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来自中欧和东欧的新移民不断增多,捷克裔、匈牙利裔、德裔分布在第一、二大道67-86街一带。1980年代,更多来自英国、法国、以色列、爱尔兰、中国港台、菲律宾、印度、巴西的家庭在此定居,加上北边波多黎各等拉美新移民,多个民族、多种信仰组成的21万人社区,已经没有主流可言。现在的上东城像明日黄花,房价已被上西城压过,它将吸引寻求低房价的年轻奋斗者,开始新生。
再说上西城。17世纪的荷兰名称叫“花谷”,商贾、律师、官员的郊外别墅区。1867年,花谷大道加宽、种树,改称宽街,也就是现在的百老汇(Broadway)。20世纪中期闹各种运动,富人纷纷移往郊外,新移民大量涌入。1980年代以前,此地居民多为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从事行业包括艺术、戏剧、文学、商贸、加工、广告、体育、政治、贩毒。广泛的移民基础和多样的经济层级,使这里的居民比较开明,他们往往跟很多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反越战、反核战、人权、女权、同性恋权、历史保护、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和房价的升扬,庞诺书店和星巴克的开张,更多雅皮人士入住此地,与这里的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组成多姿多彩的25万人社区。这里有林肯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大教堂、格兰特墓、美国自然博物馆、纽约历史学会等文化设施,有时代华纳公司总部、IMAX影院等高档商业娱乐设施,也有随1904年地铁IRT沿线发展起来的众多豪华公寓,以及现代摩天公寓楼如西中央公园、世纪、艾尔多拉多。
上东城是老钱的象征,上西城是新钱的代号,这是一厢情愿的误读。我更希望城市是一锅八宝粥,吃一口,什么料都有,味美无比。城市的活力,要依靠各种人不断地搅动,让锅里各种馅料充分混合。城市各个社区应该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且这些差异不断错位,东边里有西边,西边里有东边,通过此消彼长的实力较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费菁,美国注册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访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