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实验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探索检验新的深程标准、改革和改变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观点、教法、课程,探索和创建适应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新课程和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精心设计导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特别是新老师的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題。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三、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四、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精心设计导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特别是新老师的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題。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三、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四、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