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们的小秘密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又被翻译为“维他命”,顾名思义就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人体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我们对它们的需求真的很少很少,它们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只有十万分之几,有的甚至只有百万分之几、千万分之几,但是如果缺了它们,我们真就没法活。
  维生素是如此重要而我们又如此熟悉的东西,可是关于维生素,有多少事情是你还不知道的呢?
  唐代神医孙思邈在山中采药的时候,发现山区里很多贫苦百姓患有一种怪病:白天视力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啥也看不清了。于是孙思邈建议这些山民去吃野猪的肝脏。果然,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夜盲症治好了。据说,孙思邈依据的是中医“肝开窍于目”的理论,现在我们知道了,山民们患上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猪肝富含这种维生素。
  这大概就叫“歪打正着”。
  如果你留心一下超市里的食品营养标签,经常会发现“维生素A1”,但几乎从来没有什么食品标签上提到其他的维生素A。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会缺乏其他的维生素A?
  其实,维生素A分为A1和A2两种,它们的生理功能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维生素A2来源于淡水鱼的肝脏,而且它的利用率很低,换句话说,它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所以一般情况下维生素A其实就是指维生素A1,它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以及蛋、奶中。
  你可能还听说过,胡萝卜里富含维生素A。其实这话说得不完全对,胡萝卜里富含的是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能够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除了胡萝卜,还有番薯、辣椒、芒果、柿子、南瓜等——发现共同点了吗?它们都是红黄色系的。
  想知道你是不是缺维生素A吗?回忆一下:晚上走在马路上,看到迎面汽车灯光照过来时会暂时看不见东西,当汽车开过去,或者你把头转开后,你的视力是不是无法立即恢复?晴朗明亮的白天,你是不是总感到阳光太刺眼,戴上墨镜才觉得舒服?看书、写字、用电脑时,是不是常常感到眼睛干涩疲劳?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是”的话,那你定是缺维生素A了。如此,你便要反观自己,是不是一个不爱吃猪肝、鸡肝或者那些红黄色蔬果的“小盆友”?
  1886年,荷兰军医艾克曼来到爪哇岛,奉命“缉拿”脚气病的“凶手”。这种病不但给当地人造成灾难,而且还“传染”给了驻扎在这里的荷兰军人。非但如此,连当地的鸡都患上了脚气病。艾克曼就拿一群小鸡来做实验,寻找病因。当时的西方人已经知道,很多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艾克曼就很用心很努力地去寻找这种“未知病菌”。可是他用尽了各种办法,就是找不到。正一筹莫展时,那些小鸡的脚气病居然莫名其妙地自愈了。
  就在艾克曼搞不清楚这些病小鸡闹的到底是哪样的时候,他的助手向他诉苦说,军队上管粮的人不让他用白米饭喂小鸡,所以他只好用米糠来喂。艾克曼于是推测,脚气病不是由某种细菌导致的,而是因为身体里缺少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就藏在米糠里。
  10年后,波兰科学家冯克从米糠里提取出一种物质,他把它命名为“维生素”。这就是第一种被发现的维生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家族是一个大家庭,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等,它们都是推动体内代谢过程的“小帮手”。
  喜欢吃素的同学注意啦!一般来说,B族维生素最常见的来源就是粗粮、豆类、薯类和蔬菜。但维生素B12是个“异类”,它必须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得,如果长期不吃任何肉、蛋、奶,身体里就会缺乏维生素B12,从而出现精神不振、抑郁、记忆力下降、麻木、神经质、偏执等症状。所以,某些“养生大师”把“吃素”吹捧到了天上,你可别听他们的。
  不过,如果你是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那么建议你专门去补充一些维生素B12吧。
  有没有觉得饭馆里卖的粥黏稠顺滑,特别好吃,家里煮的粥就很难做出这么好的口感来?它的秘密在于:食用苏打粉。不过,我可不建议你这么做,因为苏打粉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弱碱性,许多维生素——例如维生素B1、B2、叶酸等和它们的好朋友维生素C都很怕碱,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会让它们“死无全尸”!
  你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玩过“水果忍者”游戏吗?如果你一刀切中了6个柠檬,那么在本局游戏结束后出现的“水果课堂”中,可能会出现这么一条水果小知识:“英国水手曾经因为吃柠檬而被人们叫做‘柠檬人’。”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几大海上强国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在长途跋涉的海上航行中,大批水手死于坏血病。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林德建议海军和远征船队的船员多吃些柠檬。他的建议被采纳,而被嘲笑为“柠檬人”的英国水手们再也没有得过坏血病。为什么柠檬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当时没人知道,100多年后人们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柠檬富含维生素C,而人体严重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
  我们都知道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其实,动物体内也含有维生素C。不过比较悲催的是,灵长类动物(人类、猩猩、猴子等)无法在自身体内合成维生素C,而大多数动物都能自己合成。
  这就给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的因纽特人出了难题:在他们那儿,蔬菜、水果极其稀罕,而肉食经过加热后,维生素C也会被破坏,那该如何维持生命呢?因纽特人有办法——吃生肉。
  也许你知道因纽特人曾经被称为“爱斯基摩人”,这实际上是印第安人对因纽特人的一种带有贬义的称呼,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其实这有什么好嘲笑的呢?它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不然换你在那个交通和信息都极不发达的时代去北极生活,你不吃生肉试试!
  有两种维生素,一般你不会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E。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帮助你的骨骼更强壮,但你并不须要去专门吃什么维生素D,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内的胆固醇就能转化为维生素D,因此,只要你保持适当的室外活动,而不是终日不见阳光的资深宅一族,一般是不会缺维生素D的。   维生素E容易氧化,在碱性环境下也不稳定,但对酸和热都并不畏惧,由于各种果蔬、肉类、蛋、奶、坚果、植物油中都含有维生素E,而且加热烹饪也并不会让它们受损,所以人们也不容易缺乏维生素E。
  大概由于排名靠后,维生素K并不被很多人知道。它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其中K1主要来自于绿色蔬菜和动物肝脏,而我们的身体内就有一个生产维生素K2的“工厂”——在健康人的肠道内,大肠杆菌等细菌为我们合成维生素K2。所以,不要以为细菌都是坏蛋,健康的肠道里须要维持一定数量的特定细菌才行呢,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帮忙,我们很少缺乏维生素K。
  缺乏维生素会生病,那多吃行不行,会不会“过量”呢?
  我们得先了解一个常识:所有的维生素,可以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它们直接被肠道吸收,然后被血液运送到身体各处。如果你吃下去的维生素过多,身体也不会吸收,而是随着“嘘嘘”排出体外,所以一般不存在“过量”问题,而是“浪费”问题。不过,负责产生尿液的肾脏对此说法表示不满:让我处理那么多额外的、根本不需要的维生素,我会很累的!
  而维生素A、D、E、K都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它们会蓄积在人体脂肪内,过量摄入后不容易排出,易造成中毒。维生素A过量的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呕吐、腹泻等,慢性中毒的症状则为关节肿胀疼痛、皮肤瘙痒、疲劳无力等。过量的维生素D则会造成人体疲倦、血压上升、头晕呕吐、心血管及内脏钙沉积等不良后果——还记得吗,维生素D和维生素E一般人都不会缺乏,干吗还要花钱去找那个罪受?
  说来说去,还是那个问题:吃维生素片好吗?
  标准答案是:只要你不挑嘴,不偏食,一般都能从饮食中获得身体所需要的全部维生素。人类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奶肉类进化至今,最自然的食谱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当然,如果生病了,那就另当别论,医生会告诉你应该补充些什么样的维生素。此外,有时候身体会额外多消耗一些维生素,这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适量补充,例如心情紧张时,维生素B会大量代谢,所以考试前夕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B,而强烈的日晒会消耗维生素C,去海边游泳归来可以吃一点维生素C片。
  如果须要吃维生素片,那么什么时候吃最好呢?就选择你每天最有食欲的那顿饭吧,和饭菜一起下肚。
其他文献
数学不好的朋友上学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称为“榆木脑袋”。但现在,如果再有人听到父母或老师们说你的数学还没桌子上的仙人掌好时,或许你可以坦然面对了,因为数学没有植物好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了。据美国《自然》报道,最近,英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天生具备“数学天赋”,能进行复杂运算,这个本事帮助植物们有效地规划夜间所需的食物储备,同时对于植物来说,会不会数学可是“性命攸关”的事。  除法算出夜宵“吃”多少 
期刊
蜗牛也会断尾逃生,你信吗?动物自残很轻松吗?人类何时掌握自然再生的高功夫?哪些动物有自残逃生的高功夫?  当壁虎被动物猎手抓住尾部时,它会突然自动断去尾巴,趁敌人发愣之际匆忙逃走。  与壁虎类似,蜥蜴也具有同样的逃生方法。在遭受危险之时,蝾螈和蜥蜴往往自行断除尾巴。不过蜥蜴比蝾螈更为狡猾,它的断尾虽然脱离了身躯,却在短时间内继续抽动不已,用以迷惑敌人,而蜥蜴却趁机逃之夭夭了。在搏斗中伤到脚的螃蟹,
期刊
拟题、开篇和结尾是构成考场作文结构的重要元素,也是阅卷老师的特别关注之处,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拟题:明眸善睐第一瞥  夺人眼球的题目应该是语言魅力和结构功能的有机统一。某地中考作文考“倾听”话题,有位考生写“倾听”三种蛙鸣——独唱、对唱和齐唱,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各具特色的声声蛙鸣之中。怎么拟题呢?用《倾听蛙鸣》?题目点到话题,但太一般;用《爱听“田园交响乐”》?题目用比喻辞格,有诗意,但缺乏
期刊
“小鸟依人”今天专用于形容那些娇小可爱的女孩子。不过,这个俗语最早却是用在男人身上的。  《说文解字》:“雀,依人小鸟也。”这是“小鸟依人”一语的最早出处。麻雀之所以“依人”,当然是因为凡人所居之处都能找到吃的,因此麻雀还有一个别称叫“嘉宾”,形容它们栖宿在人家里,状若宾客。  把“小鸟依人”一词第一次用在人身上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长孙无忌闲聊,唐太宗品评当朝人物,评论到褚遂良时,
期刊
人们时不时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报道:“神农架发现千脚蛇,分开为虫,合则为蛇”,说这种蛇可以被打散变成无数小虫,过一会儿又会聚合成一条蛇,当地老乡据此认为它有接骨的药效……当然,任何意识清醒的人都知道,既然是由虫组成,就不能称之为蛇。这种现象,其实指的就是某些鳞翅目幼虫——俗称毛毛虫的“排队”行为。  毛毛虫“排队”的现象,其实并不罕见  早在一百年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就在巨著《昆虫记》里介绍了他
期刊
科学家发现奇特的“钻石行星”,表面布满了钻石和石墨,地球上昂贵的钻石其实在宇宙中是非常平淡无奇的物质,因为其本质就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一项由穆勒和奥本海默主持的新研究发现,比起打字,手写记笔记的人对课堂内容记得更牢。原因可能是:手写笔记的话,你不得不在写下来之前进行信息处理。这种初步选择性导致了长期理解。  为心脏起搏器更换电池是一项风险巨大的手术,现在,科学家找到了解决风险的办法——隔着人体,
期刊
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沾有40万个细菌,而80%的传染病是通过手传播的。预防传染病,正确洗手比疫苗更有用。  洗手,看起来不过是一件日常小事,但不洗手或不好好洗手,却是关乎健康的大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忽视“手卫生”,以至于腹泻、流感、手足口病、沙眼等疾病传播的几率升高。实际上,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正确洗手。  96%的人不会洗手  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正
期刊
昆虫叮咬令人痛苦不堪,但哪种昆虫才是咬人最厉害的呢?美国昆虫学家贾斯廷·施密特决定以身试“虫”。在被多达78种昆虫叮咬之后,他排出了“叮咬痛感指数”,也称“施密特指数”,用来评判昆虫叮咬带来的痛苦。指数从0到4,代表痛感逐渐增强。科学家还发现,昆虫叮咬带来的痛感越大,这种昆虫的攻击性越强。在叮咬目标时,一些昆虫还会释放信息素,召唤其他昆虫,让受害者遭受更多袭击。  1.子弹蚁  疼痛指数:4.0 
期刊
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现有的能源结构就显得有些单薄。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电影中早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它们幻想出了无数能量充沛的虚拟能源。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电影中的虚拟能源!  宇宙立方  如果要谈宇宙立方的来源,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国内朋友不太熟悉的公司——奇迹公司,因为“宇宙立方”这个概念正是从该公司的漫画里诞生的,比如《钢铁侠》《绿巨人》《X战警》和《神奇四侠》等,这些电
期刊
美国:高跟鞋间谍学校  在美国,有一家高跟鞋间谍学校。间谍学校的创立者是阿拉娜·温特,她创办这家学校的目的是专门训练女间谍。  在这里,女性可以学到一系列本领和技巧。比如,由精锐部队和特种作战者培训的空手搏击技巧,不必很强很壮就可消除来自对方的威胁。通过培训,女性不仅可以学会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信。  日本:婚前培训学校  在日本,20~34岁的中青年人中大约有70%的男性和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