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本文从课程设置、导师队伍、教学管理、论文质量方面进行了论述,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要求,通过实行规范管理,加强沟通等措施,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保证措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55-02
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的要求,是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精神,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招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也促使我们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管理创新、深层变革,进而完善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制度,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围绕研究生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总体设置和安排,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和体现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部分,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先有完整系统的培养计划,没有学习计划就保证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由于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不高,部分是本科基础较差的学生,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来说,生源质量和学生基础都稍逊一筹,这样使学校在培养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方面格外困难,所以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基础知识的夯实,另一方面是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培养,这就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夯实。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年设置基础课程,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起到了补充学习的作用,使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尽量缩小差距,达到同一水平,进而在此基础上学习专业知识。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应用型课程,相应减少纯理论性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双重需要。在教学用书的选择上尽量为学生着想,给合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特点,选择与时俱进的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基础理论教学用书,也可以鼓励有丰富科研教学经验的老师自编教材。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授课方式应结合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实行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结合实例教学,给广大学生传授所在专业及学科理论最新发展方向,以及实践的最新进展,使学生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展视野。通过课程讲授和专题讲座,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手段,了解国内外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科新动态,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在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计划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学术素养,更要有实践经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优化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新颖性和适应性。增加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和实验,强化课程的实用性,侧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确保了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针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和社会认可度低,很多导师对专业硕士不愿意带的现实,因此,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也就是学生在学校选择一个导师,校内导师除全面外,侧重培养计划的制定、指导学生选好课题、与学生讨论技术实施方案、把握论文质量关,而且定期检查进度、实验内容、技术问题解决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等。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要求,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我院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论文的顺利进行,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提供可供选择的论文课题、协助做好论文工作、协助筹集论文指导费用、着重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这样既改革了培养模式,深层次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在学生培养体系上也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学习不足的矛盾。
三、加强规范管理,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管理工作体现在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之中,我校做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环节到位、管理队伍专业化,在管理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以下几点:
1.各学院形成研究生管理系统,由主管院长、导师、研究生秘书组成,在课程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由秘书负责;课题研究及论文选题、撰写等是导师负责;各方面均由院长负责,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的职责有明确规定。
2.坚持中期考核和监督并重,成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导组,督导组深入课堂对教师工作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给予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各学院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做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建立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规定》《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实施细则》等,从教学、培养、学位授予等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并形成管理制度体系。
四、把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关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专业型学位论文在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表现了一定的特点,为此,建立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尤其重要。
(一)严把选题开题关,提高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能否按时顺利完成,选题是关键。《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密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方面的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为目的。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1]
学生的学位论文在选题上要立足于实际,必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要立足于实际,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实或精选课题内容,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和研究的内容,学生所写论文必须具有可行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优点是能做到产学研结合,有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做好论文开题工作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开端,对此必须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是搞形式、走过场,尤其是学生基本都是在学校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平时没有很多的机会与校外导师接触,因此,为保证开题报告的质量,最好对其具体内容加以规范。开题时间大约是在学生入学的一年左右,开题时我们要求学生向专家组(专家组由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及其具副高以上职称并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进行汇报,专家组就论文的可行性、工作量等进行审查评定,未达到要求者,不能开题或延期开题。把好开题关,为今后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论文开题能使学生、校内导师及校外专家互相之间交流了解,以此完善和补充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对论文质量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严抓中期检查,加大论文指导力度
中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论文的顺利进行,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内容、水平、成果、进度和存在问题等,下一阶段论文工作的打算、按时完成论文采取的措施和修改进度等。在论文开题后,我院对学生的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这一制度是保障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我院规定大约在开题后的5-6个月左右,学生必须向中期考核小组汇报一下论文进展情况,并按时提交论文中期考核报告,并由导师分别签署意见后,交学院考核小组审核。
由于学生实行“双导师”共同进行论文的检查,可以将双方导师在理论水平、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相互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并能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加快论文进度的同时,加大对论文指导的力度,能够保证论文的深度和质量。
(三)重视答辩环节,确保论文质量
论文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最后一关。我院对工程硕士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提出了明确规范的要求,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实行全部盲审制度。在论文完成后,要经过校内与校外导师写出指导意见后,送交学校进行复制比的检测,论文复制比低于20%的,经导师签署送交外审评阅表后,由学院统一将学员的论文纸质二本送到外校进行评阅,评阅人必须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家或是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在外审评阅意见回来后,我们及时将评阅意见反馈给导师与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如有学生的论文没能通过外审,我们要求学生延期进行论文答辩。通过他们的评阅能够客观公正地检验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和取得的效益。学位论文的评阅应该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
在论文评阅通过后,学院组织相关学生集中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既是对前期培养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培养工作的最终环节。学生的科研能力、工作总结论文、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将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在论文评阅通过后,我们给学员一定的时间做PPT等,让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答辩会我们学院一般都邀请5-7位答辩委员中,这些委员中至少有一名来自校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应严格把关,对学生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确保授予工程硕士学位的质量。
在答辩过程中,建立淘汰机制,严格按规定和标准进行,对未达到要求的不予通过,维护学位的公正、权威性。为加强质量监控,我院组织专家对在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按比例、答辩成绩等进行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学位论文,不予授予学位,本次答辩无效。在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与学院同意,半年后可重新申请答辩。
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构建全面、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开成一套层次浅析,职权明确,体系创新的运行机制,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放心、学生满意的高质量人才,才能实现我国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
[关键词]保证措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55-02
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的要求,是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精神,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招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也促使我们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管理创新、深层变革,进而完善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制度,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围绕研究生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总体设置和安排,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和体现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部分,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先有完整系统的培养计划,没有学习计划就保证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由于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不高,部分是本科基础较差的学生,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来说,生源质量和学生基础都稍逊一筹,这样使学校在培养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方面格外困难,所以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基础知识的夯实,另一方面是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培养,这就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夯实。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年设置基础课程,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起到了补充学习的作用,使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尽量缩小差距,达到同一水平,进而在此基础上学习专业知识。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应用型课程,相应减少纯理论性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双重需要。在教学用书的选择上尽量为学生着想,给合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特点,选择与时俱进的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基础理论教学用书,也可以鼓励有丰富科研教学经验的老师自编教材。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授课方式应结合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实行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结合实例教学,给广大学生传授所在专业及学科理论最新发展方向,以及实践的最新进展,使学生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展视野。通过课程讲授和专题讲座,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手段,了解国内外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科新动态,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在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计划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学术素养,更要有实践经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优化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新颖性和适应性。增加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和实验,强化课程的实用性,侧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确保了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针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和社会认可度低,很多导师对专业硕士不愿意带的现实,因此,对全日制学位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也就是学生在学校选择一个导师,校内导师除全面外,侧重培养计划的制定、指导学生选好课题、与学生讨论技术实施方案、把握论文质量关,而且定期检查进度、实验内容、技术问题解决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等。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要求,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我院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论文的顺利进行,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提供可供选择的论文课题、协助做好论文工作、协助筹集论文指导费用、着重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这样既改革了培养模式,深层次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在学生培养体系上也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学习不足的矛盾。
三、加强规范管理,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管理工作体现在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之中,我校做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环节到位、管理队伍专业化,在管理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以下几点:
1.各学院形成研究生管理系统,由主管院长、导师、研究生秘书组成,在课程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由秘书负责;课题研究及论文选题、撰写等是导师负责;各方面均由院长负责,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的职责有明确规定。
2.坚持中期考核和监督并重,成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导组,督导组深入课堂对教师工作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给予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各学院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做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建立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规定》《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实施细则》等,从教学、培养、学位授予等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并形成管理制度体系。
四、把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关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专业型学位论文在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表现了一定的特点,为此,建立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尤其重要。
(一)严把选题开题关,提高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能否按时顺利完成,选题是关键。《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密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方面的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为目的。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1]
学生的学位论文在选题上要立足于实际,必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要立足于实际,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实或精选课题内容,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和研究的内容,学生所写论文必须具有可行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优点是能做到产学研结合,有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做好论文开题工作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开端,对此必须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是搞形式、走过场,尤其是学生基本都是在学校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平时没有很多的机会与校外导师接触,因此,为保证开题报告的质量,最好对其具体内容加以规范。开题时间大约是在学生入学的一年左右,开题时我们要求学生向专家组(专家组由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及其具副高以上职称并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进行汇报,专家组就论文的可行性、工作量等进行审查评定,未达到要求者,不能开题或延期开题。把好开题关,为今后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论文开题能使学生、校内导师及校外专家互相之间交流了解,以此完善和补充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对论文质量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严抓中期检查,加大论文指导力度
中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论文的顺利进行,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内容、水平、成果、进度和存在问题等,下一阶段论文工作的打算、按时完成论文采取的措施和修改进度等。在论文开题后,我院对学生的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这一制度是保障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我院规定大约在开题后的5-6个月左右,学生必须向中期考核小组汇报一下论文进展情况,并按时提交论文中期考核报告,并由导师分别签署意见后,交学院考核小组审核。
由于学生实行“双导师”共同进行论文的检查,可以将双方导师在理论水平、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相互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并能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加快论文进度的同时,加大对论文指导的力度,能够保证论文的深度和质量。
(三)重视答辩环节,确保论文质量
论文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最后一关。我院对工程硕士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提出了明确规范的要求,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实行全部盲审制度。在论文完成后,要经过校内与校外导师写出指导意见后,送交学校进行复制比的检测,论文复制比低于20%的,经导师签署送交外审评阅表后,由学院统一将学员的论文纸质二本送到外校进行评阅,评阅人必须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家或是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在外审评阅意见回来后,我们及时将评阅意见反馈给导师与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如有学生的论文没能通过外审,我们要求学生延期进行论文答辩。通过他们的评阅能够客观公正地检验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和取得的效益。学位论文的评阅应该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
在论文评阅通过后,学院组织相关学生集中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既是对前期培养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培养工作的最终环节。学生的科研能力、工作总结论文、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将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在论文评阅通过后,我们给学员一定的时间做PPT等,让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答辩会我们学院一般都邀请5-7位答辩委员中,这些委员中至少有一名来自校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应严格把关,对学生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确保授予工程硕士学位的质量。
在答辩过程中,建立淘汰机制,严格按规定和标准进行,对未达到要求的不予通过,维护学位的公正、权威性。为加强质量监控,我院组织专家对在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按比例、答辩成绩等进行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学位论文,不予授予学位,本次答辩无效。在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与学院同意,半年后可重新申请答辩。
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构建全面、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开成一套层次浅析,职权明确,体系创新的运行机制,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放心、学生满意的高质量人才,才能实现我国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