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赏析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于20世纪60年代收购于北京市文物市场(宝古斋)。册中收录清代“四王吴恽”六家中王晕作品3件,王原祁和恽寿平作品各1件,另有高简、戴熙、徐枋、吴鼐、李育5人作品各1件,共计10帧扇面集成一册。在本院所藏诸多明清书画扇面中,这件《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品相好而画功精湛,汇集名家笔墨,是院藏书画扇面系列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1.高简《江南春色图》扇面(图1)
  《江南春色图》为纸本,设色,绘江南春色小景。画面布局疏朗、错落有致,笔触轻灵脱俗,用色雅致。虽是寻常小景,却能令观者神清气爽,犹若游于其中,触目所见,是淡淡的绿柳、点点的桃花;远山近水,空灵而明媚,春意盎然。款署“江南春色,仿赵大年似禹功年兄,高简”。钤“高简”白文印一枚。右下角钤“琅嬛仙馆藏扇”朱文印,为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收藏印。
  高简(1634~1707),字澹游,号旅云、一云山人,江苏苏州人。能诗,工山水,画法元人,尤喜倪瓒。高简最擅长作小品画,笔墨间无习气,是清初一位别具特色的画家。
  2.王犟《松壑云泉图》扇面(图2)
  《松壑云泉图》为纸本,设色,绘高山雄浑、松林茂密,山间瀑布奔流、烟云缭绕,构图饱满,用笔细密沉实,加之用色偏重于青绿,方寸之间似有磅礴之势,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山水画功力和艺术情趣。款署“松壑云泉,仿赵承旨笔,恭祝崇翁老先生大寿。壬申初夏,虞山后学王翚”。钤“石谷”朱文印一枚。题款中的“壬申”年应为1692年,时作者61岁。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王翚是清代著名画家,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并称“四王”,属于当时的主流山水画家,影响甚大。其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善于学习古人,功底深厚,并能在某种程度上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评者公认其作品中有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风格。 《松壑云泉图》虽仅是小品扇面,但也时时体现出这种风格特色。
  3.王翚《拟赵大年江乡清夏图》扇面(图3)
  纸本,设色,绘江南水乡夏季小景。构图别致,以坡岸边的一条小径连接近景和远景,小径旁竹柳摇曳,仿佛清风习习;小径尽头连接着一带茅屋,周围荷塘环绕,杂木丛生,稍远处烟云若有若无,似乎为这随处可见的江南小景增添些许仙灵之气。此图中很少见到程式化的用笔,花青和淡淡的赭石渲染出清新的格调,是王翚小景山水中的精品之作。款署“赵大年江乡清夏,写赠载文年世兄并正之。癸巳清明前三日,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王翠”白文印、 “石谷”朱文印各一枚。引首钤“上下千年”朱文印。左下角钤“长口周氏鉴藏”白文印,为清代学者周寿昌收藏印。题款中的“癸巳”年应为1713年,时作者82岁。
  4 王翚《采菱图》扇面(图4)
  纸本,设色,绘江南采菱小景。画面上山峦耸立、巨木成荫,山林间数座亭台屋宇,这些景致虽然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但最精彩之处却是一小片湖水之上的三只采菱船,船儿小似圆盆,船中采菱女子仅仅勾勒出身形,已是极为生动,为整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用笔设色皆娴熟而有新意,是王翠山水小品中富有意趣的一件佳作。题款“湖州秋水玉泠泠,湖州女儿出采菱。梭船荡浆红泼剌,阿姐唱歌教妹应。隔溪小阁带醉凭,移坐下风宣远听。白石翁题采菱图诗,己丑春仲呈芳洲老友先生正,王翚”。钤“石谷子”朱文印、“王翠之印”白文印各一枚。右下角钤“秋鹤”朱文印。
  图中所书采菱诗,为明代吴门巨匠沈周所作, “诗极新艳,音节可歌”,与此图相应,诗情画意,颇为感人。题款中的“己丑”年应为1709年,时作者78岁。
  5.恽寿平《国香春霁图》扇面(图5)
  《国香春霁图》为纸本,设色,以没骨法绘兰竹。笔墨灵动洒脱,用色清淡明丽,既生动又雅致,寥寥数笔却活色生香,隽秀出尘,彰显一代花鸟画大师的独到之处。款署“国香春霁图,征抑道兄清赏。恽寿平”。钤“寿平”白文印、 “正叔”朱文印各一枚。左上角钤“岳雪楼”朱文印,左下角钤“孔氏”朱文印、“少唐审定”朱文印各一枚;右下角钤“怀民珍秘”朱文印、“庚拜所藏”白文印各一枚。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恽寿平是清初著名的花鸟画家,开创没骨花卉一脉的独特画风,在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从收藏印鉴可知,此图曾经是清末广东四大藏书家之一孔氏兄弟的收藏。孔广镛(1816~?),号怀民,广东南海人,实业家孔继勋长子,与弟孔广陶(号少唐)藉父遺绪,好学嗜古,锐意收藏,孔氏“岳雪楼”古籍、书画甲于粤地。
  6.王原祁《仿一峰老人笔意山水图》扇面(图6)
  此图为纸本,墨笔,绘仿古山水。画面虽小,但笔墨苍劲浑厚,皴染自如,意境渺远。款署“庚寅秋日,仿一峰老人笔,为履老年道兄寿,王原祁”。钤“王原祁”朱(白)文印、“麓台”白文印各一枚。引首钤“峭倩”朱文印一枚。题款中的“庚寅”年应为1710年,时作者69岁。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于习画一途上得天独厚,家学渊源,又精研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擅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在“四王”中影响较大,且受皇室青睐,政治地位显赫,是清代早期画坛正统派中坚人物。 《仿一峰老人笔意山水图》为仿黄公望笔意所作,虽是小品,但笔力淳厚无比,是为其特色。
  7.戴熙《秋陂萧爽图》扇面(图7)
  《秋陂萧爽图》为纸本,墨笔,绘秋山小景。纯以水墨皴写,润泽浑厚,与隐现金黄色的鱼子金纸面相映,别具风韵。款署“秋陂萧爽,拟董思翁生辣之作,少梅仁兄属,醇士戴熙”。钤“戴熙”白文印、“醇士”朱文印各一枚,左下角钤“何必见戴”朱文印。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榆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当时的“四王”派系山水画已渐成衰微之势,戴熙被认为是“四王”以后的山水画大家。主要师法王翠,布局稳妥,干笔皴擦和水墨渲染都颇有功力。
  8.徐枋《仿关仝笔意山水图》扇面(图8)
  《仿关仝笔意山水图》为纸本,墨笔,绘山水小景。通篇以淡墨绘出山石、树木、流泉、茅亭等常见景色,水面泛起层层波浪,皴写细致。虽用淡墨,但笔力劲健。款署“甲子夏日,仿关仝笔意画于涧上草堂,俟斋徐枋”。钤“徐枋之印”白文印~枚。 “甲子”应为1684年,时作者63岁。
  徐枋(1622~1694),字昭法,号俟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明末清初画家,入清后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其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亦宗倪瓒、黄公望。
  9.吴鼒《枯木竹石图》扇面(图9)
  《枯木竹石图》为纸本,设色,绘枯木竹石。湿笔淡墨写竹树石,绿竹点缀,有隽雅之致。款署“元人本,抑庵作于邗上西园待鹤径”。钤“吴鼒之印”朱(白)文印。
  吴鼒(1755~1821),字及之,号抑庵,安徽全椒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工书画,擅花卉,笔意清挺,有明代陈淳笔意。
  10.李育《雉鸡图》扇面(图10)
  《雉鸡图》为纸本,设色,绘野雉一对,旁为山石流水,绿草茵茵。构图自然得体,用笔灵动松爽,草叶禽鸟均以没骨法为主,略加勾勒,用色清灵淡雅,生动有致。虽为小品扇面,但布置精巧别致,用笔亦妙,充分体现了李育在花鸟画上的造诣。款署“己丑秋曰为荫山一兄雅正,竹西弟李育”。钤“梅” “生”朱文印各一枚。
  李育(生卒年不详),字梅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光绪三十年(1904)尚在。工人物、花鸟、杂品,“其写意花卉木石,能综各家所长,脱略高浑,下笔甚捷,有心手相和色墨并施之妙”。
  关于李育的生卒年《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愈剑华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注明其生于1843年,卒年不详。但本院另有一件李育的《山中试茗图》扇面,落款署“道光乙酉岁,为麓庵仁弟疋正,梅生育”。按“道光乙酉”为1825年,则李育不可能出生在1843年。本件<雉鸡图》署“己丑”年款,查1825年上下,最接近的己丑年为1829年。结合本院所藏另一件李育作品《溪汀垂钓图》落款: “乙亥秋色平分之月,江都李育画并题”,最接近1825年的“乙亥”年为1815年。据此,推算《雉鸡图》的创作年代为1829年,比较合理。
  明清两代文人用扇以折扇居多,在其上题诗作画、应和往来,是传统“扇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成扇,不乏扇面扇骨俱佳者,但成扇频繁开合或长期折叠,皆不利于其长久保存,故流传下来的成扇很多以“扇面”的形式保存。以吉林省博物院为例,院藏数百件成扇中,绝大部分为近现代,极少古代成扇;而装裱成扇面的则数量不少,基本可分为书法和绘画两种,其中《吉林省博物院藏明清扇面展》是本院交流展经典项目之一。藏品以單件扇面为多,扇册较少,扇册有集一人作品者如《清顾麟士山水扇面册》,也有集各家作品者,如本文所述的这件。
  《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汇集了清代几位著名画家的扇面佳作。其中王荤的《松壑云泉图》《拟赵大年江乡清夏图》《采菱图》和恽寿平的《国香春霁图》,堪称是两人小品画中的精绝之作。王荤的3件山水,皆作于60岁以后,笔法精熟,于咫尺之间营造出高山大川之势,气度非凡。 《国香春霁图》虽笔墨简淡,但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作者脱尽习气、淡然天真的绘画理念,是一幅有代表性的花卉小品,彰显出画家在花鸟画领域的卓越之处。高简的《江南春色图》整体笔调轻快,画面上青山绿水,清新明媚,与其惯常所见深稳、冷隽风格略有不同。徐枋、吴鼐和李育的画作流传不多,此册中收录的作品,无疑是可供研究的一手资料。
其他文献
桌上的一本十分古旧的图册在家中已经沉睡十几年了,那还是我在新西兰居住时从奥克兰的科迪斯(Cordy'S)拍卖行竞拍的,8开的纸本糙黄的页面布满岁月斑驳的霉点,倾诉着几百年前画面背后的激情世故。装订线是用已枯黄脆弱的麻绳小心地系束着,像中国古老的线装书,更显得图册的年轮和庄重,封面木版印制的两行古德文大字我并不认识,但下面一行端庄的黑体拼音字母还是狠狠地抓住了我的视线“Albrecht Durer”
期刊
2019年2月15日,素有“刘半尺”“神眼”之称的刘光启先生在天津逝世,永远地离开了他衷爱的书画鉴定事业,享年87岁。刘光启先生奔波大半生,日日与书画为伴,直到去世前仍沉迷于书画之中。这首自书《八七述怀》,可谓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退休难得事更忙,  八七老人不寻常。  曾斥白专成一笑,  书画典籍仍满床。  勤奋好学一辈子的坚守终成鉴定大家  刘光启先生于1932年生于河北省冀县,13岁即到北京
期刊
獅子山汉墓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它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徐州市三环路狮子山,四千余件兵马俑是汉墓的重要陪葬品,它发现于1984年,时隔十年后,发掘了主人墓——汉墓。汉墓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所谓“瑞玉”)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
期刊
动物形装饰品  用金银制成的动物形装饰品,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春秋秦公大墓的金啄木鸟。以后各代也均有发现,主要形象有虎、豹、龙、羊、刺猬、鹰、蚕、蟾蜍等,有的是其他器物上的装饰附件,有的则是单独的装饰品。战国至汉代,北方的匈奴族流行使用金银制作的动物形装饰品,出现了一些造型新颖独特的艺术品,如金鹿形怪兽。在江苏盱眙西汉窖藏中出土的金豹,造型古朴奇特,制作精湛,是目前罕见的动物形金质饰品,也是
期刊
来济宁市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厅参观的人们,无不为眼前的这套青铜列鼎驻足观赏,为之震撼。这套青铜列鼎是由七件形式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以次递减,一套鼎的组合。也是我馆的一套镇馆之宝。它制作严谨,工艺精湛,铭文行款有序,书法浑厚劲健,极其工整,具有很高的铸造艺术水平。这套列鼎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滕州南出土,据考证滕州南曾经是薛国为周代庶姓封国的都城一一薛国。薛国是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这一套青铜
期刊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近代上海银器种类丰富。从功用而言,近代上海银器有社交礼物,首饰、餐饮器具、体育比赛奖品类……近代上海,中西交汇,海纳百川,体育也不例外。开埠后,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象棋等,依然活跃在民间,但更多的是随外侨而至的近代体育项目。上海是近代外侨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城市。外侨是近代体育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参与者。  伴随着近代体育项目在上海的展开,外国人在体育比赛中颁发银质体育奖品的习惯
期刊
河南邓州位于豫、鄂两省边陲,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得,自古以来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地上地下遍布着众多文化遗迹。  在邓州市城区大十字街西南角,原来曾经有一座著名佛教寺院——福胜寺。该寺原称龙兴寺,明代更名为福胜寺。据清顺治《邓州志·创设志》载:“福胜寺在州治南关,宋天圣年间创建,元兵毁,明洪武初,僧子颜重建。”由此可见该寺的大体建造时间在北宋天圣年间(约公元1023
期刊
凤首提梁纯金壶 日本制作 明代(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时代)  最高处16.5厘米,最宽处13.5厘米,重619.69克。  纯手工打制,凤首流,圆弧形提梁,盖钮上雕琢翡翠圆环,金光熠熠,富丽堂皇。  纯金净瓶(一对) 唐代  高23厘米,瓶口直径5.4厘米,重393.6克/396.3克。  器型规整,敞口,长颈圆腹,底足外撇,通体金光灿灿。  净瓶,梵文叫军持,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为
期刊
在我国古老悠久的陶瓷史上,许多陶瓷品种的命名都源于陶瓷产地,如“汝瓷”“钧瓷”“官瓷”“定瓷”“耀州瓷”“龙泉瓷”“景德镇瓷”等。唯有建窑的“曜变天目盏”,由日本人根据获得这类瓷器的地域名天目山,命名为“曜变天日盏”,颇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曜变天目盏”命名,长久以来甚至取代了“建窑建盏”,许多人只知有“曜变天目盏”。  据史料记载,宋代,浙江天目山一带佛教寺庙林立,山中有许多名刹。在日本镰仓时代
期刊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主题理当包括中国五千年的工艺美术史。就上下五千年的历程,要说中国古代艺术最辉煌时期(商中期至清末)大约三千多年。然而,中国铜镜艺术的鼎盛时代却雄踞了一千多年,涵盖了中国鼎盛艺术史三分之一的天地。正是铜镜的精湛艺术,延续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青铜浇铸工艺的最高科技成果,致使中国铜镜工艺之精美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是任何其他文明古国的铜镜所不及的最高艺术成就。诚然,应该在世界工艺美术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