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做到语言地道、内容丰富。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阶段上,很多老师不是很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而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与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着重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 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
2. 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
3. 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
4.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提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二、 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我认为,阅读课文教学应遵循阅读过程的认知规律,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体现英语课容量大、节奏快的教学特色。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分段教学法,把一篇课文分成两课时或三课时教完。他们认为阅读课文篇幅长、容量大,语言知识点密集,一节课难以讲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组、句型,虽然这样做分解了难点、减小了容量,有利于学生掌握,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将阅读课上成了枯燥的语法课,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同时,把语言点、语法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明显不符合语言的交际性原则。课文被分解后,各部分之间缺少整体衔接,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违课文教学的初衷。
而从整体上教学课文,把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放在突出位置,没有破坏课文的趣味性,不影响文章的逻辑性,有利于学生整体识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持。可以说,阅读课整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 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能解决好。
四、 课外阅读,扩大视野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依赖于课外阅读。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一年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因此,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读物、文章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选择时尽量挑一些内容健康、充满趣味的短文。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训练初期,我刻意选择一些幽默性较强的文章,使学生都能投入到故事的内容中。学生在欢笑中完成了每次的阅读任务,对阅读这一范畴就不会产生厌倦感。
另外,对于每次的阅读练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单独完成任务的时候不要对生词随意地进行提问,要学生培养“猜词”的能力,通过上下文的内容对生词进行猜。同时,每次的阅读练习必须有时间的限定,对于一般的文章,我要求学生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要立刻进行评讲,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很清晰,对答案的渴知性也很高,这时候的评讲效果是最明显的。
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增大了阅读量,开拓了知识面,扩大了词汇量,熟练了阅读技巧,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办法有很多,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持之以恒的努力。英语教师应该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着重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 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
2. 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
3. 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
4.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提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二、 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我认为,阅读课文教学应遵循阅读过程的认知规律,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体现英语课容量大、节奏快的教学特色。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分段教学法,把一篇课文分成两课时或三课时教完。他们认为阅读课文篇幅长、容量大,语言知识点密集,一节课难以讲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组、句型,虽然这样做分解了难点、减小了容量,有利于学生掌握,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将阅读课上成了枯燥的语法课,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同时,把语言点、语法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明显不符合语言的交际性原则。课文被分解后,各部分之间缺少整体衔接,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违课文教学的初衷。
而从整体上教学课文,把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放在突出位置,没有破坏课文的趣味性,不影响文章的逻辑性,有利于学生整体识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持。可以说,阅读课整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 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能解决好。
四、 课外阅读,扩大视野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依赖于课外阅读。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一年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因此,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读物、文章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选择时尽量挑一些内容健康、充满趣味的短文。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训练初期,我刻意选择一些幽默性较强的文章,使学生都能投入到故事的内容中。学生在欢笑中完成了每次的阅读任务,对阅读这一范畴就不会产生厌倦感。
另外,对于每次的阅读练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单独完成任务的时候不要对生词随意地进行提问,要学生培养“猜词”的能力,通过上下文的内容对生词进行猜。同时,每次的阅读练习必须有时间的限定,对于一般的文章,我要求学生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要立刻进行评讲,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很清晰,对答案的渴知性也很高,这时候的评讲效果是最明显的。
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增大了阅读量,开拓了知识面,扩大了词汇量,熟练了阅读技巧,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办法有很多,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持之以恒的努力。英语教师应该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