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
总觉得晏小山是宋朝最晶莹剔透的男子,如晋时的王谢子弟,芝兰玉树,气韵天成,有旁人学不来的風雅。
柳永一生浪荡江湖,似狂似狷,没有小山的神秀;欧阳修总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不如小山俊俏年少;苏轼心胸旷达,若天外之人,却又少了几分至情至性;秦观一味自伤,凄厉幽怨,更比不得小山的风流疏狂。
父亲晏殊做了三十年的太平宰相,小山自然沾了不少光华。他生于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十七年如丝如帛的绝好时光里,唿哨而来的都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琳琅岁月。
青春易逝,繁华易凋。父亲忽然撒手人寰,晏府从此江河日下,小山的命运开始滑落。幸好滑落的只是命运,不是信念。命运多舛,依旧可以走出鲜活的人生。
父亲虽亡,但他生前的人情还在,出自其门下的欧阳修、范仲淹、韩琦等在庙堂上皆举足轻重,小山若肯依附,宦途定是顺风顺水。可小山到底不是等闲男子,令天下寒士引颈的人脉,他却轻描淡写地一弃了之。父亲生前一次又一次地哀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他却没有心思理会那似曾相识的归燕。
已是当朝文坛领袖的苏轼久仰小山之名,便随黄庭坚去见他。小山向黄庭坚说了一句不冷不热的话,“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当今政事堂中那些大臣有半数曾受我父亲的提拔,是我家旧客,我连他们都不愿相见,何况你们?洒脱磊落至此,令黄庭坚青眼有加,苏轼听后亦是感慨。
这样的男子,如不惧刀枪的金蚕宝甲,质地精良,色泽光润,虽在现世风雨中濡湿了表层,却浸淫不到内里。
小山前半生的记忆过于美好,以致余生一再追思悼念,久而久之,成了千古伤心人。他实在想不透,美好的事物怎会凋谢得如此之快!那些悲欢合离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让人掩卷怃然,恨光阴易逝,叹镜缘缥缈。
这些失意只能借酒来浇,可再好的酒也止不住心的憔悴。酒不醉人人自醉的佳境,于他而言却是别样的伤心无奈。梦后的楼台高锁着寂寞的梧桐,难以记起是否有弯月如钩。浓睡渐消残酒,低垂的帘幕被风掀起,招摇着撩人的情思。披衣起身,来到“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梨花庭院,“去年春恨却来时”恰巧赶上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凄迷景致惹来新一重春恨。
都怪那无赖的东风,将花唤醒之后又吹得落红满地。还有那可恶的楼台帘影,竟连些许闲愁都遮蔽不下,要之何用?
无论“还似去年今日意”,还是“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因错管春残而洒泪登临,终究挡不住流年逝水。
他一遍遍地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都说落花微雨是极美的景色,然而满树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繁花,为何压不住一场微雨?黯然销魂中,来了去年的春恨,他等的人却没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是更遥远的回忆,既是梦魂所系,也是春恨的根由。
那时的你我还都年少。再孤高自负的人也会有一两个至交好友,可以在凄风苦雨中温暖苍凉的情怀。小山虽狂放却不吝交友,所以时常往来于沈廉叔、陈君龙的家舍,沉湎酒中,观舞听歌。宴席之间,听腻了陈旧的滥调,小山不由技痒,遂按曲填词,挥毫而就后交给歌女习唱。
曾经的相国公子,而今的落拓词人,虽然失意于功利的现实,他忧郁而诗意的气质却更让女子心折,如同坠至凡尘的磁石。这些女子中,最令小山挂怀的是苹、鸿、云、莲四位绰约少女,于是他为她们作了一首又一首锦绣辞章。
初见时,小苹的形象一直萦绕在小山心头,她轻盈如燕,薄衫上绣有双重“心”字。她羞涩地接过小山填好的词曲,抱着琵琶慢捻轻挑,“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弹者脉脉含情,听者如痴如醉,舞低了杨柳楼心的明月,歌尽了桃花扇底的轻风。
初见倾心,这一刻好似地久天长。
然而不久后,廉叔过世,君龙也卧病不起,小莲、小鸿、小苹、小云流落江湖,不知去向。此后的小山,在现实中再找不出一片可以栖心的乐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原来情思旖旎的背后,是“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的不安与惊怔。万事随流水,春梦秋云的聚散竟轻而易举,甚至无需被风吹雨打。如今之明月犹似当时之明月,可如今的人事情怀再难回到从前。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他在空寂之中仍旧苦恋不舍,执着入痴。
小山词的意境可以用他自己的诗句来概括,“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心境悲凉,只得时刻惦念过往的美好,从回忆中找寻安慰,暖热处世的情意,然后拈花微笑,直面惨淡苍白的人生。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
总觉得晏小山是宋朝最晶莹剔透的男子,如晋时的王谢子弟,芝兰玉树,气韵天成,有旁人学不来的風雅。
柳永一生浪荡江湖,似狂似狷,没有小山的神秀;欧阳修总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不如小山俊俏年少;苏轼心胸旷达,若天外之人,却又少了几分至情至性;秦观一味自伤,凄厉幽怨,更比不得小山的风流疏狂。
父亲晏殊做了三十年的太平宰相,小山自然沾了不少光华。他生于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十七年如丝如帛的绝好时光里,唿哨而来的都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琳琅岁月。
青春易逝,繁华易凋。父亲忽然撒手人寰,晏府从此江河日下,小山的命运开始滑落。幸好滑落的只是命运,不是信念。命运多舛,依旧可以走出鲜活的人生。
父亲虽亡,但他生前的人情还在,出自其门下的欧阳修、范仲淹、韩琦等在庙堂上皆举足轻重,小山若肯依附,宦途定是顺风顺水。可小山到底不是等闲男子,令天下寒士引颈的人脉,他却轻描淡写地一弃了之。父亲生前一次又一次地哀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他却没有心思理会那似曾相识的归燕。
已是当朝文坛领袖的苏轼久仰小山之名,便随黄庭坚去见他。小山向黄庭坚说了一句不冷不热的话,“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当今政事堂中那些大臣有半数曾受我父亲的提拔,是我家旧客,我连他们都不愿相见,何况你们?洒脱磊落至此,令黄庭坚青眼有加,苏轼听后亦是感慨。
这样的男子,如不惧刀枪的金蚕宝甲,质地精良,色泽光润,虽在现世风雨中濡湿了表层,却浸淫不到内里。
小山前半生的记忆过于美好,以致余生一再追思悼念,久而久之,成了千古伤心人。他实在想不透,美好的事物怎会凋谢得如此之快!那些悲欢合离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让人掩卷怃然,恨光阴易逝,叹镜缘缥缈。
这些失意只能借酒来浇,可再好的酒也止不住心的憔悴。酒不醉人人自醉的佳境,于他而言却是别样的伤心无奈。梦后的楼台高锁着寂寞的梧桐,难以记起是否有弯月如钩。浓睡渐消残酒,低垂的帘幕被风掀起,招摇着撩人的情思。披衣起身,来到“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梨花庭院,“去年春恨却来时”恰巧赶上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凄迷景致惹来新一重春恨。
都怪那无赖的东风,将花唤醒之后又吹得落红满地。还有那可恶的楼台帘影,竟连些许闲愁都遮蔽不下,要之何用?
无论“还似去年今日意”,还是“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因错管春残而洒泪登临,终究挡不住流年逝水。
他一遍遍地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都说落花微雨是极美的景色,然而满树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繁花,为何压不住一场微雨?黯然销魂中,来了去年的春恨,他等的人却没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是更遥远的回忆,既是梦魂所系,也是春恨的根由。
那时的你我还都年少。再孤高自负的人也会有一两个至交好友,可以在凄风苦雨中温暖苍凉的情怀。小山虽狂放却不吝交友,所以时常往来于沈廉叔、陈君龙的家舍,沉湎酒中,观舞听歌。宴席之间,听腻了陈旧的滥调,小山不由技痒,遂按曲填词,挥毫而就后交给歌女习唱。
曾经的相国公子,而今的落拓词人,虽然失意于功利的现实,他忧郁而诗意的气质却更让女子心折,如同坠至凡尘的磁石。这些女子中,最令小山挂怀的是苹、鸿、云、莲四位绰约少女,于是他为她们作了一首又一首锦绣辞章。
初见时,小苹的形象一直萦绕在小山心头,她轻盈如燕,薄衫上绣有双重“心”字。她羞涩地接过小山填好的词曲,抱着琵琶慢捻轻挑,“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弹者脉脉含情,听者如痴如醉,舞低了杨柳楼心的明月,歌尽了桃花扇底的轻风。
初见倾心,这一刻好似地久天长。
然而不久后,廉叔过世,君龙也卧病不起,小莲、小鸿、小苹、小云流落江湖,不知去向。此后的小山,在现实中再找不出一片可以栖心的乐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原来情思旖旎的背后,是“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的不安与惊怔。万事随流水,春梦秋云的聚散竟轻而易举,甚至无需被风吹雨打。如今之明月犹似当时之明月,可如今的人事情怀再难回到从前。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他在空寂之中仍旧苦恋不舍,执着入痴。
小山词的意境可以用他自己的诗句来概括,“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心境悲凉,只得时刻惦念过往的美好,从回忆中找寻安慰,暖热处世的情意,然后拈花微笑,直面惨淡苍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