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組学习竞赛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评价机制下,通过组内成员捆绑式积分考核,促使组员相互勉励,相互促进,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本文在深度分析实施小组学习竞赛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了相关实施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组学习竞赛;初中数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147-02
一、问题提出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它又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长久以来,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艺术或者是受考试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慢慢盖过了兴趣,数学课堂效率变得越来越低效,甚至有少数学生“谈数色变”,严重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均衡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师缺乏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另外,学生争强好胜,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完全的激发和调动,所以致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欲望不强烈,得过且过。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强迫的学习,学生是不会将教师讲的知识保存在心里的。讲课的艺术不是在传授知识,而在于传授知识的前提——激励,唤醒和鼓励。“水激浪则鸣,人激志则宏”,正确的评价方法是引导学生搞好学习的保障(张慧英,2000)。直截了当和简洁明了的评价方式才能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并能为成功付出积极的努力。而开展小组学习竞赛的教学模式无疑是解决当前数学教学沉闷低效的最佳路径之一。小组学习竞赛是合作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评价机制下,通过组内成员捆绑式积分考核,促使组员相互勉励,相互促进,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说,没有竞争,学生的学习也缺少直接的动力,课堂教学就如同一潭死水,因此开展小组竞赛活动非常有必要,而这种竞赛应该同时来自于学习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
二、策略探究
(一)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均衡组建学习小组
组长自身的实力、领导力,组员之间的和谐关系都影响到一个小组的竞赛力。为了做到公平竞争,笔者通常组建4人学习小组。首先选出四名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一对一”管理,为了确保分组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组员的确定要多次测试取综合排名。组长由数学老师直接任命,副组长和两名组员都由组长进行挑选。组长、副组长、组员也不是一成不变,在组内或组间设定好竞争对手,连续三次测试超过对手,则两人身份交换。
(二)实施积分制过程性考核竞赛
1.课堂解题竞赛。包括新课前的热身赛和新课完成后的达成赛。热身赛内容一般为上一节课的内容测试和本课的知识基础,题量为2-4题,以填空、选择、计算等小题目为主。
2.课后作业竞赛。课后作业指在新课教学完毕后学生在当日必须完成上交的作业。笔者也适时引入小组竞赛机制并制定如下竞赛规则:小组成员中每有一个满分,加一分;组内所有成员满分,额外加三分;被举报组内有成员抄袭他人作业,一经查实,扣十分。
3.周日作业竞赛。为了能够量化评比,周日数学作业卷以总分150分进行命题,周一上午批改亮分后归入竞赛小组。考核的标准分为高分层和平均分。
4.周测成绩竞赛。周测作为对本周所学知识测试同时还考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比平时作业更为重要,其成绩不仅要制作成“数学成绩波动情况折线图”还要把成绩通过“家校通”平台发给家长,以便于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对各学习小组开展定期评价总结
小组学习竞赛每周进行一次口头评价,在周测统计结束后对本周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小组进行鼓励;每月在月考结束后一次月总结表彰,对该月中积分前三的小组颁发奖品并命名为“月优秀学习小组”在数学园地里公示,组内所有成员均获得一张“作业免做券”,月总结后得分清零,下一轮竞赛重新开始。学期结束时将获得月度优秀学习小组次数最多的小组推荐为校“小组学习之星”,在年级显目位置与三好生、优秀生一同公示。
三、总结展望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小组竞赛评价机制可以改变过去“沉闷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参与竞赛中汲取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及集体荣誉观,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进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进而主动学习(帅本春,2012)。当然,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讨论和商榷,这还有待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去实践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惠英.对引导学生实践“建构性”学习的反思与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00(10):39-40.
[2]帅本春.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浅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兴趣,体验成功[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112.
【关键词】小组学习竞赛;初中数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147-02
一、问题提出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它又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长久以来,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艺术或者是受考试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慢慢盖过了兴趣,数学课堂效率变得越来越低效,甚至有少数学生“谈数色变”,严重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均衡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师缺乏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另外,学生争强好胜,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完全的激发和调动,所以致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欲望不强烈,得过且过。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强迫的学习,学生是不会将教师讲的知识保存在心里的。讲课的艺术不是在传授知识,而在于传授知识的前提——激励,唤醒和鼓励。“水激浪则鸣,人激志则宏”,正确的评价方法是引导学生搞好学习的保障(张慧英,2000)。直截了当和简洁明了的评价方式才能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并能为成功付出积极的努力。而开展小组学习竞赛的教学模式无疑是解决当前数学教学沉闷低效的最佳路径之一。小组学习竞赛是合作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评价机制下,通过组内成员捆绑式积分考核,促使组员相互勉励,相互促进,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说,没有竞争,学生的学习也缺少直接的动力,课堂教学就如同一潭死水,因此开展小组竞赛活动非常有必要,而这种竞赛应该同时来自于学习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
二、策略探究
(一)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均衡组建学习小组
组长自身的实力、领导力,组员之间的和谐关系都影响到一个小组的竞赛力。为了做到公平竞争,笔者通常组建4人学习小组。首先选出四名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一对一”管理,为了确保分组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组员的确定要多次测试取综合排名。组长由数学老师直接任命,副组长和两名组员都由组长进行挑选。组长、副组长、组员也不是一成不变,在组内或组间设定好竞争对手,连续三次测试超过对手,则两人身份交换。
(二)实施积分制过程性考核竞赛
1.课堂解题竞赛。包括新课前的热身赛和新课完成后的达成赛。热身赛内容一般为上一节课的内容测试和本课的知识基础,题量为2-4题,以填空、选择、计算等小题目为主。
2.课后作业竞赛。课后作业指在新课教学完毕后学生在当日必须完成上交的作业。笔者也适时引入小组竞赛机制并制定如下竞赛规则:小组成员中每有一个满分,加一分;组内所有成员满分,额外加三分;被举报组内有成员抄袭他人作业,一经查实,扣十分。
3.周日作业竞赛。为了能够量化评比,周日数学作业卷以总分150分进行命题,周一上午批改亮分后归入竞赛小组。考核的标准分为高分层和平均分。
4.周测成绩竞赛。周测作为对本周所学知识测试同时还考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比平时作业更为重要,其成绩不仅要制作成“数学成绩波动情况折线图”还要把成绩通过“家校通”平台发给家长,以便于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对各学习小组开展定期评价总结
小组学习竞赛每周进行一次口头评价,在周测统计结束后对本周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小组进行鼓励;每月在月考结束后一次月总结表彰,对该月中积分前三的小组颁发奖品并命名为“月优秀学习小组”在数学园地里公示,组内所有成员均获得一张“作业免做券”,月总结后得分清零,下一轮竞赛重新开始。学期结束时将获得月度优秀学习小组次数最多的小组推荐为校“小组学习之星”,在年级显目位置与三好生、优秀生一同公示。
三、总结展望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小组竞赛评价机制可以改变过去“沉闷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参与竞赛中汲取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及集体荣誉观,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进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进而主动学习(帅本春,2012)。当然,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讨论和商榷,这还有待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去实践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惠英.对引导学生实践“建构性”学习的反思与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00(10):39-40.
[2]帅本春.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浅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兴趣,体验成功[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