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一块净土,教师是一类洁人,尤其是农村教师,凭着微薄的收入干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无愧社会给予的诸多殊誉。教师清苦,班主任更是如此。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饱尝了酸、甜、苦、辣,现就班主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谈谈认识。
一、农村地区学生本身的问题
1.学生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就出外打工。理想的缺失直接影响求知欲,对很多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之产生逃课、缺课、打架、闹事、撒谎、迟到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2.一些人对农民工或多或少有歧视。学生一般不够自信,有些甚至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自然没有心思学习,班主任不仅要管理教育学生,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强度与难度较大。
3.部分学生因为不公平而变得偏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资料远没有城市孩子丰富,因为要帮家里干活,学习时间少,成绩当然比城里孩子差,考上名牌中学的机率微乎其微。城乡差距导致学生叛逆与偏激。
4.有些农村地区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将一些小学合并,造成路途遥远。一些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受累,对学校合并一事有抵触情绪,造成学习不上进,集体劳动不上心。
二、家长的问题
1.家长问题对孩子产生影响,也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增加新的不利因素。大部分家长是农民,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就把孩子丢给学校和老师,给予学校与老师盲目的信任和依赖,任由老师对孩子各方面进行培养,忽视老师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顾及的事实。任部分学生自然发展,错了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对做得优秀的地方没有适时给予鼓励,让他着重发展。部分有特长的得不到发挥。
2.部分学生家长没有外出打工,除了农忙季节忙点外,其他空闲时间都是做一些没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学生深受父母的影响,梁上一些坏习气。在校期间,只会扰乱班级及学校秩序。
3.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与孩子们有代沟,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孩子受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养成一些坏习惯。加之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很难打几次电话,造成父辈与子辈感情疏远,敏感的孩子孤僻,不合群,感情脆弱,易受打击,怯弱胆小,焦虑自闭,易走极端。
4.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出现监督失控、疏于管理等问题。
三、农村地区小学班主任的因素
1.教师不是一个高薪职业,尤其在农村,教师工资更低。某些老师因为一些物质问题,对工作缺乏热情,有时可能还带情绪上课,对学生缺少关心,忽视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
2.农村小学老师相对来说数量上要比城里少得多,工作量无形中加重。每天要教多遍一样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对工作感到厌倦,导致讲课乏味,创造性降低,学习热情大打折扣。
3.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想逃离恶劣的物质环境,专注自身的发展,相对地,没有花时间研究教学方法,关心学生的性格走向与敏感心理。
4.班主任压力大,工作量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专职班主任,班主任既是整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精神关爱者,又是教育者。大多数班主任是代课者,一个星期至少要上16节课,而且上的大多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不重视班主任培训,造成班主任理论知识欠缺。
5.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的“保姆”。班主任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组织活动,如组织学生出黑板报,举办主题班会,进行清扫工作,演讲比赛,运动会,舞蹈队等一系列活动。甚至同学吵架、打架,班主任都要处理,一些违纪学生需要班主任亲自定下处罚措施。学校活动,班主任必定是执行者。
6.班主任需要完成与任课老师一样的教学任务。而且,大小事务一应包办,还要协调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关系和学校安排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7.班主任工作不能带来相应的精神愉悦与价值感。工作事务繁杂琐碎,班主任得不到精神愉悦,心灵变得空虚,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班主任不开心,学生也心情郁闷,思想僵化。
8.学校与家长对班主任关心不够。高强度的工作,很少的津贴与奖励,使得班主任心有不甘与郁闷。一些学生家长急切期望孩子得到好成绩,对班主任要求苛刻。
四、 对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1.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量。《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在農村小学存在以下情况,一、二年级只有一名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任课教师,这使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近些年的“农村义务阶段学校教师岗位计划”进一步缓解了农村教师问题,使班主任工作量大大减少。
2.落实班主任经济待遇。《规定》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是对班主任专业成长和工作能力的一种实质肯定和激励,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重视和尊重。
3.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精神奖励。要多表扬学生,也要多表扬班主任。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岗位的老师必须多予以精神鼓励和表彰。老师对精神关怀和奖励的需求远远大于物质奖励,很多教师默默付出,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一辈子坚守在偏远的农村,那是因为他们从中收获了很多精神回报,如学生的进步、考试获奖、对老师的一声亲切称呼,等等。
4.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一方面社会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报道学校矛盾纠纷时,媒体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受的不公,更要正确公平地报道,在媒体面前,班主任也是弱者,班主任工作也要关注。家长要理解老师,舆论要正确评判,平衡报道,不要片面报道,穷追不舍。否则,老师对学生教育管理消极作为只会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某些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学生,还要做好家长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将更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一、农村地区学生本身的问题
1.学生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就出外打工。理想的缺失直接影响求知欲,对很多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之产生逃课、缺课、打架、闹事、撒谎、迟到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2.一些人对农民工或多或少有歧视。学生一般不够自信,有些甚至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自然没有心思学习,班主任不仅要管理教育学生,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强度与难度较大。
3.部分学生因为不公平而变得偏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资料远没有城市孩子丰富,因为要帮家里干活,学习时间少,成绩当然比城里孩子差,考上名牌中学的机率微乎其微。城乡差距导致学生叛逆与偏激。
4.有些农村地区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将一些小学合并,造成路途遥远。一些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受累,对学校合并一事有抵触情绪,造成学习不上进,集体劳动不上心。
二、家长的问题
1.家长问题对孩子产生影响,也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增加新的不利因素。大部分家长是农民,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就把孩子丢给学校和老师,给予学校与老师盲目的信任和依赖,任由老师对孩子各方面进行培养,忽视老师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顾及的事实。任部分学生自然发展,错了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对做得优秀的地方没有适时给予鼓励,让他着重发展。部分有特长的得不到发挥。
2.部分学生家长没有外出打工,除了农忙季节忙点外,其他空闲时间都是做一些没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学生深受父母的影响,梁上一些坏习气。在校期间,只会扰乱班级及学校秩序。
3.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与孩子们有代沟,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孩子受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养成一些坏习惯。加之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很难打几次电话,造成父辈与子辈感情疏远,敏感的孩子孤僻,不合群,感情脆弱,易受打击,怯弱胆小,焦虑自闭,易走极端。
4.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出现监督失控、疏于管理等问题。
三、农村地区小学班主任的因素
1.教师不是一个高薪职业,尤其在农村,教师工资更低。某些老师因为一些物质问题,对工作缺乏热情,有时可能还带情绪上课,对学生缺少关心,忽视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
2.农村小学老师相对来说数量上要比城里少得多,工作量无形中加重。每天要教多遍一样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对工作感到厌倦,导致讲课乏味,创造性降低,学习热情大打折扣。
3.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想逃离恶劣的物质环境,专注自身的发展,相对地,没有花时间研究教学方法,关心学生的性格走向与敏感心理。
4.班主任压力大,工作量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专职班主任,班主任既是整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精神关爱者,又是教育者。大多数班主任是代课者,一个星期至少要上16节课,而且上的大多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不重视班主任培训,造成班主任理论知识欠缺。
5.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的“保姆”。班主任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组织活动,如组织学生出黑板报,举办主题班会,进行清扫工作,演讲比赛,运动会,舞蹈队等一系列活动。甚至同学吵架、打架,班主任都要处理,一些违纪学生需要班主任亲自定下处罚措施。学校活动,班主任必定是执行者。
6.班主任需要完成与任课老师一样的教学任务。而且,大小事务一应包办,还要协调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关系和学校安排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7.班主任工作不能带来相应的精神愉悦与价值感。工作事务繁杂琐碎,班主任得不到精神愉悦,心灵变得空虚,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班主任不开心,学生也心情郁闷,思想僵化。
8.学校与家长对班主任关心不够。高强度的工作,很少的津贴与奖励,使得班主任心有不甘与郁闷。一些学生家长急切期望孩子得到好成绩,对班主任要求苛刻。
四、 对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1.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量。《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在農村小学存在以下情况,一、二年级只有一名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任课教师,这使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近些年的“农村义务阶段学校教师岗位计划”进一步缓解了农村教师问题,使班主任工作量大大减少。
2.落实班主任经济待遇。《规定》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是对班主任专业成长和工作能力的一种实质肯定和激励,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重视和尊重。
3.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精神奖励。要多表扬学生,也要多表扬班主任。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岗位的老师必须多予以精神鼓励和表彰。老师对精神关怀和奖励的需求远远大于物质奖励,很多教师默默付出,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一辈子坚守在偏远的农村,那是因为他们从中收获了很多精神回报,如学生的进步、考试获奖、对老师的一声亲切称呼,等等。
4.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一方面社会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报道学校矛盾纠纷时,媒体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受的不公,更要正确公平地报道,在媒体面前,班主任也是弱者,班主任工作也要关注。家长要理解老师,舆论要正确评判,平衡报道,不要片面报道,穷追不舍。否则,老师对学生教育管理消极作为只会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某些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学生,还要做好家长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将更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