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猪肺病也叫做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多杀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个别初期呈最急性发病,大部分呈急性过程。各年龄的猪都易感染,尤其是仔猪、育成猪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广泛分布,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中以春秋季节多见,且容易继发感染其他传染病。尽管该病不会导致猪大量死亡,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生长发育,损害养猪经济效益,要加以预防和控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肺病也叫做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多杀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个别初期呈最急性发病,大部分呈急性过程。各年龄的猪都易感染,尤其是仔猪、育成猪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广泛分布,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中以春秋季节多见,且容易继发感染其他传染病。尽管该病不会导致猪大量死亡,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生长发育,损害养猪经济效益,要加以预防和控制。
其他文献
该例发病猪为20日龄左右的仔猪,为了保温将有地暖的保育室所有通气孔堵塞,用水清洗圈舍,致使保育室内湿度达70%~72%,空气污浊,有较强刺鼻的臭味。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确诊为仔猪链球菌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肉鸡肠毒综合征也叫做肉鸡“过料症”,是近年来商品肉鸡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多见于20~40日龄阶段,地面及网上平养的肉鸡中都能够发生,且全年任何季节都可见。目前,该病普遍流行于饲养肉鸡的地区,尤其是在养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更易发病。由于肉鸡发病后的死亡率较低,且往往被饲养员误认为消化不良,或者误诊是由于单一感染小肠球虫而引起,容易延误治疗,造成较大的隐性经济损失。
绵羊痘病是由于感染绵羊痘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属于各种家畜痘病中最严重和最典型的一种。病羊主要特征是皮肤及黏膜上出现痘疹,病死率通常只有5%,但饲养管理不良或者气候较为恶劣时能够升高至大约50%,有时甚至可高达80%,羔羊感染后可能有更高的死亡率。该病会直接导致羊毛质地变差,羊肉品质降低,生产率下降,产奶量减少,严重损害绵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为生产瘫痪、乳热症、临床分娩低血钙症,是分娩期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温降低、低血钙昏迷、肌肉松弛以及四肢麻痹。该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通常是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年奶牛易发。近几年,随着奶牛规模化饲养逐渐发展,该病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导致患病奶牛被迫淘汰,损害养牛场(户)的经济效益,应给予充分重视。
鹅传染性浆膜炎是由于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我国水禽中。通常是小于2月龄的雏鹅、雏鸭容易感染发病,呈急性经过或者慢性经过,主要表现出败血症状。病鹅常见头颈震颤、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共济失调、机体抽搐等症状,多发生气囊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心胞炎以及纤维素性脑膜炎。该病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会严重损害养鹅业的经济效益。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很多种类都能够造成人类感染,是食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控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同时还会严重影响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在鸡饲养过程中,临床上主要多见的是鸡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3种类型,其中感染鸡伤寒沙门氏菌而发生的疾病称为鸡伤寒病。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以寒冷的秋冬季节比较多发。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养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也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通常在产后2周内多发。该病通常呈慢性经过,往往是由于奶牛自身抵抗力降低,且生活环境中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会对奶牛的发情和正常妊娠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泌乳量降低,容易诱发乳房炎以及其他多种疾病,导致经济效益明显受损,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于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通常发生于10~60日龄的仔猪,主要症状是厌食、下痢、呕吐,而大猪和种猪往往呈隐性感染。我国猪场普遍存在感染情况,基本上可在全部猪场的母猪血清中检测出猪轮状病毒抗体。近几年,随着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疾病(如猪蓝耳病等)的广泛发生,促使某些原本不突出的猪病有所加重,猪轮状病毒就是其中一种,越来越多的仔猪由于感染猪轮状病毒发生死亡,应加以重视,采取有效防控。
奶牛分娩后的8~12h内没有排出胎衣叫做胎衣不下或者胎衣滞留,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该病的发生原因复杂,发病率有高有低,高时可达20%~40%。如果在子宫内滞留的胎衣出现腐败分解,会继发子宫炎,对机体发情以及再次受孕造成影响,迫使其只能够被提前淘汰处理,有时可能危及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奶牛胎衣不下的危害、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发的重大毁灭性病害,长期在我国各马铃薯主产区暴发流行,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目前大田防控马铃薯晚疫病仍主要依赖化学防控。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市场防治晚疫病的杀菌剂产品发展趋势,对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控策略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田间调研结果,探讨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中的新情况,并对未来化学精准防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快发展病菌致病型和抗药性监测技术,注重新型农药与精准施用技术的源头创新,以期为未来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