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其科学意义来说,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教材的拓展与优化可以丰富课程资源,充实学科课程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关键词:化学;教材;逻辑;融合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的拓展与优化可以通过史实还原、文本升华、背景再现、角度拓展、体验应用等方式完成,需遵循相应原则,在理解新课程理念、解读教材、熟悉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
一、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討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
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二、师生互动新生资源——重构教材,优化课堂
教材是“死的”,要使教材“活起来”,使其体现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必须在课堂上,在教和学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活动单”为载体的,可以说,“活动单导学”是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利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呈现方式之一。通常“活动单”中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前活动”、“课堂活动”以及“课后活动”三个部分。在活动单中“课前活动”部分,教师可以事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以“文本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则可以按照“活动单”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小问题进行预习,在自主完成“活动单”中预设的内容时,学生总难免会产生一些质疑,那么学生就会带着这些“质疑”进入“课堂活动”中,而此时的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课堂中的一些“探究活动”进行再加工,從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三、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最佳结合
二序结合是教材编写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我国化学教材的编写在二序结合上的具体做法是“以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加以变形”,由于长期受学问中心课程理论的影响,化学教材的编写一直将知识的逻辑顺序放在首位,当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认知顺序相冲突时,教材的编写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项序,由此形成了我国长期以来教材编写的学科中心倾向,所编写的教材便教但不利学。由于学科中各项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既不同于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发展逻辑,也不同于每个人自身的认知发展逻辑,初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也可以不采用以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主的编排方法,或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出发,或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使教材既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化学的需要,又能促使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有机融合
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是初中化学教育的目标,也是组成化学教材结构三个实体要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虽各有自己的结构,但又密不可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教材结构的编排过程中应三者兼顾、协调进行,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应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就是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思想上得以升华。例如美国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让学生解决自由女神像受侵蚀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家正在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讨。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会产生一种尝试一下的念头;其次有一种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且想到科学家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而自己也能想办法解决它,颇为伟大;另一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大量的化学知识,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地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甚至通过做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把这种问题作为化学教材内容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关能力和学习知识整合在了一起。通过问题揭示、活动指导、角色扮演等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化学教学要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将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让已有的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化学;教材;逻辑;融合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的拓展与优化可以通过史实还原、文本升华、背景再现、角度拓展、体验应用等方式完成,需遵循相应原则,在理解新课程理念、解读教材、熟悉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
一、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討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
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二、师生互动新生资源——重构教材,优化课堂
教材是“死的”,要使教材“活起来”,使其体现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必须在课堂上,在教和学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活动单”为载体的,可以说,“活动单导学”是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利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呈现方式之一。通常“活动单”中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前活动”、“课堂活动”以及“课后活动”三个部分。在活动单中“课前活动”部分,教师可以事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以“文本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则可以按照“活动单”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小问题进行预习,在自主完成“活动单”中预设的内容时,学生总难免会产生一些质疑,那么学生就会带着这些“质疑”进入“课堂活动”中,而此时的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课堂中的一些“探究活动”进行再加工,從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三、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最佳结合
二序结合是教材编写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我国化学教材的编写在二序结合上的具体做法是“以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加以变形”,由于长期受学问中心课程理论的影响,化学教材的编写一直将知识的逻辑顺序放在首位,当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认知顺序相冲突时,教材的编写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项序,由此形成了我国长期以来教材编写的学科中心倾向,所编写的教材便教但不利学。由于学科中各项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既不同于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发展逻辑,也不同于每个人自身的认知发展逻辑,初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也可以不采用以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主的编排方法,或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出发,或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使教材既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化学的需要,又能促使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有机融合
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是初中化学教育的目标,也是组成化学教材结构三个实体要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虽各有自己的结构,但又密不可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教材结构的编排过程中应三者兼顾、协调进行,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应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就是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思想上得以升华。例如美国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让学生解决自由女神像受侵蚀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家正在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讨。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会产生一种尝试一下的念头;其次有一种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且想到科学家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而自己也能想办法解决它,颇为伟大;另一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大量的化学知识,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地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甚至通过做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把这种问题作为化学教材内容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关能力和学习知识整合在了一起。通过问题揭示、活动指导、角色扮演等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化学教学要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将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让已有的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