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苏州评弹、江南丝竹、桃花坞年画、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制扇技艺,等等。这其中,桃花坞年画大概是最受文人喜爱的产物之一,它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
说起桃花坞版刻年画,有一个人就不能不提到,他就是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当年,唐伯虎也是画年画的高手,而且以“春宫”题材来创作版刻年画,这在现代看来,也是相当大胆、前卫的。
唐伯虎,名寅,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当年便居住于苏州桃花坞街区,他在桃花坞的几处故居至今尚在,久负盛名的《桃花庵歌》也写于此。当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制作工坊,基本上都集中在桃花坞大街一代,很是兴盛,后因历史变化而渐渐消失。
科考失利落魄的唐伯虎,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即以绘画为生。“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说是就是唐伯虎自己当年的生存状态,以画笔赚取生活费,唐伯虎的“春宫年画”,就是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一位年画传承人称,他曾仔细看唐伯虎绘画的春宫图类的作品,这些年画,当年主要是给普遍人家当压箱底用的。所谓“压箱底”,就是姑娘家出嫁时由父母放在起嫁妆箱最底部的陪嫁品。
中国著名性文化研究专家刘达临与胡宏霞合著的《探访性文化之旅》一书认为,春宫画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朵奇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唐伯虎就是这方面的顶尖级的代表人物。荷兰汉学家、著有《中国古代房内考》的高罗佩,也有类似观点,认为自明代下半时期以后,春宫画在中国特别流行,这方面的名画家首推唐伯虎和仇十洲。
刘达临专门研究过唐伯虎的春宫图,他曾在国家博物馆里见过一些唐伯虎的书画真迹,但始终没有见过唐伯虎所作春宫画的真迹。2000年7月他去德国的慕尼黑,拜访了曾经举办过慕尼黑性博物馆的仙林先生,在他家中他看到了一本唐伯虎春宫画的册页,全册有12张春宫图,并有题跋,书画俱佳,似非赝品。
在明朝晚期,也就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绘有春宫画的画家中,唐伯虎可算是一个代表。“唐伯虎点秋香”虽属虚构,但他风流成性,经常沉湎于温柔乡中应该是可能的。唐伯虎曾写有与某女嬉戏的记录,书名《风流遁》。
明人陈继儒《太平清话》即记述:唐伯虎有《风流遁》,数千言,皆青楼中游戏语也。此书今已经失传,但透露出唐伯虎作春宫画确是有“生活基础”的。唐伯虎所作春宫画,画中人物那么传神,那么惟妙惟肖,也许便是请他所眷恋的青楼女子、情人为裸体模特儿的。
唐伯虎小幅的春宫画作品也很少传世。据说,有一幅《小姑窥春图》今藏于日本,考证为唐伯虎所绘。画幅左边有一对男女隐约地在帐中做云雨之欢,门外一个少女在偷看,还情不自禁地……清代有画家仿唐伯虎画意,画了《隔墙有耳》,观之亦可知唐画之梗概。
另外,《风流全集》一书的序言中也指出,该书的春宫图是根据唐伯虎的《竞春图》绘成的。《鸳鸯秘谱》中提到,唐伯虎有另一套差不多的作品,叫“六奇”,这也许就是唐伯虎的所谓“花阵六奇”。此画已不可见,描述这些画的文字却保存了下来。
高罗佩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中记载,明代的春宫画通常都装裱成横幅手卷,或作旋风装折叠册页。这些春宫画,不仅在内宫、在官僚豪绅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间坊肆中也十分流行,这是明代的春宫画与前朝不一样的地方。
古人认为,“压箱底”还有“辟邪”和“守财”的功能,所以当年苏州春宫主题的年画很受欢迎。因为流行,民间对春宫年画的需求量也大,由于受到消费市场的刺激,明代的版画绘画技巧,也因此得到提高,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当时最好的套色翻印,使用多达五种的颜色。
如今,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从苏州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展览,并且不断招收传承人加强保护和发展,正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希望春宫题材类年画也能得到重视,作为一种“非遗”被重新发掘。
编辑:倪春明
说起桃花坞版刻年画,有一个人就不能不提到,他就是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当年,唐伯虎也是画年画的高手,而且以“春宫”题材来创作版刻年画,这在现代看来,也是相当大胆、前卫的。
唐伯虎,名寅,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当年便居住于苏州桃花坞街区,他在桃花坞的几处故居至今尚在,久负盛名的《桃花庵歌》也写于此。当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制作工坊,基本上都集中在桃花坞大街一代,很是兴盛,后因历史变化而渐渐消失。
科考失利落魄的唐伯虎,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即以绘画为生。“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说是就是唐伯虎自己当年的生存状态,以画笔赚取生活费,唐伯虎的“春宫年画”,就是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一位年画传承人称,他曾仔细看唐伯虎绘画的春宫图类的作品,这些年画,当年主要是给普遍人家当压箱底用的。所谓“压箱底”,就是姑娘家出嫁时由父母放在起嫁妆箱最底部的陪嫁品。
中国著名性文化研究专家刘达临与胡宏霞合著的《探访性文化之旅》一书认为,春宫画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朵奇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唐伯虎就是这方面的顶尖级的代表人物。荷兰汉学家、著有《中国古代房内考》的高罗佩,也有类似观点,认为自明代下半时期以后,春宫画在中国特别流行,这方面的名画家首推唐伯虎和仇十洲。
刘达临专门研究过唐伯虎的春宫图,他曾在国家博物馆里见过一些唐伯虎的书画真迹,但始终没有见过唐伯虎所作春宫画的真迹。2000年7月他去德国的慕尼黑,拜访了曾经举办过慕尼黑性博物馆的仙林先生,在他家中他看到了一本唐伯虎春宫画的册页,全册有12张春宫图,并有题跋,书画俱佳,似非赝品。
在明朝晚期,也就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绘有春宫画的画家中,唐伯虎可算是一个代表。“唐伯虎点秋香”虽属虚构,但他风流成性,经常沉湎于温柔乡中应该是可能的。唐伯虎曾写有与某女嬉戏的记录,书名《风流遁》。
明人陈继儒《太平清话》即记述:唐伯虎有《风流遁》,数千言,皆青楼中游戏语也。此书今已经失传,但透露出唐伯虎作春宫画确是有“生活基础”的。唐伯虎所作春宫画,画中人物那么传神,那么惟妙惟肖,也许便是请他所眷恋的青楼女子、情人为裸体模特儿的。
唐伯虎小幅的春宫画作品也很少传世。据说,有一幅《小姑窥春图》今藏于日本,考证为唐伯虎所绘。画幅左边有一对男女隐约地在帐中做云雨之欢,门外一个少女在偷看,还情不自禁地……清代有画家仿唐伯虎画意,画了《隔墙有耳》,观之亦可知唐画之梗概。
另外,《风流全集》一书的序言中也指出,该书的春宫图是根据唐伯虎的《竞春图》绘成的。《鸳鸯秘谱》中提到,唐伯虎有另一套差不多的作品,叫“六奇”,这也许就是唐伯虎的所谓“花阵六奇”。此画已不可见,描述这些画的文字却保存了下来。
高罗佩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中记载,明代的春宫画通常都装裱成横幅手卷,或作旋风装折叠册页。这些春宫画,不仅在内宫、在官僚豪绅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间坊肆中也十分流行,这是明代的春宫画与前朝不一样的地方。
古人认为,“压箱底”还有“辟邪”和“守财”的功能,所以当年苏州春宫主题的年画很受欢迎。因为流行,民间对春宫年画的需求量也大,由于受到消费市场的刺激,明代的版画绘画技巧,也因此得到提高,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当时最好的套色翻印,使用多达五种的颜色。
如今,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从苏州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展览,并且不断招收传承人加强保护和发展,正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希望春宫题材类年画也能得到重视,作为一种“非遗”被重新发掘。
编辑:倪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