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DHS、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和B组(n=46)。A组行PFN治疗;B组行DHS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少于B组17.4%(P<0.05)。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B组为84.9%,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PFN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091-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该病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临床上手术术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合适术式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寻找治疗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案,以本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观察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取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和B组(n=46)。A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在53~75岁,平均年龄(64.3±5.1)岁;骨折位:左侧20例,右侧25例。B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在52~77岁,平均年龄(64.9±5.6)岁;骨折位:左侧21例,右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经X线片、CT等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者;②首次确诊者;③精神正常;④依从性高;⑤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手术部位感染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③智力、听力、精神等存在异常;④因故退出本次研究者;⑤临床资料丢失者。
1.4 方法 A组给予PFN治疗:采取半开放复位及固定,于患者股骨大粗隆上方行一纵向小切口,进针点为大粗隆顶点,小心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再拧入拉力螺钉和防旋钉、远端锁钉。
B组给予DHS治疗:采取仰卧位,患肢行牵引复位,椎管内麻醉或者全麻。采用C臂机透视,尽可能分离组织,选用合适拉力螺钉,钻孔完成后置入主钉,于主钉尾部连接套管钢板,拧紧加压螺钉,若加压螺钉置入后套筒钢板不稳定,则可加入辅助螺钉以提高稳定性。
1.5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②术后并发症;③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1]:随访8~12个月,优即髋部不存在疼痛感,行走不存在困难,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良即髋部偶尔存在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手杖搀扶,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即髋部存在中度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他人搀扶,生活无法自理;差即髋部存在严重疼痛,无法下床活动,无法自理生活。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采取t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少于B组17.4%(P<0.05)。见表2。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B组为8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具有死亡率高、预后效果差等特点。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方法,以获得较佳的复位、固定效果,为术后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争取时间,以提高预后效果。
DHS是转子周围骨折固定的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滑动和加压的双重功效,它通过有侧方套筒的钢板和滑动螺钉将股骨头颈段、股骨干固定成为一个整体,以获得较佳的固定效果[2]。然而DHS滑动螺钉比较粗,容易破坏骨骼局部血运,而且抗旋转能力缺失,术后容易出现髋内翻等各种并发症,对于伴有小转子骨折移位者,可能会出现螺钉
松动和断裂、钉切割等严重并发症。PFN是基于Gamma固定系统而进一步改良的手术术式,其特点是将侧方固定改成中心固定,缩短力臂,它利用主钉、远近端位锁定的载荷传导,有效降低钉上弯曲运动,有效控制骨折位的旋转、短缩,有效增加固定稳定性,有助于尽早开展早期功能训练。总的来说,与DHS相比较,PFN具有以下优势[3-4]: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满足微创外科要求;②力矩较短,具有较强的抗弯功能,降低螺钉股骨头切出、内固定物折断等术后并发症;③手术采用螺钉直径比较小,使骨折局部血运破坏的可能性降低;④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力学优势,为术后早期活动、负重活动创造最佳时机。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近,但A组PFN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B组DHS(P<0.05)。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PFN手术耗时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泉兵.DHS与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1):48-50.
[2]唐咸敏.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5):102-103.
[3]覃道義,文跃军,黄亿,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12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34-235.
[4]童安,王建伟,赵毅,等.DHS和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9):1380-1382.
(收稿日期:2016.01.13)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PFN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091-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该病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临床上手术术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合适术式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寻找治疗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案,以本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观察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取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和B组(n=46)。A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在53~75岁,平均年龄(64.3±5.1)岁;骨折位:左侧20例,右侧25例。B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在52~77岁,平均年龄(64.9±5.6)岁;骨折位:左侧21例,右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经X线片、CT等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者;②首次确诊者;③精神正常;④依从性高;⑤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手术部位感染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③智力、听力、精神等存在异常;④因故退出本次研究者;⑤临床资料丢失者。
1.4 方法 A组给予PFN治疗:采取半开放复位及固定,于患者股骨大粗隆上方行一纵向小切口,进针点为大粗隆顶点,小心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再拧入拉力螺钉和防旋钉、远端锁钉。
B组给予DHS治疗:采取仰卧位,患肢行牵引复位,椎管内麻醉或者全麻。采用C臂机透视,尽可能分离组织,选用合适拉力螺钉,钻孔完成后置入主钉,于主钉尾部连接套管钢板,拧紧加压螺钉,若加压螺钉置入后套筒钢板不稳定,则可加入辅助螺钉以提高稳定性。
1.5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②术后并发症;③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1]:随访8~12个月,优即髋部不存在疼痛感,行走不存在困难,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良即髋部偶尔存在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手杖搀扶,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即髋部存在中度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他人搀扶,生活无法自理;差即髋部存在严重疼痛,无法下床活动,无法自理生活。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采取t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少于B组17.4%(P<0.05)。见表2。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B组为8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具有死亡率高、预后效果差等特点。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方法,以获得较佳的复位、固定效果,为术后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争取时间,以提高预后效果。
DHS是转子周围骨折固定的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滑动和加压的双重功效,它通过有侧方套筒的钢板和滑动螺钉将股骨头颈段、股骨干固定成为一个整体,以获得较佳的固定效果[2]。然而DHS滑动螺钉比较粗,容易破坏骨骼局部血运,而且抗旋转能力缺失,术后容易出现髋内翻等各种并发症,对于伴有小转子骨折移位者,可能会出现螺钉
松动和断裂、钉切割等严重并发症。PFN是基于Gamma固定系统而进一步改良的手术术式,其特点是将侧方固定改成中心固定,缩短力臂,它利用主钉、远近端位锁定的载荷传导,有效降低钉上弯曲运动,有效控制骨折位的旋转、短缩,有效增加固定稳定性,有助于尽早开展早期功能训练。总的来说,与DHS相比较,PFN具有以下优势[3-4]: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满足微创外科要求;②力矩较短,具有较强的抗弯功能,降低螺钉股骨头切出、内固定物折断等术后并发症;③手术采用螺钉直径比较小,使骨折局部血运破坏的可能性降低;④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力学优势,为术后早期活动、负重活动创造最佳时机。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近,但A组PFN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B组DHS(P<0.05)。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PFN手术耗时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泉兵.DHS与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1):48-50.
[2]唐咸敏.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5):102-103.
[3]覃道義,文跃军,黄亿,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12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34-235.
[4]童安,王建伟,赵毅,等.DHS和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9):1380-1382.
(收稿日期: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