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探索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选择好角度
  
  课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而应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讲“农业的投入”时,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分析教材图5.1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图,而是换了个角度问学生:在我们的家乡,秋天种小麦时需要哪些投入?有哪些是必要的投入?近几年有哪些投入的比重在增加?这样发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再回过头来分析教材图5.1,对农业的投入就有了很好的掌握。
  
  二、把握好难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有“轻而易举”之感,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形成;如果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易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多些,即不会致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挑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
  
  三、设计好跨度
  
  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即前面学过的内容是后面要学内容的基础,而后面要学的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跨度,不要就题论题。一般来说,在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小,在复习课中设置的跨度宜大。
  如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复习课中,复习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后设计了问题:试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说说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从而构成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复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后又设计了问题:⑴陆地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请以海南岛为例说说你是对此怎样理解的?⑵陆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请以黄土高原为例谈谈你对这个表现的认识。这样通过一系列提问,既巩固了当前的复习内容,又很自然地兼顾了《选修?二》的部分知识,使前后知识联成一体。
  
  四、安排好梯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所提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重要意义。
  
  五、处理好广度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六、研究好精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精确发问,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隔靴搔痒”,或是围绕核心问题打转,不触及主题内容。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质量。注意提出问题的精度,需要老师设法提出适量且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并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思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七、调节好密度
  
  课堂提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推进,大部分是通过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反应来实现的,但也并非提问次数越多越好,过多提问会带来两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提问频繁,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过密,容易使教师独处课堂表演舞台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最终导致“满堂灌”→“满堂问”。
  
  八、控制好速度
  
  课堂提问期间,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控制好速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在停顿这段时间内,教师既不可无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应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选准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课堂提问中的“度”,力求每一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作者联通:25505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
其他文献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是今后学习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都是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推导出来的,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可以避免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正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
期刊
背诵是记忆性诵读,是学习语言、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背诵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诵读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语文教学应强化背诵训练的方法指导。    一、注重方法指导    强化背诵训练,教师要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背诵方法,让学生进行理解背诵。“诵读法”、“抓重点词句背诵法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的教育意识也不断得到增强。孩子尚未出生,便实施胎教。孩子出生后,更是不厌其多、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让孩子背诵唐诗,唱经典儿歌,读幼儿英语……以致孩子进了学堂门,是张口能背,随口能唱,酷爱“文科”不爱“理科”,对数学较为不感兴趣。  殊不知,数学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工具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数字化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
期刊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计划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的工具。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必须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忘而却步,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中,动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整个演绎过程,做到联系实际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达到培养学生的智力的目的。    一、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
期刊
对于像我们这些至今还属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要学习好物理这门课程,主要是靠培养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个好老师”,而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爱好,爱好对于人的素质养成,能力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远比那单纯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知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因此,我
期刊
无论是从事翻译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必须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注意文化之间的类同与差异,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英汉语中的颜色词都很丰富,象金色的朝阳(golden rays of the mornings sun),蓝色的海洋(the blue sea),青翠的垂柳(fresh and green weeping willows)等。颜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英汉民族有共同的感觉。
期刊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它不仅讲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科学性,而且讲究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的艺术性。可是知易行难,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屑于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冷漠刻板地传道授业,教学缺乏应有的情趣,导致学生厌学、怕学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事实证明,讲究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是较为完美的,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很显著。课堂教学艺术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挖掘,本文仅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结合语文教学浅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尊重学生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需要等。在尊重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有的老师只知道让学生尊重自己,学生的一切只能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多少学生受压抑。学生还谈何主动地去学习呢?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