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博网博主,知名专栏作者。时代的焦虑症患者,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浪费这焦虑,把它们变成了文字。
从前坐在电影院里看《泰坦尼克号》,觉得有一段特别妙。就是露丝想不开要跳船的那场戏,杰克赶来,看到这个一见倾心的女人站在船头,伤心欲绝,他心里涌出了两个念头──第一,救她;第二,泡她。所以他走过去,没有说“姑娘你可长点心吧。”而是说,“你跳我也跳。”当露丝意识到身后的这个男人在同自己调情时,她就一下子不想死了。因为生命起了变化,打开了新的图景。
其实举凡在生活中深感疲惫的人都是露丝。只是区别在于,我们不仅等不到杰克来拯救,甚至连出海航行的船票都没有。我待在北京,每天听到一百件事,却找不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人们谈论商业、政治,还有八卦。时代话题无趣得要死,刚送走普通青年和文艺青年,转眼就被高帅富和屌丝包围了。总是这样,一个无聊替换另一个无聊,目不暇接,无药可解。
几日前,我实在憋闷得不行,就去了趟杭州,偷闲躲静了几天,心情立刻大好。人类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叫“生活在别处”。“别处”让人生出热望,就像露丝遇到杰克,她抛下了以往,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他去冒险,杰克是她的“别处”。杭州也在那些天作为了我的“别处”,走在路上,不用再捂着鼻子,加快步伐。也许是季节好,空气中有香味,我骑车在西湖边,连呼吸都像一次痊愈。
西湖四周,风光旖旎,建筑也是。一眼望去,没有一座楼强迫着人们把它记住,它们错落掩映地聚在一起,凑成一种共同的格调,看着舒服。换作北京天津,每一座楼都表现得争强好胜,也许一座大厦的出现只是为了竞争,它想当个片头大哥,它想一览众山小。所以人走在路上会累,会迷失,人们除了消极地攀比以外,没有其它快感的来源。
杭州对于北京来说,实在是很理想化。我感受到的一切都截然不同,人也完全放松下来,那是我平时生活的理想状态。其实,杭州没这么好,北京又哪有这么糟,这我都知道。可“理想”就是“在别处”,在日常的别处。理想主义就是把心放在社会价值排序的别处,去做一些“没什么用”的事情。
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我的理想都离我很远很远,我坚信将来自己一定会如何如何。后来,有的“如何”成了真,有的“如何”一直没有如何。但无论如何,那时候想起它们就让人开心。长大的一个代价是,逐渐明白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不会去到那么远,有些理想无法抵达。现在,你问我有什么理想,我几乎没什么能说得出口,它们听来会更加琐碎,因为现在已经同从前有了不一样的烦恼。我依然胸怀壮志,但你给我几天时间,再给我一个杭州,我便什么都情愿忘记了。我试过用消费代替一部分理想,但是这不管用,因为消费不是心存“别处”,而是一个个现实的刺激,它们带来的快乐太短暂了。
我们与“理想生活”的关系是哲学问题,是眼前现实与“别处”的问题。露丝若是与杰克一起下了船,他们也许会知道流浪并不总是那么开心;我在杭州多住些时日,可能慢慢会觉得这里的街道过分狭窄,饭菜也不大符合口味。但是,它们作为当下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是完美的。它们不是调剂,而是一种平衡。
再怎么城市化,心灵也要有路可走,心走远了,超越了此时此地,人就得以改善。有次我采访柴静,有个平实的道理被她诉说得特别雅致和铿锵,她说:“从来没有一个完美新世界,哪都没有。你在改善,世界就在改善。”就是这样,没有看不厌的情人,没有玩不腻的去处,理想永远是内心状态,而不会是现实环境。鼓起勇气接纳眼前的这个世界,因为你身在此地,然后让心去远的地方,拜会一个比从前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所有理想的指向。
从前坐在电影院里看《泰坦尼克号》,觉得有一段特别妙。就是露丝想不开要跳船的那场戏,杰克赶来,看到这个一见倾心的女人站在船头,伤心欲绝,他心里涌出了两个念头──第一,救她;第二,泡她。所以他走过去,没有说“姑娘你可长点心吧。”而是说,“你跳我也跳。”当露丝意识到身后的这个男人在同自己调情时,她就一下子不想死了。因为生命起了变化,打开了新的图景。
其实举凡在生活中深感疲惫的人都是露丝。只是区别在于,我们不仅等不到杰克来拯救,甚至连出海航行的船票都没有。我待在北京,每天听到一百件事,却找不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人们谈论商业、政治,还有八卦。时代话题无趣得要死,刚送走普通青年和文艺青年,转眼就被高帅富和屌丝包围了。总是这样,一个无聊替换另一个无聊,目不暇接,无药可解。
几日前,我实在憋闷得不行,就去了趟杭州,偷闲躲静了几天,心情立刻大好。人类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叫“生活在别处”。“别处”让人生出热望,就像露丝遇到杰克,她抛下了以往,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他去冒险,杰克是她的“别处”。杭州也在那些天作为了我的“别处”,走在路上,不用再捂着鼻子,加快步伐。也许是季节好,空气中有香味,我骑车在西湖边,连呼吸都像一次痊愈。
西湖四周,风光旖旎,建筑也是。一眼望去,没有一座楼强迫着人们把它记住,它们错落掩映地聚在一起,凑成一种共同的格调,看着舒服。换作北京天津,每一座楼都表现得争强好胜,也许一座大厦的出现只是为了竞争,它想当个片头大哥,它想一览众山小。所以人走在路上会累,会迷失,人们除了消极地攀比以外,没有其它快感的来源。
杭州对于北京来说,实在是很理想化。我感受到的一切都截然不同,人也完全放松下来,那是我平时生活的理想状态。其实,杭州没这么好,北京又哪有这么糟,这我都知道。可“理想”就是“在别处”,在日常的别处。理想主义就是把心放在社会价值排序的别处,去做一些“没什么用”的事情。
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我的理想都离我很远很远,我坚信将来自己一定会如何如何。后来,有的“如何”成了真,有的“如何”一直没有如何。但无论如何,那时候想起它们就让人开心。长大的一个代价是,逐渐明白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不会去到那么远,有些理想无法抵达。现在,你问我有什么理想,我几乎没什么能说得出口,它们听来会更加琐碎,因为现在已经同从前有了不一样的烦恼。我依然胸怀壮志,但你给我几天时间,再给我一个杭州,我便什么都情愿忘记了。我试过用消费代替一部分理想,但是这不管用,因为消费不是心存“别处”,而是一个个现实的刺激,它们带来的快乐太短暂了。
我们与“理想生活”的关系是哲学问题,是眼前现实与“别处”的问题。露丝若是与杰克一起下了船,他们也许会知道流浪并不总是那么开心;我在杭州多住些时日,可能慢慢会觉得这里的街道过分狭窄,饭菜也不大符合口味。但是,它们作为当下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是完美的。它们不是调剂,而是一种平衡。
再怎么城市化,心灵也要有路可走,心走远了,超越了此时此地,人就得以改善。有次我采访柴静,有个平实的道理被她诉说得特别雅致和铿锵,她说:“从来没有一个完美新世界,哪都没有。你在改善,世界就在改善。”就是这样,没有看不厌的情人,没有玩不腻的去处,理想永远是内心状态,而不会是现实环境。鼓起勇气接纳眼前的这个世界,因为你身在此地,然后让心去远的地方,拜会一个比从前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所有理想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