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写法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rong1988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经典名篇,都必然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特色。因此,通过广泛阅读,从中感悟文章的写法,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作文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阅读素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写作理论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阅读一些经典名篇来体验和感悟文章的写法,然后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当然,一篇文章的写法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写法特色,对最具特色的文章写法进行品析鉴赏,从而达到在阅读中感悟文章写法的目的。
  
  一、品析材料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上进行品析,品味比较突出的写法特色。我们都清楚,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中心统帅文章的材料,因此,我们可以看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和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法,这类文章主要是运用典型生动的材料,表现一种哲理,体现一种情感,折射出社会背景,时代风貌。如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记叙的都是父亲的一些小事,但却将父爱写得感人至深;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也是描写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孔乙己的一些琐事,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人情冷暖,科举制度的毒害。
  2、借物喻人。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抒情散文中最为常见,这种写法往往是运用象征手法,描述某种事物如花草树木、江河日月等的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志向。如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等就是这类典范文章。
  3、寓情于景。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诗词中比较常见,在小说、戏剧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往往是寓情于景。如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杜甫的诗词《春夜喜雨》,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等等,都是寓情于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志趣巧妙地融合在所描写的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4、详略得当。详略得当主要是针对材料的具体与概括而言,详略得当的文章往往是根据中心的需要,有时惜墨如金,有时浓墨重彩,主要是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作者的情感趋向。如法布尔的科普小品《绿色的蝈蝈》,作者介绍了蝈蝈的多种基本习性,但是详写的是外形和食性,对其他习性的介绍则略写,使文章的内容更集中,更能体现蝈蝈的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仔细体会。再如鲁迅的小说《社戏》,描写了“归省”、“钓虾放牛”、“看戏波折”、“夜航”、“看戏”、“偷豆”、“送豆”等多件事,但详写的只是“看戏波折”、“夜航”、“看戏”、“偷豆”这些情节,体现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法。
  
  二、品析构思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构思往往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在阅读时应该好好揣摩领会。品味文章精妙的构思,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线索。一篇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就必然要有或隐或现的线索,将文章的材料联结起来。谈起散文,我们说散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叫“形散而神不散”,这里所说的“神”,即文章的中心、情感就是一条主要的线索。当然,线索可以有很多种类,可以是某种“物”,如课文《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种观点,如课文《珍珠鸟》中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作者对“信赖”的理解,就是线索。线索也可以是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不同的文体,线索有所不同。应该注意的是,线索在文章中有时候是多条并列或者主次纷呈,交叉进行的。比如古典长篇小说中很多章节都是“话分两头”、“暂且不表,再说……”来交代叙述的线索,叙事线索“梅开二度,各表一支”。即使是一些短篇文章,也有多条线索的,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一条线索是“爸爸爱花”,另一线线索则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两条线索交错进行却又有条不紊,需要阅读时认真领会。
  2、结构。品味文章的结构,就是要从文章的结构安排中品味文章的精彩构思,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高潮与结局、伏笔与照应、悬念与虚实等方面,揣摩文章各部分内容在启承联结中的写法。比如,可以好好揣摩文章的开头是开门见山,还是渲染气氛,是生动形象,还是简明凝练,是直接点题,还是引起悬念;结尾是水到渠成,还是发人深思,是展望未来,还是照应开头,是含蓄委婉,引起思考,还是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段落层次之间,怎样做到起承转合才能过渡自然,严谨紧密。如阅读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我们发现文章记叙了东京和仙台两地的情景,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作者就是用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作为过渡,使两部分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了。
  3、顺序。我们说,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要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认识过程。要达到这一要求,在写作时就要讲究语言表达的顺序,优秀的篇章莫不如此。一般来说,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顺序会更明显。文章表达的顺序通常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三种顺序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单一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主要看表述的实际需要。比如课文《那树》就是一篇时间顺序很明显的散文,而实际上更多的文章都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顺序,比如一些议论文就是如此。
  
  三、品析表述
  
  在阅读时,学会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又是各有特色的。
  1、表达方式。在一篇文章中,由于文体不同,表达的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综合的。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分为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在品析文章的叙述时,要仔细品析叙述的人称、叙述的方法(顺序),叙述的要素等;在品析文章的描写时,要仔细品析描写的种类,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品析描写的方法,如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品析文章的议论时,品析论证的方法、过程等,品析文章的说明时,主要品析说明的顺序、方法等。当然,大多数文章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比如九年级课文《人生》就综合运用了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形成夹叙夹议的写法。
  2、表现手法。文章要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文章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很重要。文章表现手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对比、烘托、象征、铺垫、虚实、联想与想象等,而且一篇文章往往会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例如课文《绿色的蝈蝈》,写蝈蝈的叫声时,与蝉的叫声对比,写它喜欢肉食时,与螽斯进行比较,从而突出蝈蝈的习性特点,再如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都是对比、烘托、象征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四、品析语言
  
  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也不管写什么内容,规范精彩的语言已经足以让文章引人注目了。一般来说,文章表达的语言形式可以是平实的语言,也可以是生动的语言,但两种语言的运用没有绝然的优劣,只要能够传情达意,表现文章的主题,朴实和华丽同样精彩。不过,文体不同,语言表达的形式往往会不尽相同,比如说明性、科学性较强的文章,语言可能比较平实、简洁,而抒情性、描写性较强的文章,语言往往比较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好好领会不同的语言特色。
  为了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简洁,生动精彩,通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方式来达到表达效果。例如课文《山中访友》、《绿色的蝈蝈》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传神,自然亲切,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还会在句式上富于变化,使语言更有生气,比如长短句、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如课文《安塞腰鼓》中长短句的运用等,在阅读时,可以从语气、语调、节奏的效果上分析领会,进一步感悟和掌握这种写法。
  当然,文章的写法有很多,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所感悟,深刻领会,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责任编辑 潘阳凤)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不仅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条件做了重大调整,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也给审查逮捕部门的综合治理工
萧关和陇关是唐代西北边塞诗的代表意象。萧关在唐诗中有着重要的文化符号作用,萧关作为边塞主要意象,反应了边塞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昭示了唐代特定语境下的文化变迁。 X
语文教学应不应该改革,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究竟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怎样才是成功的语文教改,却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大大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语文教育大讨论开始,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潮就此起彼伏,然而,纵观十多年的语文教改,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以为原因在于语文教改大都停留在语文教育专家的论文和著作里,根本缺乏语文教师的积极响应和实践参与。    一、语文教师的自我迷失    语文教学改革
陈凯说:“我上机时不是面对一台电脑,一个程序,我要挑战的是一个人,是电脑背后那个设计程序的人……我的作案动机不纯粹是为了钱,我试机成功、破解编码程序成功在意料之中,被
报道这一件民事官司,既由于案由是对一位作家的作品提起侵犯名誉诉讼,具有新闻性,也因为作品是“纪实小说”,感到有必要引起作家和读者们的关注。“纪实小说”是在十多年前出
生活中有许多人把律师与“打官司”等同起来,一说起律师,浮现在脑海里的往往是他们在法庭上雄辩滔滔的形象。这实际上是一大误解。律师的活动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去法庭,而是做
莫言在《檀香刑》中将整个高密乡的历史融合入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之中,通过猫腔传人孙丙、刽子手赵甲、县令大人钱丁以及孙眉娘的一系列纠葛来从侧面展现出当时的历史,其将笔
1等母狗出去,我就紧贴着二哥进了屋。在灶下的柴草里,一共五只小狗,有一码黑的,也有花的。就算一码黑,长大了毛还会变。二哥说。为什么?因为它们还小。确实,都很小,肉乎乎的,
这是一起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督办、全国排序第二、仅次于张君持枪抢劫杀人案的又一起震惊中原大地的特大恶性集团犯罪案件。 以师孟交为首的17人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