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经典名篇,都必然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特色。因此,通过广泛阅读,从中感悟文章的写法,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作文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阅读素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写作理论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阅读一些经典名篇来体验和感悟文章的写法,然后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当然,一篇文章的写法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写法特色,对最具特色的文章写法进行品析鉴赏,从而达到在阅读中感悟文章写法的目的。
一、品析材料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上进行品析,品味比较突出的写法特色。我们都清楚,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中心统帅文章的材料,因此,我们可以看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和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法,这类文章主要是运用典型生动的材料,表现一种哲理,体现一种情感,折射出社会背景,时代风貌。如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记叙的都是父亲的一些小事,但却将父爱写得感人至深;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也是描写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孔乙己的一些琐事,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人情冷暖,科举制度的毒害。
2、借物喻人。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抒情散文中最为常见,这种写法往往是运用象征手法,描述某种事物如花草树木、江河日月等的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志向。如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等就是这类典范文章。
3、寓情于景。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诗词中比较常见,在小说、戏剧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往往是寓情于景。如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杜甫的诗词《春夜喜雨》,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等等,都是寓情于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志趣巧妙地融合在所描写的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4、详略得当。详略得当主要是针对材料的具体与概括而言,详略得当的文章往往是根据中心的需要,有时惜墨如金,有时浓墨重彩,主要是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作者的情感趋向。如法布尔的科普小品《绿色的蝈蝈》,作者介绍了蝈蝈的多种基本习性,但是详写的是外形和食性,对其他习性的介绍则略写,使文章的内容更集中,更能体现蝈蝈的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仔细体会。再如鲁迅的小说《社戏》,描写了“归省”、“钓虾放牛”、“看戏波折”、“夜航”、“看戏”、“偷豆”、“送豆”等多件事,但详写的只是“看戏波折”、“夜航”、“看戏”、“偷豆”这些情节,体现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法。
二、品析构思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构思往往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在阅读时应该好好揣摩领会。品味文章精妙的构思,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线索。一篇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就必然要有或隐或现的线索,将文章的材料联结起来。谈起散文,我们说散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叫“形散而神不散”,这里所说的“神”,即文章的中心、情感就是一条主要的线索。当然,线索可以有很多种类,可以是某种“物”,如课文《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种观点,如课文《珍珠鸟》中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作者对“信赖”的理解,就是线索。线索也可以是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不同的文体,线索有所不同。应该注意的是,线索在文章中有时候是多条并列或者主次纷呈,交叉进行的。比如古典长篇小说中很多章节都是“话分两头”、“暂且不表,再说……”来交代叙述的线索,叙事线索“梅开二度,各表一支”。即使是一些短篇文章,也有多条线索的,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一条线索是“爸爸爱花”,另一线线索则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两条线索交错进行却又有条不紊,需要阅读时认真领会。
2、结构。品味文章的结构,就是要从文章的结构安排中品味文章的精彩构思,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高潮与结局、伏笔与照应、悬念与虚实等方面,揣摩文章各部分内容在启承联结中的写法。比如,可以好好揣摩文章的开头是开门见山,还是渲染气氛,是生动形象,还是简明凝练,是直接点题,还是引起悬念;结尾是水到渠成,还是发人深思,是展望未来,还是照应开头,是含蓄委婉,引起思考,还是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段落层次之间,怎样做到起承转合才能过渡自然,严谨紧密。如阅读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我们发现文章记叙了东京和仙台两地的情景,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作者就是用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作为过渡,使两部分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了。
3、顺序。我们说,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要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认识过程。要达到这一要求,在写作时就要讲究语言表达的顺序,优秀的篇章莫不如此。一般来说,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顺序会更明显。文章表达的顺序通常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三种顺序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单一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主要看表述的实际需要。比如课文《那树》就是一篇时间顺序很明显的散文,而实际上更多的文章都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顺序,比如一些议论文就是如此。
三、品析表述
在阅读时,学会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又是各有特色的。
1、表达方式。在一篇文章中,由于文体不同,表达的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综合的。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分为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在品析文章的叙述时,要仔细品析叙述的人称、叙述的方法(顺序),叙述的要素等;在品析文章的描写时,要仔细品析描写的种类,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品析描写的方法,如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品析文章的议论时,品析论证的方法、过程等,品析文章的说明时,主要品析说明的顺序、方法等。当然,大多数文章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比如九年级课文《人生》就综合运用了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形成夹叙夹议的写法。
2、表现手法。文章要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文章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很重要。文章表现手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对比、烘托、象征、铺垫、虚实、联想与想象等,而且一篇文章往往会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例如课文《绿色的蝈蝈》,写蝈蝈的叫声时,与蝉的叫声对比,写它喜欢肉食时,与螽斯进行比较,从而突出蝈蝈的习性特点,再如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都是对比、烘托、象征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四、品析语言
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也不管写什么内容,规范精彩的语言已经足以让文章引人注目了。一般来说,文章表达的语言形式可以是平实的语言,也可以是生动的语言,但两种语言的运用没有绝然的优劣,只要能够传情达意,表现文章的主题,朴实和华丽同样精彩。不过,文体不同,语言表达的形式往往会不尽相同,比如说明性、科学性较强的文章,语言可能比较平实、简洁,而抒情性、描写性较强的文章,语言往往比较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好好领会不同的语言特色。
为了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简洁,生动精彩,通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方式来达到表达效果。例如课文《山中访友》、《绿色的蝈蝈》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传神,自然亲切,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还会在句式上富于变化,使语言更有生气,比如长短句、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如课文《安塞腰鼓》中长短句的运用等,在阅读时,可以从语气、语调、节奏的效果上分析领会,进一步感悟和掌握这种写法。
当然,文章的写法有很多,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所感悟,深刻领会,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责任编辑 潘阳凤)
一、品析材料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上进行品析,品味比较突出的写法特色。我们都清楚,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中心统帅文章的材料,因此,我们可以看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和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法,这类文章主要是运用典型生动的材料,表现一种哲理,体现一种情感,折射出社会背景,时代风貌。如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记叙的都是父亲的一些小事,但却将父爱写得感人至深;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也是描写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孔乙己的一些琐事,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人情冷暖,科举制度的毒害。
2、借物喻人。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抒情散文中最为常见,这种写法往往是运用象征手法,描述某种事物如花草树木、江河日月等的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志向。如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等就是这类典范文章。
3、寓情于景。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诗词中比较常见,在小说、戏剧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往往是寓情于景。如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杜甫的诗词《春夜喜雨》,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等等,都是寓情于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志趣巧妙地融合在所描写的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4、详略得当。详略得当主要是针对材料的具体与概括而言,详略得当的文章往往是根据中心的需要,有时惜墨如金,有时浓墨重彩,主要是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作者的情感趋向。如法布尔的科普小品《绿色的蝈蝈》,作者介绍了蝈蝈的多种基本习性,但是详写的是外形和食性,对其他习性的介绍则略写,使文章的内容更集中,更能体现蝈蝈的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仔细体会。再如鲁迅的小说《社戏》,描写了“归省”、“钓虾放牛”、“看戏波折”、“夜航”、“看戏”、“偷豆”、“送豆”等多件事,但详写的只是“看戏波折”、“夜航”、“看戏”、“偷豆”这些情节,体现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法。
二、品析构思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构思往往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在阅读时应该好好揣摩领会。品味文章精妙的构思,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线索。一篇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就必然要有或隐或现的线索,将文章的材料联结起来。谈起散文,我们说散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叫“形散而神不散”,这里所说的“神”,即文章的中心、情感就是一条主要的线索。当然,线索可以有很多种类,可以是某种“物”,如课文《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种观点,如课文《珍珠鸟》中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作者对“信赖”的理解,就是线索。线索也可以是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不同的文体,线索有所不同。应该注意的是,线索在文章中有时候是多条并列或者主次纷呈,交叉进行的。比如古典长篇小说中很多章节都是“话分两头”、“暂且不表,再说……”来交代叙述的线索,叙事线索“梅开二度,各表一支”。即使是一些短篇文章,也有多条线索的,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一条线索是“爸爸爱花”,另一线线索则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两条线索交错进行却又有条不紊,需要阅读时认真领会。
2、结构。品味文章的结构,就是要从文章的结构安排中品味文章的精彩构思,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高潮与结局、伏笔与照应、悬念与虚实等方面,揣摩文章各部分内容在启承联结中的写法。比如,可以好好揣摩文章的开头是开门见山,还是渲染气氛,是生动形象,还是简明凝练,是直接点题,还是引起悬念;结尾是水到渠成,还是发人深思,是展望未来,还是照应开头,是含蓄委婉,引起思考,还是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段落层次之间,怎样做到起承转合才能过渡自然,严谨紧密。如阅读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我们发现文章记叙了东京和仙台两地的情景,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作者就是用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作为过渡,使两部分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了。
3、顺序。我们说,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要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认识过程。要达到这一要求,在写作时就要讲究语言表达的顺序,优秀的篇章莫不如此。一般来说,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顺序会更明显。文章表达的顺序通常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三种顺序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单一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主要看表述的实际需要。比如课文《那树》就是一篇时间顺序很明显的散文,而实际上更多的文章都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顺序,比如一些议论文就是如此。
三、品析表述
在阅读时,学会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又是各有特色的。
1、表达方式。在一篇文章中,由于文体不同,表达的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综合的。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分为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在品析文章的叙述时,要仔细品析叙述的人称、叙述的方法(顺序),叙述的要素等;在品析文章的描写时,要仔细品析描写的种类,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品析描写的方法,如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品析文章的议论时,品析论证的方法、过程等,品析文章的说明时,主要品析说明的顺序、方法等。当然,大多数文章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比如九年级课文《人生》就综合运用了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形成夹叙夹议的写法。
2、表现手法。文章要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文章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很重要。文章表现手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对比、烘托、象征、铺垫、虚实、联想与想象等,而且一篇文章往往会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例如课文《绿色的蝈蝈》,写蝈蝈的叫声时,与蝉的叫声对比,写它喜欢肉食时,与螽斯进行比较,从而突出蝈蝈的习性特点,再如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都是对比、烘托、象征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四、品析语言
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也不管写什么内容,规范精彩的语言已经足以让文章引人注目了。一般来说,文章表达的语言形式可以是平实的语言,也可以是生动的语言,但两种语言的运用没有绝然的优劣,只要能够传情达意,表现文章的主题,朴实和华丽同样精彩。不过,文体不同,语言表达的形式往往会不尽相同,比如说明性、科学性较强的文章,语言可能比较平实、简洁,而抒情性、描写性较强的文章,语言往往比较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好好领会不同的语言特色。
为了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简洁,生动精彩,通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方式来达到表达效果。例如课文《山中访友》、《绿色的蝈蝈》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传神,自然亲切,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还会在句式上富于变化,使语言更有生气,比如长短句、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如课文《安塞腰鼓》中长短句的运用等,在阅读时,可以从语气、语调、节奏的效果上分析领会,进一步感悟和掌握这种写法。
当然,文章的写法有很多,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所感悟,深刻领会,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责任编辑 潘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