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今年三月,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被写入宪法,生态文明的主张成为了国家意志的体现。然而,谈到生态文明话题,不得不提的就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一个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六个深度贫困市县为一体美丽、富饶而又穷困、落后的偏远地区。近日,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青海省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听听这些年玉树的脱贫情况。
A: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5万户11.2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1.5%,贫困发生率占全州农牧民总人口的28.3%。2016年,经过全域疾病筛查,全州患大病、重病、慢性病、地方病人口数为3.1万人,占全州贫困人口总数的27.7%。2017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6.31万人,占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38.8%,占全州农牧民总人口的19.1%。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前的14万贫困人口相比,贫困人口总数减少了7.7万人,减贫比例达到55%,脱贫成效明显。
玉树州政府认真落实“双组长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经过两年攻坚,实现57个贫困村退出、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2个百分点。其主要措施:一是抓共管,注重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形成了州县乡村齐抓共管、行业部门齐头并进、社会扶贫齐心协力的脱贫攻坚“大扶贫”格局。二是抓效应,建立了立体式工作机制。立足玉树实际,在省级“八个一批”的基础上,增加了“住房改造脱贫一批”和“教育引导群众合理理财巩固一批”两个一批,形成了玉树州精准扶贫“十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三是抓投入,强化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克服重重困难,加大地方自筹资金力度,全州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两年州县(市)累计自筹扶贫资金10.19亿元,为提高脱贫整体成效提供了地方保障。四是抓联动,建立了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全州六县市派驻第一书记115名、派驻驻村干部588名,联点帮扶单位115个,帮扶总户数12587户,党员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五是抓增收,突出多渠道脱贫。两年共落实扶贫资金 52亿元,开展了到户产业、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园、整村推进、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项目。
目前,玉树州依然有6个深度贫困市县,40个深度贫困乡镇,104个深度贫困村。比如,最具典型的囊谦县和曲麻莱县,具有贫困人口基数较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滞后、扶贫产业培育发展难的特点,是玉树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针对这一现状,玉树州委、州政府以“四个意识”为标杆,大力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财政增量资金的70%、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援助资金的80%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各行业扶贫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生态、保险、健康扶贫和兜底保障、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
Q:玉树州目前的扶贫重点规划和难点是什么?
A:首先,根据近日发布的《民政部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 州政府一是切实提升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兜底保障能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有助于实现稳定脱贫;二是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福利保障措施,增强残疾人、“三留守”等困难群众福利保障措施,有助于实现全面脱贫,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三是积极协调统筹和加强各方脱贫攻坚力量,有助于形成脱贫合力。
玉树的基本州情是贫穷落后,因自然条件严酷造成的贫困、生态环境制约导致的贫困、因病因灾形成的贫困、内生动力不足产生的贫困同时存在,具有“多维贫困”特点。玉树未来三年的脱贫攻坚重点规划是:实现所有贫困县(市)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确定的脱贫时序为:2018年实现玉树市和称多县摘帽、31个贫困村退出、3.29万人脱贫;2019年实现杂多、治多和曲麻莱三县摘帽、14个贫困村退出、2.4万人脱贫;2020年实现囊谦县摘帽、2个贫困村退出、0.6万人脱贫,与全国一道完成攻坚任务。
玉树州的精准扶贫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巩固、返贫率高、社会发展滞后、区域贫困反差大、后续产业乏力和生存生活成本高。对这些存在的困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产业扶贫方面,重点依托北京市对口援助力量,深度挖掘生态畜牧业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广开营销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提高帶贫益贫成效;二是行业扶贫方面,加快补短板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生态扶贫方面,争取最大化的生态公益性岗位,让贫困群众变资源为资产;四是金融扶贫方面,加大信贷力度,撬动资金持续开展扶持性扶贫工作;五是社会扶贫方面,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和深度,确保结对帮扶全覆盖;六是电商扶贫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建立全藏区首个地方门户网站,开辟“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创业渠道,发挥电商优势,让玉树的扶贫产业和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州门、走出省门,使电商扶贫成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支撑。
A:玉树地处三江源头,生态地位十分突出,最大的优势、潜力、责任都在生态,不搞工业、不搞大开发,玉树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环境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发展”原则,一手抓文化旅游基本功能建设,一手抓线路产品落地,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为目标,在深入调研摸底全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乡村旅游资金和扶贫资金,制定《玉树州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采取扶持乡村旅游、手工艺加工,打造一县一品牌,通过特色赛马节、马术表演、歌舞表演队等形式,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点,强化宣传促销工作,参与旅游扶贫。例如,重点打造玉树市隆宝滩马术表演品牌,称多县卓木其古村落糌粑节品牌,囊谦县卓格玛卓舞品牌,杂多县斯日寺非遗传统藏戏“静锰生死轮回”品牌,治多县尕嘉洛婚俗品牌,曲麻莱县格萨尔赛马品牌等形成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人文节庆氛围,使玉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挖掘、保护、传承,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玉树。
另外,州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使生态保护不断成为玉树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积极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政策,将处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内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启动以来,已经有1.8万贫困群众通过生态公益岗位,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并且,通过积极探索“从单一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新思路,积极推进生态体验和特色经营。杂多县昂赛乡的年都村开展了以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自然体验工作,设立了15个牧户自然观察营地,吸收全村牧民从事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服务等工作,2017年接待10个体验团,每个体验团为每户牧民带来2000-8000元的收益,群众真正从保护环境中得到了收益。
可是,当前州内景区分散,路况等级低,旅长游短问题依然突出。如旅游产品档次低,内部旅游线路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化建设、服务待提升;旅游开发资金不足,旅游人才匮乏等。面对这些问题,州政府正在积极研究解决。
Q:玉树州现在的脱贫进展如何?
A: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5万户11.2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1.5%,贫困发生率占全州农牧民总人口的28.3%。2016年,经过全域疾病筛查,全州患大病、重病、慢性病、地方病人口数为3.1万人,占全州贫困人口总数的27.7%。2017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6.31万人,占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38.8%,占全州农牧民总人口的19.1%。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前的14万贫困人口相比,贫困人口总数减少了7.7万人,减贫比例达到55%,脱贫成效明显。
玉树州政府认真落实“双组长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经过两年攻坚,实现57个贫困村退出、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2个百分点。其主要措施:一是抓共管,注重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形成了州县乡村齐抓共管、行业部门齐头并进、社会扶贫齐心协力的脱贫攻坚“大扶贫”格局。二是抓效应,建立了立体式工作机制。立足玉树实际,在省级“八个一批”的基础上,增加了“住房改造脱贫一批”和“教育引导群众合理理财巩固一批”两个一批,形成了玉树州精准扶贫“十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三是抓投入,强化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克服重重困难,加大地方自筹资金力度,全州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两年州县(市)累计自筹扶贫资金10.19亿元,为提高脱贫整体成效提供了地方保障。四是抓联动,建立了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全州六县市派驻第一书记115名、派驻驻村干部588名,联点帮扶单位115个,帮扶总户数12587户,党员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五是抓增收,突出多渠道脱贫。两年共落实扶贫资金 52亿元,开展了到户产业、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园、整村推进、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项目。
目前,玉树州依然有6个深度贫困市县,40个深度贫困乡镇,104个深度贫困村。比如,最具典型的囊谦县和曲麻莱县,具有贫困人口基数较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滞后、扶贫产业培育发展难的特点,是玉树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针对这一现状,玉树州委、州政府以“四个意识”为标杆,大力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财政增量资金的70%、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援助资金的80%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各行业扶贫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生态、保险、健康扶贫和兜底保障、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
Q:玉树州目前的扶贫重点规划和难点是什么?
A:首先,根据近日发布的《民政部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 州政府一是切实提升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兜底保障能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有助于实现稳定脱贫;二是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福利保障措施,增强残疾人、“三留守”等困难群众福利保障措施,有助于实现全面脱贫,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三是积极协调统筹和加强各方脱贫攻坚力量,有助于形成脱贫合力。
玉树的基本州情是贫穷落后,因自然条件严酷造成的贫困、生态环境制约导致的贫困、因病因灾形成的贫困、内生动力不足产生的贫困同时存在,具有“多维贫困”特点。玉树未来三年的脱贫攻坚重点规划是:实现所有贫困县(市)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确定的脱贫时序为:2018年实现玉树市和称多县摘帽、31个贫困村退出、3.29万人脱贫;2019年实现杂多、治多和曲麻莱三县摘帽、14个贫困村退出、2.4万人脱贫;2020年实现囊谦县摘帽、2个贫困村退出、0.6万人脱贫,与全国一道完成攻坚任务。
玉树州的精准扶贫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巩固、返贫率高、社会发展滞后、区域贫困反差大、后续产业乏力和生存生活成本高。对这些存在的困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产业扶贫方面,重点依托北京市对口援助力量,深度挖掘生态畜牧业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广开营销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提高帶贫益贫成效;二是行业扶贫方面,加快补短板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生态扶贫方面,争取最大化的生态公益性岗位,让贫困群众变资源为资产;四是金融扶贫方面,加大信贷力度,撬动资金持续开展扶持性扶贫工作;五是社会扶贫方面,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和深度,确保结对帮扶全覆盖;六是电商扶贫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建立全藏区首个地方门户网站,开辟“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创业渠道,发挥电商优势,让玉树的扶贫产业和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州门、走出省门,使电商扶贫成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支撑。
Q:文旅扶贫方面有什么优势?
A:玉树地处三江源头,生态地位十分突出,最大的优势、潜力、责任都在生态,不搞工业、不搞大开发,玉树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环境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发展”原则,一手抓文化旅游基本功能建设,一手抓线路产品落地,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为目标,在深入调研摸底全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乡村旅游资金和扶贫资金,制定《玉树州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采取扶持乡村旅游、手工艺加工,打造一县一品牌,通过特色赛马节、马术表演、歌舞表演队等形式,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点,强化宣传促销工作,参与旅游扶贫。例如,重点打造玉树市隆宝滩马术表演品牌,称多县卓木其古村落糌粑节品牌,囊谦县卓格玛卓舞品牌,杂多县斯日寺非遗传统藏戏“静锰生死轮回”品牌,治多县尕嘉洛婚俗品牌,曲麻莱县格萨尔赛马品牌等形成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人文节庆氛围,使玉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挖掘、保护、传承,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玉树。
另外,州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使生态保护不断成为玉树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积极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政策,将处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内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启动以来,已经有1.8万贫困群众通过生态公益岗位,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并且,通过积极探索“从单一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新思路,积极推进生态体验和特色经营。杂多县昂赛乡的年都村开展了以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自然体验工作,设立了15个牧户自然观察营地,吸收全村牧民从事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服务等工作,2017年接待10个体验团,每个体验团为每户牧民带来2000-8000元的收益,群众真正从保护环境中得到了收益。
可是,当前州内景区分散,路况等级低,旅长游短问题依然突出。如旅游产品档次低,内部旅游线路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化建设、服务待提升;旅游开发资金不足,旅游人才匮乏等。面对这些问题,州政府正在积极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