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明交流互鉴问题,系统阐释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逐渐形成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交融性等内涵与特征使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以丰厚滋养;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文明丰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要建立在温故知新、兼容并蓄、因地制宜的原则之上,通过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用好现代化传媒手段等落到实处;新时代文明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
:
2018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C18BJ06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明交流互鉴问题,系统阐释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逐渐形成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交融性等内涵与特征使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以丰厚滋养;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文明丰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要建立在温故知新、兼容并蓄、因地制宜的原则之上,通过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用好现代化传媒手段等落到实处;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超越了"文明中心论"和"制度模式单一论",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文明交往观。
其他文献
根据本刊常设栏目,现发布2020年选题指南。欢迎围绕本刊选题指南所列选题投稿。选题指南范围内的稿件通过本刊匿名审稿后将优先刊用,优稿优酬。一、理论热点聚焦(中国之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结构与逻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及其关系;3.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与构成;4.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体制机制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了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论断,推动对这一论断的深入研究,2020年1月3日,"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跨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华师范大学召开。这次国际研讨会由《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15ZDA040)课题组共同主办。
立足权力的视角,群众观作为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方法,内含权力功能的互动和平衡机制,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权力调适。在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命令主义偏重于权力的整合功能,强调了干部意志,却忽视了权力的协调功能和群众的主体地位;尾巴主义看似重视权力的协调功能,尊重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但放弃了权力的整合功能和干部的主导作用。因此,各级干部只有正确把握群众路线的权力机制,努力提升其倾听民意和引导群众的能力,才能提升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公民素质,实现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彻底告别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同时平衡权力功能,推动权力的
政府并非一个完全科层化的整体,它由诸多部门组成。这些政府部门处在一个横向的非均衡权力体系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条块关系当中。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态之中,政府部门会借助一切可能的力量进行权力的软性扩张。他们会在条块关系的制度空间中找到对自己有力的武器,选择与地方政府"合谋"以争取项目或者荣誉;同时也会选择与地方政府进行利益"切割",转而与上级政府或者部门联合,以主动暴露问题的方式"倒逼"地方政府领导加强对本部门的重视。文化政策的某些智慧性顶层设计,加强了文化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捆绑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治国理政探索实践,构建了"中国之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由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保障体系三部分构成,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价值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的运行规则,党的领导、组织保障、权力监督的保障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实现条件,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彰显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中国之治"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体系,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是友党关系,二者的合作方式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一结构特征植根于中华传统"大一统"的政治价值观,与我国国体相适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时代应从掌握日常政治生活话语权,增强人们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感;加强执政党引领力和凝聚力;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巩固和谐政党关系,打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变迁、变化、变革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具体体现为这一制度使中国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伟大转变,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新时代必须通过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从而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理论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消灭的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与剥削基础上的、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为前提的、必然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畸形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他们所主张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核心就在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充分结合,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应当把人的发展,特别是创业就业的积极性,确立为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新生的民营经济,在传统的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之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实践增添了新内
十月革命后,列宁主张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经过不断的努力,苏维埃俄国实现了"均势"条件下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并积极利用"和平共处"的局面展开对外经济工作。这时列宁要求苏维埃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干涉和侵略,要求在对外经济工作中维护苏俄的主权和利益,抵制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渗透和意识形态影响。
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固有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的根本表征,同时也是经典作家创立其理论的根本方法。整体性马克思主义蕴涵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思维视角和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底色,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视角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抓住根本学深学透、把握全貌防止片面,才能科学而深刻地把握理论创新的现实性品格,并化之为方法和德性,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