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对推动思政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培育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近年来,辽宁科技学院立足本溪、辐射东北,深入挖掘东北域内红色文化资源,成立抗联文化的文创、艺创及演创团队,组建抗联文化宣讲团,举办“东北抗联精神育人论坛”,将抗联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常态化开展重走抗联路、抗联文化座谈研讨、党员教育学习等活动,创新性地把红色文化资源与本校思政工作结合起来,打造了具有辽科特色的红色文化思政育人平台。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东北抗联精神;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1.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缺乏足够认同。目前,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国与国之间联系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学生极易受到国外多元文化价值影响。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受身心特点及社会经验不足等方面制约,难以有效应对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越来越多大学生遗失了我国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文化精神,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所谓“红色文化”早已过时。
(2)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形式单一。目前在很多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尽管已经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但很多时候都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等,或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对大学生教育基本上都是對红色文化表面认知方面,还缺少深层次教育,因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3)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学中传播有限。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学中重要作用,但很多高校只是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辅助式教学,还没有纳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当中,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还比较有限。
(4)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与教学程度尚浅。目前,红色文化教育只是在个别红色学校或特色高校有所开展,红色文化普及度不够,教育成效不显著。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只是组织学生看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电影、听一场红色报告,或组织去一次红色景点,开展现场教育,教育内容往往浮于表面,没有做到持续深入地系统学习,不能从精神层面细致体会红色教育资源精神内涵。
2.红色文化对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明确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基本方向。红色文化具有天然育人作用,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了方向。红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我党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的坚定信念及不畏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纽带和理论源泉。
(2)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一方面,“红色文化”反映的是一部深刻辛酸的血泪革命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成功史,为思政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资源与教学素材。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影响和号召力持久,与时代内容相结合,可于潜在之中,影响学生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极大增强思政教学内容吸引力,便于学生自觉内化为自我思维、行为标准。
(3)便于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综合内涵。“红色文化”不仅融入了我党逐步凝聚的先进文化内涵,还全面体现了我党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精神。如此种种,都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内容,赋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丰富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进一步坚定了高校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不息的信念,引领大家于纷杂形势下正确找到自我目标;成为了青年学生努力奋斗,奉献社会的动力,增强了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勇气。
(4)促进高校教育思维模式与手段的良好转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合理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因素,是对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帮助大学生树立对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整体效果的提高。
(5)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教育实践角度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能够将文化中涵盖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将其对民族发展凝聚力推动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利用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表现形式进行接触和影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3.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特色活动实践
(1)举办“抗联精神育人,我和我的祖国”毕业设计作品联展,把弘扬抗联精神融入毕业设计创作,组建了文创、艺创、演创三个团队,先后组织师生调研、查阅史实资料等多种形式收集创作素材,凝练作品主题,提升创作质量。
(2)开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做新时代优秀青年”主题党日活动,举办抗联文创团队宣讲比赛,选拔成立“抗联英雄人物”文创团队,对抗联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学习、挖掘和进一步编辑,选拔出13位优秀同学进行宣讲,10位同学进行抗联歌曲演唱,本次活动使大家充分了解和学习了抗联英雄人物感人事迹。
(3)邀请抗联英雄赵尚志后人—李龙老师到校作“弘扬抗联精神,传播抗联文化”主题报告,李老师为学校捐赠大量抗联书籍以及纪念物品,聘任李老师为学院抗联精神育人指导教师、客座教授。
(4)开展“传承抗联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文艺大篷车巡回演出,组织辽宁本溪地区抗战抗联大型音乐史诗《民族脊梁》巡演活动走进高新区祥和社区,与社区百姓一起追忆那段发生在白山黑水间的烽火岁月。
(5)组织开展“踏查抗联路,凝聚抗联魂”——暑期“三下乡”探查抗联遗址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来到以辽宁为中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抗联遗址革命圣地,深入其中,通过参观、走访、调研,亲身体会、与当地人互动等方式展开实践。
(6)协助组织并积极参与学校“唱响红色经典 共庆祖国华诞”红歌大赛,一首首红歌见证和记录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顽强拼搏的壮丽诗篇。
(7)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和使命,担负起传承文明、启迪学生的重要责任。
(8)协助学校举办2019年秋季“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辽宁本溪地区抗战抗联大型音乐史诗《民族脊梁》校内巡演,进一步传承抗联精神,弘扬红色文化,铸牢理想信念。
(9)举办“弘扬爱国主义,共创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0)积极开展“重走抗联路”现场情景教学,赴桓仁抗联烈士陵园、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西江惨案遗址、杨靖宇烈士陵园“四点一线”的红色之路。通过现场情景教学,让大家受到了精神洗礼、心灵震撼。
参考文献
[1]徐海泉,虞新胜.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22-26.
[2]刘明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6):30-32.
[3]孙英梅,栗红侠.融红色文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J].福建党史月刊,2012(23):57-59.
[4]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07).
[5]陈红英.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施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3):124-125.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2019年辽宁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政专项课题(XSSZ19005)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东北抗联精神;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1.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缺乏足够认同。目前,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国与国之间联系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学生极易受到国外多元文化价值影响。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受身心特点及社会经验不足等方面制约,难以有效应对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越来越多大学生遗失了我国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文化精神,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所谓“红色文化”早已过时。
(2)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形式单一。目前在很多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尽管已经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但很多时候都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等,或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对大学生教育基本上都是對红色文化表面认知方面,还缺少深层次教育,因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3)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学中传播有限。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学中重要作用,但很多高校只是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辅助式教学,还没有纳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当中,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还比较有限。
(4)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与教学程度尚浅。目前,红色文化教育只是在个别红色学校或特色高校有所开展,红色文化普及度不够,教育成效不显著。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只是组织学生看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电影、听一场红色报告,或组织去一次红色景点,开展现场教育,教育内容往往浮于表面,没有做到持续深入地系统学习,不能从精神层面细致体会红色教育资源精神内涵。
2.红色文化对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明确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基本方向。红色文化具有天然育人作用,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了方向。红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我党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的坚定信念及不畏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纽带和理论源泉。
(2)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一方面,“红色文化”反映的是一部深刻辛酸的血泪革命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成功史,为思政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资源与教学素材。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影响和号召力持久,与时代内容相结合,可于潜在之中,影响学生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极大增强思政教学内容吸引力,便于学生自觉内化为自我思维、行为标准。
(3)便于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综合内涵。“红色文化”不仅融入了我党逐步凝聚的先进文化内涵,还全面体现了我党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精神。如此种种,都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内容,赋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丰富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进一步坚定了高校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不息的信念,引领大家于纷杂形势下正确找到自我目标;成为了青年学生努力奋斗,奉献社会的动力,增强了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勇气。
(4)促进高校教育思维模式与手段的良好转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合理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因素,是对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帮助大学生树立对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整体效果的提高。
(5)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教育实践角度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能够将文化中涵盖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将其对民族发展凝聚力推动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利用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表现形式进行接触和影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3.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特色活动实践
(1)举办“抗联精神育人,我和我的祖国”毕业设计作品联展,把弘扬抗联精神融入毕业设计创作,组建了文创、艺创、演创三个团队,先后组织师生调研、查阅史实资料等多种形式收集创作素材,凝练作品主题,提升创作质量。
(2)开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做新时代优秀青年”主题党日活动,举办抗联文创团队宣讲比赛,选拔成立“抗联英雄人物”文创团队,对抗联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学习、挖掘和进一步编辑,选拔出13位优秀同学进行宣讲,10位同学进行抗联歌曲演唱,本次活动使大家充分了解和学习了抗联英雄人物感人事迹。
(3)邀请抗联英雄赵尚志后人—李龙老师到校作“弘扬抗联精神,传播抗联文化”主题报告,李老师为学校捐赠大量抗联书籍以及纪念物品,聘任李老师为学院抗联精神育人指导教师、客座教授。
(4)开展“传承抗联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文艺大篷车巡回演出,组织辽宁本溪地区抗战抗联大型音乐史诗《民族脊梁》巡演活动走进高新区祥和社区,与社区百姓一起追忆那段发生在白山黑水间的烽火岁月。
(5)组织开展“踏查抗联路,凝聚抗联魂”——暑期“三下乡”探查抗联遗址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来到以辽宁为中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抗联遗址革命圣地,深入其中,通过参观、走访、调研,亲身体会、与当地人互动等方式展开实践。
(6)协助组织并积极参与学校“唱响红色经典 共庆祖国华诞”红歌大赛,一首首红歌见证和记录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顽强拼搏的壮丽诗篇。
(7)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和使命,担负起传承文明、启迪学生的重要责任。
(8)协助学校举办2019年秋季“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辽宁本溪地区抗战抗联大型音乐史诗《民族脊梁》校内巡演,进一步传承抗联精神,弘扬红色文化,铸牢理想信念。
(9)举办“弘扬爱国主义,共创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0)积极开展“重走抗联路”现场情景教学,赴桓仁抗联烈士陵园、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西江惨案遗址、杨靖宇烈士陵园“四点一线”的红色之路。通过现场情景教学,让大家受到了精神洗礼、心灵震撼。
参考文献
[1]徐海泉,虞新胜.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22-26.
[2]刘明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6):30-32.
[3]孙英梅,栗红侠.融红色文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J].福建党史月刊,2012(23):57-59.
[4]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07).
[5]陈红英.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施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3):124-125.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2019年辽宁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政专项课题(XSSZ1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