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当心潜藏致命风险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张建中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骨科主任,足踝外科矫形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足踝畸形、拇外翻、前足畸形、复杂足踝外科关节炎、平足症、高弓马蹄足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引发的足踝部畸形、足踝外科创伤及创伤后遗症、足踝部运动损伤等足踝外科疾病。
  门诊时间:周三、周四上午
  郁正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周围血管外科疾病(颈动脉、四肢动脉、内脏动脉、主动脉),透析用血管通路的建立、并发症处理及翻修。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刘    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及相应的科研、教学工作25年。擅长老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综合诊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说起摔跟头,大家可能都觉得稀松平常,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可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儿。多数老年人都有骨质疏松的问题,摔倒后容易引发骨折、肺栓塞、感染等后遗症,因此,老年人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不仅恢复的周期久,还会为一些致命疾病埋下隐患。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张建中主任、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及血管外科郁正亚主任、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刘琦副主任为我们分享了预防摔倒的小妙招。


 老年人为什么会摔倒?


  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脑梗塞、神经系统问题、肌肉无力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老年人行动上的异常,医学上把这种非正常走路步态称为步态异常。正常人行走时身体处于平衡对称的状态,且花费的力量很小,骨盆的摆动幅度为上下不超过4厘米,身体不会有明显的晃动。但步态异常的人群行走时往往会表现出步幅小、步态慌张、拖行、跛行等不协调的状态。
  在众多致使老年人摔倒的原因中,肌力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肌力下降是人体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主动运动时肌肉的力量、幅度和速度出现降低,是一种综合征。年轻时,我们以什么样的姿势站立都没有问题,但上了年纪后,可能就做不了半足站立,或者前后脚呈一字的站立,这就是因为平衡能力出现了问题。平衡能力的下降,说明肌力也在下降,也就增加了意外跌倒的风险。曾有过跌倒病史的人,再次发生跌倒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
  肌肉能力的下降与年龄的增长有关。到了40岁之后,我们的肌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每年0.5%~1%的速度下降;到了60岁左右,肌肉能力会下降到30%;到了80岁,几乎下降到50%,而卧床一周,肌肉能力将损失30%~50%。

 摔倒潜藏致命隐患




  专家为我们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曾有一位老人半夜去卫生间时不小心滑倒,造成腿部骨折,经过固定手术和一段时间的休养,老人的骨伤逐渐恢复。但有一天起床时,老人却出现了胸闷、胸痛的症状,并且很快就丧失了意识,被送到医院抢救时已经回天无力了。



  老人骨折后往往需要長期的卧床休息,而悲剧就会在卧床中悄然发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分为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全身的静脉血通过上、下腔静脉后到达肺部,最后回到心脏。老年人在卧床过程中,由于血流缓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有可能聚集起来形成血栓。当长期卧床的患者下地活动时,血栓就容易脱落,下肢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有一定的概率随着血液流动堵塞肺动脉。如果恰巧是大块血栓堵塞了肺主动脉,此时患者虽然能把氧气吸入肺中,但肺部无法有效进行血氧交换,因而发生意外。



  肺栓塞是一种可迅速致人死亡的可怕疾病。如果老人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并伴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等,就需要考虑是由肺栓塞而引起的不适,应及时就医。
  长期卧床者和经历大面积创伤的人群易患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会给肺栓塞等疾病埋下隐患。那么,应当如何尽早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呢?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下肢一侧突然出现肿胀,多数在小腿,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且在行走时疼痛感会加剧,症状较轻的患者在站立时腿部会有明显的下沉感。
  为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专家提醒各位老年朋友,应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不动,足部及脚趾须经常进行按摩活动,多做深呼吸及咳嗽的动作,必要时下肢可穿医用弹力长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癌症、心脏病、股骨骨折的患者,以及胸腔、腹腔或盆腔经历过大手术的患者须更加重视。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时,都必须动作轻巧,避免内膜的损伤。


 預防跌倒,做到这几点

1.增强肌力


  很多老年人因为下肢肌肉能力减少,出现了平衡能力减退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加肌力,减少跌倒风险。很多人认为多走路、多按摩就能够增加肌肉能力,这是不对的,这两种方法只能维持肌肉力量,不能增强肌肉力量。
  专家表示,只有阻抗运动才有增加肌力的作用,比如举哑铃、练器械等。但对于老年人而言,举哑铃等抗阻运动显然是不现实的,利用弹力带增加肌力是一个更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



  锻炼上肢:手平举,用双手将弹力带撑住,用力将弹力带慢慢拉开,坚持10秒后收回,反复该动作。也可以将双臂举过头顶进行锻炼,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每天练习5~6次,每次坚持10秒。
  锻炼下肢:用脚尖踩住弹力带的一端,手抓住另一端并向上拉扯,同时脚尖用力向下压。踝关节经常扭伤的人可以通过将弹力带向内侧或外侧拉,脚用力向反方向转动来锻炼内外侧肌肉。每个动作坚持10秒钟。

2.穿着合适的鞋子




  很多老年人有足弓塌陷的问题。足弓塌陷就是我们所说的扁平足,指足弓低平或消失,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态异常。正常人行走的姿势是脚跟着地,然后全脚着地,最后脚跟抬起,扁平足患者抬起脚尖的时间会延长,甚至会整个脚掌着地。
  老年人有必要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这样在保证出行舒适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跌倒的风险。适合老年人穿着的鞋子须有良好的支撑性、包裹性、防滑性和透气性。不要选择过于柔软的鞋子,太软的鞋子不能为脚部形成支撑,鞋后1/3的部分要稍硬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行走。
  包裹性较好的鞋子,如运动鞋等可以防止老年人在行走、站立时出现不稳的状况。一般来说,老人穿的鞋子最好要有鞋跟,以3厘米为最佳高度,这种鞋跟能让老人在行走时更加省力。鞋子的防滑性和透气性也很重要,能够增加鞋子的舒适度,更利于行走。



  (编辑    王    幸)
其他文献
受访专家  李勇杰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神经系统功能疾病的治疗,包括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书写痉挛、抽动症等运动障碍病、癫痫、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癌痛等)、面肌痉挛和脑瘫。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1983年,时年51岁的陈景润被诊断患帕金森病。妻子由昆曾回忆,随着病程的发展,陈景润所有的肌肉都失去了控制,全身僵直、吞咽困难,吃饭成了他最
期刊
受访专家  赵 婷  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慢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临床营养科质控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总干事,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近两年来,“肽”这个词有点儿火,我们常常会听到“活性肽”“生物肽”“蛋白肽”等这些熟悉的名词,也常常看到肽和蛋白质、氨基酸“同台”登场。但这个“肽”究
期刊
对主持人丁一玲的采访约在一家餐厅里。等待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象她会是什么样子。印象中,名声、认可与追捧——这是大多数从事台前工作的人被外界给予的回馈,为此他们不得不压缩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  我正想着,刚生完孩子的一玲挽着老公走了进来,第一句话是:“一会儿我聊嗨了,不要介意哦!哈哈哈哈!”这个东北大妞亲切真实得有些不像话。一、人生是我的  18岁,丁一玲决定放弃舞蹈,重新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专业
期刊
王阿姨的茶几上多了一个可爱的绢人娃娃,这是她和老伴这次参加享佳健康中韩8日游的纪念品。“这趟旅游真的太超值了,比以往参加的夕阳团都好。”◎ 第一次旅游就掉“坑”,如今想来心有余悸  在王阿姨的印象中,大部分“夕阳红旅行团”都打着“低价”的旗号,其实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强制消费。王阿姨第一次参团出去玩是在2009年,那年她56岁,从教师岗位上退下后,她精力充沛。“那时候刚退休没多久,在家里闲着,总想找点
期刊
受访专家  刘爱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营养与健康教育室主任,研究员,博士,从事饮食行为、肥胖防治、营养传播和营养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朱珍妮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所副所长。  糖是中国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料,许多家庭都会在做菜时放些糖来增加菜品的鲜味。但它不仅仅是调味料,更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成分,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糖对人体益
期刊
赵迎新  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老年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起搏、转复及再同步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稍有急救知识的人,遇到一个晕厥、跌倒的患者,首先担忧的多半是心脏问题与脑血管意外了。确实晕厥病例中有相当的比例是由心脏问题所致,而有一种“隐身”的心脏疾病,尽管常被人忽视,但是其危害性一点都不比心肌梗死、冠心病等要
期刊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天地之间四季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应,人体也有相应的特点。冬三月万物蛰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保养、封藏、积蓄精微物质的最佳时机,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冬季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调理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膏滋药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民间流传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三九补一冬,来
期刊
受访专家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对脓毒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临床疑难杂症等的中西治疗有深入研究。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中功能最完善、组织最复杂的器官。它拥有指挥和控制人们语
期刊
受访专家  谢 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巴斯德研究所客座教授,二级教授。擅长治疗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肝脏是人体内脏中最大的器官,也是格外重要的一个脏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
期刊
受访专家  李 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妊娠糖尿病、肥胖、痛风、肾脏疾病、老年慢性病的营养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上午  张望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治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擅长微创刨削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对颈动脉硬化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锁骨下动脉窃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