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最关键的制度因素是“可自由创新”的环境,这一点却在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投机和“国进民退”背景下不断萎缩
最近几年间,民营企业发展势头明显减缓,这一想象值得深思。民营企业的发展似乎遭受了瓶颈,对市场和企业的不同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奥地利学派对企业发展的理解,我觉得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德国卓越的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社会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原动力在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中“神启”的力量、“彼岸”的召唤是激发企业家发奋图强的摧进力。这一说法极具影响,但似乎过于玄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大师熊彼特给出的类似解释是: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创新的内在因素是“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的理论抓住了解释企业成败的要害——企业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企业里的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科层组织,构成企业的三要素是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企业家。企业内部以行政命令来配置资源,命令的发布者是企业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都只是“资源”,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地听从企业家的命令来发挥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大脑,对企业有决定性影响的显然是企业家的行为,因此,解释企业为什么成功和失败,关键要分析企业家的行为。
但是,这种解释似乎只是一种同义反复。根据这一解释,成功的企业是因为企业家具备了企业家精神,失败的企业是因为企业家不具备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是可观察的。根据企业家理论的解释,创新其实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行为。这个说法似乎更玄,但并不难理解。比如现在最火的电子产品Iphone和Ipad,大卖特卖,行销全球。可是,在这类产品出现之前,并不会有人觉得生活有什么不便,只是这类产品被制造出来以后,激发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已。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被供给引导的!可是,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无法观察的,如何猜度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造成产品卖给他,这就需要企业家们来发挥他们天才的想象力,这就是创新能力。
但是,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产生的。简单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可以发现,1978年前的中国企业乏善可陈,1978年之后企业的发展却风起云涌。人还是同一批人,为什么企业经营效果如此不一样呢?唯一的不同是制度环境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之后,允许每个人自由创业,从而平均分布在人群之中的企业家精神就有了可发挥的用武之地。故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最关键的制度因素是“可自由创新”的环境。
那么,最近这些年的制度环境与前20多年有何不同吗?答案是显然的。最近这些年,国有企业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很多国企凭借行政性垄断地位把持了市场准入资格,民营企业只能是在充分竞争性领域苦苦挣扎,求生已然不易,遑论做大做强。投资空间被挤压,竞争机会不对等,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企业精神可能在石化行业有天才的创意并不乏执行能力,但根本就没有进入这一市场的机会。
在市场里赚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所以需要企业家的创新,但要是市场里很容易赚钱的话,企业家的创新会自然丧失。这些年,只要想办法弄块地,就可以轻易大赚快钱,所以可以看到,有多少民营企业淡化主业,把资金投入了房地产。能发现房地产的赚钱机会并果断投入,固然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却让企业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巨大,如果企业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就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当企业把主要精力花在从政府手中获得资源和政策时,创新能力自然就会萎缩。所以如何让行政权力从市场中走开,政府仅仅只是定位于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让所有企业都获得同等竞争的机会,也是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最近几年间,民营企业发展势头明显减缓,这一想象值得深思。民营企业的发展似乎遭受了瓶颈,对市场和企业的不同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奥地利学派对企业发展的理解,我觉得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德国卓越的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社会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原动力在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中“神启”的力量、“彼岸”的召唤是激发企业家发奋图强的摧进力。这一说法极具影响,但似乎过于玄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大师熊彼特给出的类似解释是: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创新的内在因素是“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的理论抓住了解释企业成败的要害——企业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企业里的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科层组织,构成企业的三要素是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企业家。企业内部以行政命令来配置资源,命令的发布者是企业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都只是“资源”,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地听从企业家的命令来发挥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大脑,对企业有决定性影响的显然是企业家的行为,因此,解释企业为什么成功和失败,关键要分析企业家的行为。
但是,这种解释似乎只是一种同义反复。根据这一解释,成功的企业是因为企业家具备了企业家精神,失败的企业是因为企业家不具备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是可观察的。根据企业家理论的解释,创新其实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行为。这个说法似乎更玄,但并不难理解。比如现在最火的电子产品Iphone和Ipad,大卖特卖,行销全球。可是,在这类产品出现之前,并不会有人觉得生活有什么不便,只是这类产品被制造出来以后,激发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已。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被供给引导的!可是,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无法观察的,如何猜度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造成产品卖给他,这就需要企业家们来发挥他们天才的想象力,这就是创新能力。
但是,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产生的。简单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可以发现,1978年前的中国企业乏善可陈,1978年之后企业的发展却风起云涌。人还是同一批人,为什么企业经营效果如此不一样呢?唯一的不同是制度环境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之后,允许每个人自由创业,从而平均分布在人群之中的企业家精神就有了可发挥的用武之地。故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最关键的制度因素是“可自由创新”的环境。
那么,最近这些年的制度环境与前20多年有何不同吗?答案是显然的。最近这些年,国有企业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很多国企凭借行政性垄断地位把持了市场准入资格,民营企业只能是在充分竞争性领域苦苦挣扎,求生已然不易,遑论做大做强。投资空间被挤压,竞争机会不对等,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企业精神可能在石化行业有天才的创意并不乏执行能力,但根本就没有进入这一市场的机会。
在市场里赚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所以需要企业家的创新,但要是市场里很容易赚钱的话,企业家的创新会自然丧失。这些年,只要想办法弄块地,就可以轻易大赚快钱,所以可以看到,有多少民营企业淡化主业,把资金投入了房地产。能发现房地产的赚钱机会并果断投入,固然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却让企业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巨大,如果企业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就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当企业把主要精力花在从政府手中获得资源和政策时,创新能力自然就会萎缩。所以如何让行政权力从市场中走开,政府仅仅只是定位于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让所有企业都获得同等竞争的机会,也是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