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初中语文教材诗词中名篇。全词气势恢宏,充满着积极浪漫的革命主义色彩,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实为难得的精品。然而在各类教参和诸多资料中都解释“风流人物”为指无产阶级,或者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指人民大众,都不肯承认是毛泽东指自己。本文从词内容的逻辑关系、毛泽东青少年时期萌发的政治抱负两方面来分析“风流人物”应指毛泽东自己,而毛泽东不肯承认“风流人物”是他自己,正是他的人民观——民本情怀 的体现。
【关键词】天下意识 民本情怀 风流人物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初中语文教材诗词中名篇。该词气势恢宏,充满着积极浪漫的革命义色彩。词的上阕极写祖国河山的雄奇壮丽,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民族情怀。下阕借对几位著名帝王的评说,抒发了作者立誓超越前人的伟大抱负。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实为“难得的精品”。然而在各类教参和诸多资料中都解释“风流人物”为指无产阶级,或者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指人民大众,都不肯承认是毛泽东指自己。
之所以大家都这么读,是因为毛泽东也公开否认“风流人物”指自己。1985年12月,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一书中对该词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鉴于此,大概是囿于“最高指示”的神威,此后出版的多种版本的《毛主席诗词》以及语文教材都把“风流人物”解释为“指无产阶级”。
笔者认为,以上对“风流人物”的解释是片面的,不符合诗文中的逻辑关系,也与毛主席从青少年时期就萌发的政治抱负所流露的信息不相吻合,“风流人物”应该指毛泽东本人。下面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看看词的下阕中所评说的几位帝王与“风流人物”的逻辑关系。毛泽东从江山多娇,英雄辈出的角度引出几位极负盛名的帝王:秦王、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既肯定他们在历史上的显赫功绩,同时又指出他们缺陷: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评说之后,再联系当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为要数数谁是真正的英雄——“风流人物”还要看今时代。这里,显然用的是类比法,用当今的“风流人物”比历史上的帝王,这里的比应是“一一对应”之比,即个人比个人,而不是比某人集团,某个阶层。如果拿当今的“无产阶级”去比秦王,比汉武,用团队来比个人,显然有失公平,是无法比的。所以,这“风流人物”所指的,理所应当是要超越历代帝王的某一个人,而不是某个集团、某个阶层。
我们也可以假设“某一个人”不一定是指毛泽东本人,即毛泽东只是一个文人,不是革命领袖,他被当时日趋看好的革命形势所感动,所鼓舞,同时也被某个领袖人物文武兼备的功德所折服,想到为他人歌功颂德,于是写下了本词。这样词中的“风流人物”就不一定的作者本人,而是某个领袖人物。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毛泽东是集作者和领袖于一身的,因而是非他莫属。该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绞杀红军的图谋,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新的局面。在登高远望之际,也许毛泽东想起当年曹操北乌桓时“东临碣石”,赋“遗篇”《观沧海》(注),其诗气何等之豪迈雄壮。而此刻驾驭着革命航船的毛泽东,怎能不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誓把革命航船驶达胜利的彼岸,受使命感所驱使,于是欣然写下了《沁园春·雪》,这种思维定势不难理解。古有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毛泽东怎么不能与秦王、汉武相比?因而,这“风云人物”无疑是毛泽东要超历代帝王,实施伟大抱负的自我写照。
其次,我们还应该从毛泽东的政治抱负去理解“风流人物”所指。不是常说“诗言志”和“言为心声”吗?毛泽东也不例外,其伟大的政治抱负无不在他不同时期的诗文中流露出来。早在他十六岁和第一次离家求学时,就在其父的账本里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在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言志诗,未出茅庐,已表现出非凡的志向。在以后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涯中,更有不少诗文表明其心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青年求学时期就表现出要主宰世界的豪迈情怀。“六月天兵片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今日长缨在手,何进缚住苍龙?”“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与《沁园春·雪》不同期的以上目标。如果只承认其他的诗词确实是毛泽东抒写他个人的一种精神和情感,而唯独否认《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内心世界的露,这恐怕就不太好解释了。
再说,即使毛泽东承认自己是“风流人物”也无可厚非。不是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而且毛泽东这个“帝王人物”用他的话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封建时代养尊处优、作威作福的帝王。并且,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实践着理想中“帝王”的使命,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如一(长征开始权力旁落且身患疟疾的毛躺在担架上,还要求跟着中央红军了解军情和提出自己意见)。遵义会议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不是偶然的,是他伟大的抱负和英明的实践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当时代的“风流人物”是毛泽东具有天下意识最恰当最真实的写照。
至于为什么毛泽东不承认“风流人物”指自己呢?我们还是从毛泽东言论本身找答案吧。“人民,只有为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不断挥手:“人民万岁!”仅这只言片语就充分说明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的作用看做是第一位的。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是“暴烈行动”,而在声誉面前却是“温良恭俭让”。应该说是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民观——民本情怀!
【关键词】天下意识 民本情怀 风流人物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初中语文教材诗词中名篇。该词气势恢宏,充满着积极浪漫的革命义色彩。词的上阕极写祖国河山的雄奇壮丽,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民族情怀。下阕借对几位著名帝王的评说,抒发了作者立誓超越前人的伟大抱负。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实为“难得的精品”。然而在各类教参和诸多资料中都解释“风流人物”为指无产阶级,或者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指人民大众,都不肯承认是毛泽东指自己。
之所以大家都这么读,是因为毛泽东也公开否认“风流人物”指自己。1985年12月,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一书中对该词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鉴于此,大概是囿于“最高指示”的神威,此后出版的多种版本的《毛主席诗词》以及语文教材都把“风流人物”解释为“指无产阶级”。
笔者认为,以上对“风流人物”的解释是片面的,不符合诗文中的逻辑关系,也与毛主席从青少年时期就萌发的政治抱负所流露的信息不相吻合,“风流人物”应该指毛泽东本人。下面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看看词的下阕中所评说的几位帝王与“风流人物”的逻辑关系。毛泽东从江山多娇,英雄辈出的角度引出几位极负盛名的帝王:秦王、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既肯定他们在历史上的显赫功绩,同时又指出他们缺陷: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评说之后,再联系当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为要数数谁是真正的英雄——“风流人物”还要看今时代。这里,显然用的是类比法,用当今的“风流人物”比历史上的帝王,这里的比应是“一一对应”之比,即个人比个人,而不是比某人集团,某个阶层。如果拿当今的“无产阶级”去比秦王,比汉武,用团队来比个人,显然有失公平,是无法比的。所以,这“风流人物”所指的,理所应当是要超越历代帝王的某一个人,而不是某个集团、某个阶层。
我们也可以假设“某一个人”不一定是指毛泽东本人,即毛泽东只是一个文人,不是革命领袖,他被当时日趋看好的革命形势所感动,所鼓舞,同时也被某个领袖人物文武兼备的功德所折服,想到为他人歌功颂德,于是写下了本词。这样词中的“风流人物”就不一定的作者本人,而是某个领袖人物。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毛泽东是集作者和领袖于一身的,因而是非他莫属。该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绞杀红军的图谋,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新的局面。在登高远望之际,也许毛泽东想起当年曹操北乌桓时“东临碣石”,赋“遗篇”《观沧海》(注),其诗气何等之豪迈雄壮。而此刻驾驭着革命航船的毛泽东,怎能不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誓把革命航船驶达胜利的彼岸,受使命感所驱使,于是欣然写下了《沁园春·雪》,这种思维定势不难理解。古有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毛泽东怎么不能与秦王、汉武相比?因而,这“风云人物”无疑是毛泽东要超历代帝王,实施伟大抱负的自我写照。
其次,我们还应该从毛泽东的政治抱负去理解“风流人物”所指。不是常说“诗言志”和“言为心声”吗?毛泽东也不例外,其伟大的政治抱负无不在他不同时期的诗文中流露出来。早在他十六岁和第一次离家求学时,就在其父的账本里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在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言志诗,未出茅庐,已表现出非凡的志向。在以后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涯中,更有不少诗文表明其心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青年求学时期就表现出要主宰世界的豪迈情怀。“六月天兵片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今日长缨在手,何进缚住苍龙?”“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与《沁园春·雪》不同期的以上目标。如果只承认其他的诗词确实是毛泽东抒写他个人的一种精神和情感,而唯独否认《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内心世界的露,这恐怕就不太好解释了。
再说,即使毛泽东承认自己是“风流人物”也无可厚非。不是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而且毛泽东这个“帝王人物”用他的话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封建时代养尊处优、作威作福的帝王。并且,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实践着理想中“帝王”的使命,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如一(长征开始权力旁落且身患疟疾的毛躺在担架上,还要求跟着中央红军了解军情和提出自己意见)。遵义会议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不是偶然的,是他伟大的抱负和英明的实践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当时代的“风流人物”是毛泽东具有天下意识最恰当最真实的写照。
至于为什么毛泽东不承认“风流人物”指自己呢?我们还是从毛泽东言论本身找答案吧。“人民,只有为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不断挥手:“人民万岁!”仅这只言片语就充分说明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的作用看做是第一位的。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是“暴烈行动”,而在声誉面前却是“温良恭俭让”。应该说是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民观——民本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