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定位为“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的课文,但就目前的课堂实践来看,自读课文的教学尚不尽如人意:或是精雕细琢地上成教读课,或是干脆让学生自由阅读。如何领会自读课文的教材定位,强化学生已有阅读经验,进而沉淀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呢?袁爱国老师执教《动物笑谈》时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引导自读的做法,让人获益匪浅。
【片段一】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动物笑谈》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该怎么读和学呢?
生1:就是我们学生自己读和学。
生2: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
师:好,我们先来看课文的标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3:笑谈有关动物的事。
师:你说得不错,能不能根据这个标题和预习时的感受,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呢?
生4:作者是在笑谈什么?
师:你来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课文标题旁。
(生4板书,其他同学做批注)
师:现在,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批注。
(生默读并做批注,师巡视指导)
师:很多同学都是一边默读,一边勾画,一边做批注,这个习惯很好。
【赏析】上课伊始,袁老师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要学的是一篇自读课文,并问“自读课文该怎么读和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但自主阅读绝不意味着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袁老师以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他的点拨下,学生针对课文标题,提出“作者是在笑谈什么”的问题。袁老师请学生把问题写到黑板上,又让其他学生在标题旁做批注——这既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尊重,也是在引导学生自读的方法。不仅如此,袁老师还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肯定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勾画,一边批注”的好习惯。自读课不同于以教为主的教读课,何时教,何时不教,袁老师做到了收放自如。
【片段二】深入阅读文本,分析解决问题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在作者劳伦兹这位观察者“可笑”的背后,看到了一个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执着追求的科学家形象。现在看来,动物不可笑,作者劳伦兹这位观察者也——
生(齐):不可笑。
师:那么,这篇课文中真正可笑的又是谁呢?
生1:观光客。
师:你为什么觉得他们可笑呢?
生1:因为“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师:你找到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生1:“吓”。
师:那些观光客不但不了解真相,还对一位有执着追求精神的科学家持嘲讽态度,其实真正肤浅可笑的人应该是他们。
【赏析】《动物笑谈》中,作者在笑谈什么呢?顺着这一问题的脉络探究下去,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后发现:遵循自然法则的动物们是那么可爱,一点也不可笑。作者劳伦兹这位观察者,虽有看似荒唐奇怪的举动,实为对动物的关爱与尊重。而作者认真的态度、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在袁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观察者也不可笑。那么,真正可笑的又是谁呢?学生认为是观光客。袁老师追问原因,有学生回答因为“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袁老师便让学生抓取关键词来体会:只一个“吓”字,生动刻画出了观光客们不了解真相的可笑形象。由此,作者对观光客的描写也从侧面凸显了文本主旨:人类应该抱着敬畏的态度,和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片段三】总结问题,提升阅读能力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生1:第一个问题是由标题提出来的。
师:这是第一种方法。第二个问题呢?
生2:第二个问题是由第一自然段提出来的。
师:应该是针对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提出来的?
生3:“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师:这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杂):文眼、中心句、主旨句……
师:第三个问题是我提出来的,是什么问题?
生4:文中真正可笑的是谁?
师:这个问题,我是联系全文内容提出来的。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这些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5:所提问题在一步一步地深入课文。
师:自读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逐层深入地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还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要怎么样?
生(杂):结合课文内容,要有依據,要全面……
【赏析】《动物笑谈》一文隶属于《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说明”强调,“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自读课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整堂课的收束部分,袁老师的做法更令人称道:跳出对全文内容的归纳,转而引领学生去厘清阅读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课堂学习,是由三个主问题串联起来的,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问题要看标题,找文眼,抓主旨句;要逐层深入地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提出、回答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要有依据,要全面。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着这样的阅读经验,相信学生未来的自读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胡波波
【片段一】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动物笑谈》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该怎么读和学呢?
生1:就是我们学生自己读和学。
生2: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
师:好,我们先来看课文的标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3:笑谈有关动物的事。
师:你说得不错,能不能根据这个标题和预习时的感受,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呢?
生4:作者是在笑谈什么?
师:你来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课文标题旁。
(生4板书,其他同学做批注)
师:现在,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批注。
(生默读并做批注,师巡视指导)
师:很多同学都是一边默读,一边勾画,一边做批注,这个习惯很好。
【赏析】上课伊始,袁老师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要学的是一篇自读课文,并问“自读课文该怎么读和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但自主阅读绝不意味着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袁老师以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他的点拨下,学生针对课文标题,提出“作者是在笑谈什么”的问题。袁老师请学生把问题写到黑板上,又让其他学生在标题旁做批注——这既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尊重,也是在引导学生自读的方法。不仅如此,袁老师还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肯定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勾画,一边批注”的好习惯。自读课不同于以教为主的教读课,何时教,何时不教,袁老师做到了收放自如。
【片段二】深入阅读文本,分析解决问题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在作者劳伦兹这位观察者“可笑”的背后,看到了一个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执着追求的科学家形象。现在看来,动物不可笑,作者劳伦兹这位观察者也——
生(齐):不可笑。
师:那么,这篇课文中真正可笑的又是谁呢?
生1:观光客。
师:你为什么觉得他们可笑呢?
生1:因为“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师:你找到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生1:“吓”。
师:那些观光客不但不了解真相,还对一位有执着追求精神的科学家持嘲讽态度,其实真正肤浅可笑的人应该是他们。
【赏析】《动物笑谈》中,作者在笑谈什么呢?顺着这一问题的脉络探究下去,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后发现:遵循自然法则的动物们是那么可爱,一点也不可笑。作者劳伦兹这位观察者,虽有看似荒唐奇怪的举动,实为对动物的关爱与尊重。而作者认真的态度、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在袁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观察者也不可笑。那么,真正可笑的又是谁呢?学生认为是观光客。袁老师追问原因,有学生回答因为“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袁老师便让学生抓取关键词来体会:只一个“吓”字,生动刻画出了观光客们不了解真相的可笑形象。由此,作者对观光客的描写也从侧面凸显了文本主旨:人类应该抱着敬畏的态度,和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片段三】总结问题,提升阅读能力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生1:第一个问题是由标题提出来的。
师:这是第一种方法。第二个问题呢?
生2:第二个问题是由第一自然段提出来的。
师:应该是针对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提出来的?
生3:“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师:这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杂):文眼、中心句、主旨句……
师:第三个问题是我提出来的,是什么问题?
生4:文中真正可笑的是谁?
师:这个问题,我是联系全文内容提出来的。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这些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5:所提问题在一步一步地深入课文。
师:自读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逐层深入地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还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要怎么样?
生(杂):结合课文内容,要有依據,要全面……
【赏析】《动物笑谈》一文隶属于《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说明”强调,“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自读课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整堂课的收束部分,袁老师的做法更令人称道:跳出对全文内容的归纳,转而引领学生去厘清阅读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课堂学习,是由三个主问题串联起来的,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问题要看标题,找文眼,抓主旨句;要逐层深入地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提出、回答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要有依据,要全面。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着这样的阅读经验,相信学生未来的自读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