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需要亲近自然、释放工作压力、对归田园天居进行体验;而当前乡村中出现很多“空心村”,导致传统民居呈现颓败之景。所以乡村需要注重民宿建筑设计,利用旧民居进行乡村民宿的改造与设计,实现乡村民宿的良性发展。本文就对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旧民居改造;乡村民宿;建筑设计
随着城市现代化、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耕文化与农村逐步消失,留下了很多“空心村”,这不仅只是农村人口的流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部分闲置的老房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永恒的价值,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明显优于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如何延续老建筑的价值,赋予乡村老房子以全新的生命活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乡村民宿概述
民宿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旅居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与个性。早期的民宿只是农民住房的一部分,将其中一部分房子租给住客,但在民宿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其定义不断完善,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常民宿是以家庭私有房产为基本接待单元,根据空闲房屋或原有住宅进行改建,以当地的农牧渔生产活动、环境资源、生态、人文自然景观为依据,提供住宿、餐饮、游览、体验、休闲等服务的住宿设施。乡村民宿则指的是那些分布在乡村,具有浓厚乡土气息且以乡村文化为内涵的民宿。与其他旧建筑改造相比,乡村老房子的改造存在一定区别,乡村建筑具有自身独特的本土性,民宿改造在传统村落环境中要寻求新与旧的平衡点,以免老房子变得突兀。一般情况下,乡村民宿具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多元化:不同的民宿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如有人对地道美食的品味、有人对当地百姓的生活进行体验、有人对建筑本身文化性和历史性等进行感受。可以说,乡村民宿打造的侧重点不同,住客的体验也有所不同。②乡土化:乡村民宿的改造需要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虽然与平常百姓家的环境有所差异,但不会脱离当地文化的影响,从内部装饰、建筑风格、外观等层面都会体现乡土气息。③精致化:旧民居改造的民宿基本是小规模的住宿场所,要想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民宿,必须要民宿主人精心营造民宿的氛围,不仅是优质的服务,更多的是民宿环境的营造。
2、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
民居不同于城市中的商品房,是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中,从使用人群和功能上区别于其他建筑,很多旧民居受利益和乡村旅游的驱动,被改造成适合民宿经营的建筑类型,逐步转型为现代化民居建筑。具体而言,要想使闲置的农宅注入新的生命,必须要以正确的改造方式为指导,对旧民居改造的的乡村民宿建筑进行优化设计。
2.1内部空间的整合
乡村民宿的改造属于建筑内部空间的重组,在改造设计中去留得当,设计能满足人群需求的空间,营造全新的空间体验,具体表现为:第一,空间的重新组织。在更新改造乡村民宿时,往往需要整合建筑空间,按照垂直和水平方向来划分建筑空间,其中垂直方向的整合主要表现为楼层的划分,通过合并竖直方向的空间,能增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如台州某民宿1号楼中的双层挑高的公共空间,其能带来住客明亮宽敞的大容积共享空间。竖直方向的空间分隔需要敲掉中间的楼板与隔墙,将两层高的空间分隔为三层错层,促进使用效率的提升。另外,水平方向的划分是以结构允许为前提,结合新功能的需求来合理放置平面上的可移动性墙体,如凤凰居中的一层平面拆除原有墙体,使餐厅、吧台、大厅空间形成一个大空间,利用楼梯和家具等灵活划分空间。
第二,空间的功能更新。乡村旧建筑被改造后依旧为居住类的建筑,主要是更新空间的功能,通过改建与加建的行为来适当设计基本相同的建筑空间,合理革新内部空间与功能。乡村民宿的功能空间包括公共空间、客住宿空间、庭院空间、餐饮空间,改造后的民宿大多带有茶室、咖啡厅等附属功能。例如:凤凰居民宿曾是废弃多年的旧建筑,通过改造与修缮老建筑,对原建筑标志加以保留,原建筑入口堂屋变为客厅,二层为未住宿的功能,并增加有SPA冲浪池、酒窖、水吧等。农村住房中的旱厕不能满足城市人的需求,需要新设备实施搭造功能,同时卫生间或浴室内配以老的乡土物件,新旧穿插,进而符合民宿情怀,满足人们对卫浴的体验需求。
2.2外部环境的融合
在乡村民宿改造过程中,由于建筑生长于特定的环境中,是一个区域的产物,受当地地理条件的约束,所以改造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民宿建筑并不是简单的民居,也无法以一个独立的基地来看待,与周边乡村的环境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与当地文化理念相融合。因此在改造老房子的民宿建筑过程中,应该以保证周围整体环境为基础,与周围的场所与环境相协调,赋予周围场所与环境全新的意义,通过建筑的色彩、形式、精神、材料等来彰显民宿的特色。选择一处老房子进行乡村民宿的改造时,必须要综合分析老房子所处的地理环境,借助地域的便利条件来依托相关的旅游资源,推动民宿的良性发展。当然民宿主人要依赖于当地的资源,在尊重地域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尽可能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改造民宿,最大限度突出和挖掘當地文化元素,营造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以台州市某民宿为例,其建设在台州某村的深处,对建筑原有结构加以保留的同时进行改建,设计采用白色墙面、红砖、玻璃,营造自然的轻松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与宁静的莫干山相协调。
2.3建筑细节的调和
民宿的任一角落都能表达民宿主人的情怀,入住其中能感受民宿主人的建筑风格及个人风格,不同的材料表达、细节处理方式等都能营造不同的建筑风格。通常细微的节点会对人们的心情有所影响,住客入住其中能放松身心,对民宿主人的情怀及建筑的独特魅力进行体验,更好地释放压力,用心体会乡村生活。在更新老房子建筑细部时,必须要遵循和谐与协调的原则,对空间情节的表达加以考虑,利用改造对建筑本身韵味进行凸显,让人们进行体验式的居住。一般改造设计中可从如下几点营造情节:首先,亲身体验成为营造空间的元素。如赖特草原别墅中的壁炉可以很好地表达草原生活,壁炉里的干柴烈火在严寒的冬日会温暖屋子,在民宿设计中增加这样的角落,能为到来的客人创设互道寻常的机会。
其次,乡土印记。①建筑色彩与材料。在乡村民宿建设过程中,由于改造不失乡土性,通过对当地材料进行优选,遵循就地选材的原则,使其更为便捷和经济,更好地与当地环境相融合,让住客感受到土生土长的地域性建筑。改造过程中应以生态环保的材料为主,如木材、砖、瓦、竹子、石材等,辅之以现代材料,以不同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合理搭配,营造新旧对比、修旧如旧的氛围。例如:大乐之野民宿中保留有木结构;印象竹无居房间室内使用竹木等生态材料;公塘头民宿利用陶土烧制的青瓦,蕴含朴实和优雅的历史质感。②装饰与家具陈设。老的物件往往伴有深藏的故事和岁月的痕迹,在民宿空间中加入藤编家具、一块钟表、一部老电影、经典的木箱等,通过新旧的碰撞,在此基础上增加温润的木质或一些绿色植物等,能使民宿显得复古而协调。③旧物新用。旧物新用是改造乡土建筑的常见处理手法,能够充分体现乡土性,如在庾村创意园中将破旧的船头改造成为花架、西坡山乡的室外吧台根据啤酒瓶进行搭造等。
结束语:
乡村民宿设计主要是以旧民居建筑为载体,在实际设计改造过程中,需要以建筑本身为基础,实现物与情、人与物的完美融合。乡村的很多老房子是时代的缩影,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承载着时间流逝的印记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富有乡土的历史,通过对其进行改造设计,能使人们感受到厚重与沧桑,使老房子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旧民居改造;乡村民宿;建筑设计
随着城市现代化、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耕文化与农村逐步消失,留下了很多“空心村”,这不仅只是农村人口的流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部分闲置的老房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永恒的价值,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明显优于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如何延续老建筑的价值,赋予乡村老房子以全新的生命活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乡村民宿概述
民宿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旅居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与个性。早期的民宿只是农民住房的一部分,将其中一部分房子租给住客,但在民宿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其定义不断完善,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常民宿是以家庭私有房产为基本接待单元,根据空闲房屋或原有住宅进行改建,以当地的农牧渔生产活动、环境资源、生态、人文自然景观为依据,提供住宿、餐饮、游览、体验、休闲等服务的住宿设施。乡村民宿则指的是那些分布在乡村,具有浓厚乡土气息且以乡村文化为内涵的民宿。与其他旧建筑改造相比,乡村老房子的改造存在一定区别,乡村建筑具有自身独特的本土性,民宿改造在传统村落环境中要寻求新与旧的平衡点,以免老房子变得突兀。一般情况下,乡村民宿具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多元化:不同的民宿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如有人对地道美食的品味、有人对当地百姓的生活进行体验、有人对建筑本身文化性和历史性等进行感受。可以说,乡村民宿打造的侧重点不同,住客的体验也有所不同。②乡土化:乡村民宿的改造需要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虽然与平常百姓家的环境有所差异,但不会脱离当地文化的影响,从内部装饰、建筑风格、外观等层面都会体现乡土气息。③精致化:旧民居改造的民宿基本是小规模的住宿场所,要想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民宿,必须要民宿主人精心营造民宿的氛围,不仅是优质的服务,更多的是民宿环境的营造。
2、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
民居不同于城市中的商品房,是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中,从使用人群和功能上区别于其他建筑,很多旧民居受利益和乡村旅游的驱动,被改造成适合民宿经营的建筑类型,逐步转型为现代化民居建筑。具体而言,要想使闲置的农宅注入新的生命,必须要以正确的改造方式为指导,对旧民居改造的的乡村民宿建筑进行优化设计。
2.1内部空间的整合
乡村民宿的改造属于建筑内部空间的重组,在改造设计中去留得当,设计能满足人群需求的空间,营造全新的空间体验,具体表现为:第一,空间的重新组织。在更新改造乡村民宿时,往往需要整合建筑空间,按照垂直和水平方向来划分建筑空间,其中垂直方向的整合主要表现为楼层的划分,通过合并竖直方向的空间,能增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如台州某民宿1号楼中的双层挑高的公共空间,其能带来住客明亮宽敞的大容积共享空间。竖直方向的空间分隔需要敲掉中间的楼板与隔墙,将两层高的空间分隔为三层错层,促进使用效率的提升。另外,水平方向的划分是以结构允许为前提,结合新功能的需求来合理放置平面上的可移动性墙体,如凤凰居中的一层平面拆除原有墙体,使餐厅、吧台、大厅空间形成一个大空间,利用楼梯和家具等灵活划分空间。
第二,空间的功能更新。乡村旧建筑被改造后依旧为居住类的建筑,主要是更新空间的功能,通过改建与加建的行为来适当设计基本相同的建筑空间,合理革新内部空间与功能。乡村民宿的功能空间包括公共空间、客住宿空间、庭院空间、餐饮空间,改造后的民宿大多带有茶室、咖啡厅等附属功能。例如:凤凰居民宿曾是废弃多年的旧建筑,通过改造与修缮老建筑,对原建筑标志加以保留,原建筑入口堂屋变为客厅,二层为未住宿的功能,并增加有SPA冲浪池、酒窖、水吧等。农村住房中的旱厕不能满足城市人的需求,需要新设备实施搭造功能,同时卫生间或浴室内配以老的乡土物件,新旧穿插,进而符合民宿情怀,满足人们对卫浴的体验需求。
2.2外部环境的融合
在乡村民宿改造过程中,由于建筑生长于特定的环境中,是一个区域的产物,受当地地理条件的约束,所以改造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民宿建筑并不是简单的民居,也无法以一个独立的基地来看待,与周边乡村的环境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与当地文化理念相融合。因此在改造老房子的民宿建筑过程中,应该以保证周围整体环境为基础,与周围的场所与环境相协调,赋予周围场所与环境全新的意义,通过建筑的色彩、形式、精神、材料等来彰显民宿的特色。选择一处老房子进行乡村民宿的改造时,必须要综合分析老房子所处的地理环境,借助地域的便利条件来依托相关的旅游资源,推动民宿的良性发展。当然民宿主人要依赖于当地的资源,在尊重地域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尽可能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改造民宿,最大限度突出和挖掘當地文化元素,营造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以台州市某民宿为例,其建设在台州某村的深处,对建筑原有结构加以保留的同时进行改建,设计采用白色墙面、红砖、玻璃,营造自然的轻松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与宁静的莫干山相协调。
2.3建筑细节的调和
民宿的任一角落都能表达民宿主人的情怀,入住其中能感受民宿主人的建筑风格及个人风格,不同的材料表达、细节处理方式等都能营造不同的建筑风格。通常细微的节点会对人们的心情有所影响,住客入住其中能放松身心,对民宿主人的情怀及建筑的独特魅力进行体验,更好地释放压力,用心体会乡村生活。在更新老房子建筑细部时,必须要遵循和谐与协调的原则,对空间情节的表达加以考虑,利用改造对建筑本身韵味进行凸显,让人们进行体验式的居住。一般改造设计中可从如下几点营造情节:首先,亲身体验成为营造空间的元素。如赖特草原别墅中的壁炉可以很好地表达草原生活,壁炉里的干柴烈火在严寒的冬日会温暖屋子,在民宿设计中增加这样的角落,能为到来的客人创设互道寻常的机会。
其次,乡土印记。①建筑色彩与材料。在乡村民宿建设过程中,由于改造不失乡土性,通过对当地材料进行优选,遵循就地选材的原则,使其更为便捷和经济,更好地与当地环境相融合,让住客感受到土生土长的地域性建筑。改造过程中应以生态环保的材料为主,如木材、砖、瓦、竹子、石材等,辅之以现代材料,以不同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合理搭配,营造新旧对比、修旧如旧的氛围。例如:大乐之野民宿中保留有木结构;印象竹无居房间室内使用竹木等生态材料;公塘头民宿利用陶土烧制的青瓦,蕴含朴实和优雅的历史质感。②装饰与家具陈设。老的物件往往伴有深藏的故事和岁月的痕迹,在民宿空间中加入藤编家具、一块钟表、一部老电影、经典的木箱等,通过新旧的碰撞,在此基础上增加温润的木质或一些绿色植物等,能使民宿显得复古而协调。③旧物新用。旧物新用是改造乡土建筑的常见处理手法,能够充分体现乡土性,如在庾村创意园中将破旧的船头改造成为花架、西坡山乡的室外吧台根据啤酒瓶进行搭造等。
结束语:
乡村民宿设计主要是以旧民居建筑为载体,在实际设计改造过程中,需要以建筑本身为基础,实现物与情、人与物的完美融合。乡村的很多老房子是时代的缩影,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承载着时间流逝的印记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富有乡土的历史,通过对其进行改造设计,能使人们感受到厚重与沧桑,使老房子获得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