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结合高校发展的特点来开展。创建高校党建新型模式,提高高校党建水平,必须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通过提高党建工作的组织整合性、加强党建工作组织目标的统一性、丰富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的多样性等举措努力为高校党建的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 高校党建 组织方式 变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高地,担负着保证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辦好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机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在各个部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合理地协调人群活动的社会实体。高校党建工作是一个复杂整体,正确处理好内部各个部分的组织关系,是它有效运转的保证。
习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要继续坚持和贯彻好正确的指导原则。”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在遵循自身客观规律下,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开展。首先要明确一点,高校党建工作绝不是一项“指意实践”,相反,它是一项思想信仰与政治目标高度结合的的人文活动产物。当前,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重视组织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一、提高党建工作的组织整合性
组织的目标是任何个体成员无法单一实现的,只有在全体成员的分工协作和配合之下才能达成。而这种分工和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又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权利和责任制度。高校党组织是高校领导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想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深刻的认识,从而才能更好地把握高校党的建设规律,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的机制来看,党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有明确的组织分工,但缺乏统一整合。不同部门的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未完全建立。高校中与党建工作相关的机构设置基本上都有各自工作的具体对象和目标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在拥有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优点的同时,也存在易发生任务分割和自成体系的缺陷,从整体性来看,这必然会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如何解决这个缺陷,把高校党建工作建立成为一个更加统一的整合系统?高校党建工作本身具有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特征。所谓的整合性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变更,但始终与发展需求相协调的动态平衡。提高党建工作的组织整合性,首先要明确组织机构的要素和功能,二者均为整合工作的基础以及后期开展工作的前提。整合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实施步骤,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笔者看来,现如今信息时代,大数据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和新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就是定量化,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大数据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更有利于构建党组织和党员师生、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互动平台。同时,大数据具有技术动态掌握灵敏、反应及时的技术优势,能够将不同党政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比对,甚至是活动创建过程之间的进程追踪,这就有效的剔除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的浪费。达到目标与实施效果的整合,“搭建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平台,不仅能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数据化,也能为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而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党建工作组织目标的统一性
目标的统一性,这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无形要素。目标是一个组织成员有意识的选择并能通过自身的执行力实践出来的方向,如果没有统一的目标就难以达到激发成员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提高队伍建设和党建科学化管理水平方面,加强党建工作组织目标的统一性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目标的统一性,首先在于取得组织成员的共识。取得共识也就意味着完成了部分的责任共担问题,并且是一种更合理高效的责任划分方式。比如近年来,国内有很多高校基层党委、党支部都在学习借鉴学习组织型理论,提出了关于创建学习型政党的党建思路,其中“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个问题被深入探讨。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是需要长期性预见的,需要各级党组织联动形成点、线、面、体的学习体系。统一的目标可以对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内涵的把握,也能避免因为目标不统一,而出现学习针对性不强,学习流于表面等问题。
第二在于责任目标的贯彻,贯彻这个原则,除了最基本的任务分工与相互协调的责任之外,在处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时,就需要各个组织层对于目标实施过程的方案、预期、效果等进行一个有效沟通,把共同理解放置在一个目标实施过程中,以达成统一的期待的效果。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目标是根据上级机构组织目标而定的,同时它又是下属机构指定组织目标的依据。这两者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于实质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的相互转换。高校大部分党建工作牵头部门是党委组织部门或者党校,倘若没有很好地沟通,没有很好地事先调动其他部门的党组织一起参与其中,那么其他党组织就会缺失学习的体系和方向感,创建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也不明确,最终就会变成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创建活动。那最终的效果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产生。
三、丰富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高校党建提出要加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党员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个阵地,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条件,营造党员学习的氛围,使“终身学习”的信念成为一个党员的内在要求和第一需要。
(一)创新学习内容,注重学习实效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高校党组织既要组织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也要根据高等教育行业特点进行专业性培养,因此,把学习活动与开展党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推动全体教工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也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灵活设置学习组织,积极探索适用于高校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
逐步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完善推进格局,形成工作合力。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中心学习组、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建立起学习小组、也可以依托在其他一些工作实体上,比如在学院、系、教研室、实验室、课题组、重大项目平台等不同业务类型的单位建立起学习小组。也可以根据党员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建立起学习小组,这种形式不仅在教职工中可以开展,也可以在学生中,或是以师生融合的方式开展交叉学习。
(三)培养优秀学习阵地,创新学习渠道
学生党建与教师党建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一个党建知识学习阵地,也是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交流最密切的一个环节。因此,高校应该努力培养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价值教育当做整个教育环节的核心。同时,高校党建应该要有意识地去建立或者进一步完善党建知识资料库、党员信息网、党建教育网等互动平台,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既能够促进党员教育更加规范,使党员服务更加扎实,又能让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更具创造性与时代感。
党建工作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灵魂,是保证高校全面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党建关系到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认真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必将会为社会主义事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天详.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齐卫平.高校党建工作复合性的多向度问题思考[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
[3]刘世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提升与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 2016(8):9- 10.
[4]黄少堂,杨家玉.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J].理论导刊,2010(3):55- 57.
[5]米华全,申小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8):76- 78.
[关键词] 高校党建 组织方式 变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高地,担负着保证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辦好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机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在各个部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合理地协调人群活动的社会实体。高校党建工作是一个复杂整体,正确处理好内部各个部分的组织关系,是它有效运转的保证。
习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要继续坚持和贯彻好正确的指导原则。”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在遵循自身客观规律下,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开展。首先要明确一点,高校党建工作绝不是一项“指意实践”,相反,它是一项思想信仰与政治目标高度结合的的人文活动产物。当前,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重视组织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一、提高党建工作的组织整合性
组织的目标是任何个体成员无法单一实现的,只有在全体成员的分工协作和配合之下才能达成。而这种分工和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又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权利和责任制度。高校党组织是高校领导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想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深刻的认识,从而才能更好地把握高校党的建设规律,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的机制来看,党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有明确的组织分工,但缺乏统一整合。不同部门的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未完全建立。高校中与党建工作相关的机构设置基本上都有各自工作的具体对象和目标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在拥有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优点的同时,也存在易发生任务分割和自成体系的缺陷,从整体性来看,这必然会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如何解决这个缺陷,把高校党建工作建立成为一个更加统一的整合系统?高校党建工作本身具有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特征。所谓的整合性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变更,但始终与发展需求相协调的动态平衡。提高党建工作的组织整合性,首先要明确组织机构的要素和功能,二者均为整合工作的基础以及后期开展工作的前提。整合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实施步骤,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笔者看来,现如今信息时代,大数据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和新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就是定量化,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大数据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更有利于构建党组织和党员师生、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互动平台。同时,大数据具有技术动态掌握灵敏、反应及时的技术优势,能够将不同党政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比对,甚至是活动创建过程之间的进程追踪,这就有效的剔除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的浪费。达到目标与实施效果的整合,“搭建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平台,不仅能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数据化,也能为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而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党建工作组织目标的统一性
目标的统一性,这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无形要素。目标是一个组织成员有意识的选择并能通过自身的执行力实践出来的方向,如果没有统一的目标就难以达到激发成员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提高队伍建设和党建科学化管理水平方面,加强党建工作组织目标的统一性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目标的统一性,首先在于取得组织成员的共识。取得共识也就意味着完成了部分的责任共担问题,并且是一种更合理高效的责任划分方式。比如近年来,国内有很多高校基层党委、党支部都在学习借鉴学习组织型理论,提出了关于创建学习型政党的党建思路,其中“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个问题被深入探讨。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是需要长期性预见的,需要各级党组织联动形成点、线、面、体的学习体系。统一的目标可以对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内涵的把握,也能避免因为目标不统一,而出现学习针对性不强,学习流于表面等问题。
第二在于责任目标的贯彻,贯彻这个原则,除了最基本的任务分工与相互协调的责任之外,在处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时,就需要各个组织层对于目标实施过程的方案、预期、效果等进行一个有效沟通,把共同理解放置在一个目标实施过程中,以达成统一的期待的效果。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目标是根据上级机构组织目标而定的,同时它又是下属机构指定组织目标的依据。这两者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于实质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的相互转换。高校大部分党建工作牵头部门是党委组织部门或者党校,倘若没有很好地沟通,没有很好地事先调动其他部门的党组织一起参与其中,那么其他党组织就会缺失学习的体系和方向感,创建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也不明确,最终就会变成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创建活动。那最终的效果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产生。
三、丰富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高校党建提出要加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党员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个阵地,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条件,营造党员学习的氛围,使“终身学习”的信念成为一个党员的内在要求和第一需要。
(一)创新学习内容,注重学习实效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高校党组织既要组织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也要根据高等教育行业特点进行专业性培养,因此,把学习活动与开展党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推动全体教工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也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灵活设置学习组织,积极探索适用于高校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
逐步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完善推进格局,形成工作合力。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中心学习组、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建立起学习小组、也可以依托在其他一些工作实体上,比如在学院、系、教研室、实验室、课题组、重大项目平台等不同业务类型的单位建立起学习小组。也可以根据党员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建立起学习小组,这种形式不仅在教职工中可以开展,也可以在学生中,或是以师生融合的方式开展交叉学习。
(三)培养优秀学习阵地,创新学习渠道
学生党建与教师党建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一个党建知识学习阵地,也是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交流最密切的一个环节。因此,高校应该努力培养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价值教育当做整个教育环节的核心。同时,高校党建应该要有意识地去建立或者进一步完善党建知识资料库、党员信息网、党建教育网等互动平台,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既能够促进党员教育更加规范,使党员服务更加扎实,又能让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更具创造性与时代感。
党建工作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灵魂,是保证高校全面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党建关系到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方式,认真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必将会为社会主义事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天详.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齐卫平.高校党建工作复合性的多向度问题思考[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
[3]刘世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提升与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 2016(8):9- 10.
[4]黄少堂,杨家玉.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J].理论导刊,2010(3):55- 57.
[5]米华全,申小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8):7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