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律动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中,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渗透
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通过身体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律动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一、关于律动教学的概述
律动教学的根本目的并非是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来进行身体上的运动,而是让学生在律动的节奏中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加深对音乐和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律动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世界中的审美体验活动,学生的动作、舞姿是否优美都不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律动教学并非是让学生对机械动作进行模仿与重复,而是重在情感的体验。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不适应性。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从其成长的阶段特点来看,应当侧重于对音乐的感悟,而不是对音乐知识的教学。但是当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往往传授较为复杂的乐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还会让其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艺术涵养的提升。
2.教学方法的落后性。当前许多小学音乐课堂缺乏活力与乐趣,教师除了对课本上的音乐进行介绍之外,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听歌或者学唱,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主体地位受到了压制,导致课堂缺乏趣味性。
3.片面重视音乐表演。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将音乐教学作为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技巧与能力的一种途径,并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加以评定。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音乐方面的天赋,以学生的表演能力作为评价标准是有失偏颇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以提升學生的艺术涵养与审美趣味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对乐理知识与演唱技巧的教学。
三、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律动方式。律动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认知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阶段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律动教学中的循序渐进,主要是从动作的简易程度上来说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律动动作应当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拍手、转圈、点头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律动的动作就更复杂。教师在教完这些基本动作后,还要鼓励学生对这些动作加以创新,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对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粉刷匠》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播放范例音乐的同时,利用打拍子的方式敲打出节拍,再让学生根据节拍来进行律动,做出拍手、点头等简单动作。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律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很有必要。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其律动性较强,再加上学生对这首歌比较喜欢,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律动之前,可以先让其合唱两次,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逐渐兴奋起来。这时候教师再安排学生起立,通过对歌曲中的情境加以想象,再播放歌曲,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将想象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进而增强对音乐的感悟。
3.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由于性格不同,部分学生可能会比较内向、害羞,在律动教学中放不开,不能自由地在节奏中进行舞动。因此,教师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适当时候加以引导与鼓励。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让其产生被认可的成功感受,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律动教学中更放得开,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的目的。例如,在人音版四年级《吉祥三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在学生中选取歌曲表现能力较好的几位作为小组长,再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演唱。演唱完毕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这样既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律动教学中,又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律动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来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身心成长方面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瑛.剖析小学高年级音乐律动教学实践[J].牡丹,2015(24):159-160.
[2]裘斐鋆.“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1(6):14-18.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渗透
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通过身体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律动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一、关于律动教学的概述
律动教学的根本目的并非是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来进行身体上的运动,而是让学生在律动的节奏中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加深对音乐和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律动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世界中的审美体验活动,学生的动作、舞姿是否优美都不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律动教学并非是让学生对机械动作进行模仿与重复,而是重在情感的体验。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不适应性。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从其成长的阶段特点来看,应当侧重于对音乐的感悟,而不是对音乐知识的教学。但是当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往往传授较为复杂的乐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还会让其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艺术涵养的提升。
2.教学方法的落后性。当前许多小学音乐课堂缺乏活力与乐趣,教师除了对课本上的音乐进行介绍之外,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听歌或者学唱,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主体地位受到了压制,导致课堂缺乏趣味性。
3.片面重视音乐表演。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将音乐教学作为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技巧与能力的一种途径,并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加以评定。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音乐方面的天赋,以学生的表演能力作为评价标准是有失偏颇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以提升學生的艺术涵养与审美趣味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对乐理知识与演唱技巧的教学。
三、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律动方式。律动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认知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阶段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律动教学中的循序渐进,主要是从动作的简易程度上来说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律动动作应当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拍手、转圈、点头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律动的动作就更复杂。教师在教完这些基本动作后,还要鼓励学生对这些动作加以创新,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对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粉刷匠》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播放范例音乐的同时,利用打拍子的方式敲打出节拍,再让学生根据节拍来进行律动,做出拍手、点头等简单动作。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律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很有必要。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其律动性较强,再加上学生对这首歌比较喜欢,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律动之前,可以先让其合唱两次,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逐渐兴奋起来。这时候教师再安排学生起立,通过对歌曲中的情境加以想象,再播放歌曲,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将想象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进而增强对音乐的感悟。
3.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由于性格不同,部分学生可能会比较内向、害羞,在律动教学中放不开,不能自由地在节奏中进行舞动。因此,教师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适当时候加以引导与鼓励。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让其产生被认可的成功感受,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律动教学中更放得开,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的目的。例如,在人音版四年级《吉祥三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在学生中选取歌曲表现能力较好的几位作为小组长,再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演唱。演唱完毕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这样既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律动教学中,又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律动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来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身心成长方面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瑛.剖析小学高年级音乐律动教学实践[J].牡丹,2015(24):159-160.
[2]裘斐鋆.“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1(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