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5年前的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城内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短短47年的生命走向了终结。这一天,闻一多在明知自己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仍然为惨遭杀害的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拍案而起,说出了愤怒的人们的心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首让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歌曲,曾在澳门回归时,打动了无数人。它改编自诗作《七子之歌·澳门》,作者是闻一多。
75年前的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城内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短短47年的生命走向了终结。
这一天,闻一多在明知自己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仍然为惨遭杀害的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拍案而起,说出了愤怒的人们的心声。
闻一多,是诗人,是学者,是坚定的爱国民主战士,也是那个时代最有趣、最有才情、最有骨气的文人之一。他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爱国学子的家国情怀
闻一多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13岁的闻一多以鄂藉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此后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闻一多积极投身其中。此时远在湖北老家的父亲,由于无法了解北京真相,出于对爱子的担心,要求他返乡。
然而,对于父亲的多番催促,闻一多却没有答应。1919年5月17日,他寄给父母一封长篇家书作为回答。
在信中,闻一多向父母表明了自己会留在北京的坚定意愿:“……今年不幸,有国家大事,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不得已也。……两大人虽不见男犹见男也。”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的第二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表达了对祖国热切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1932年,闻一多从国外回到了阔别10年的清华园,任中文系教授。
在任教期间,闻一多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到《周易》,由古代神话到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工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积极的民主斗士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在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3年,闻一多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盟的帮助,读到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1944年,闻一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烈士们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闻一多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如红烛般照亮黑暗
1946年7月11日,主张“反独裁、反内战”的李公朴遇刺身亡。这一消息,令期盼和平的中国人无比震惊。
7月15日,上千人会集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李公朴遇难过程报告会。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一位本应避开特务监视的人,此时却走上了讲台,他就是李公朴的挚友、民盟中央委员闻一多。
在李公朴遇刺后的当晚,就有人上门告知闻一多,“现在外面传说国民党暗杀的黑名单上第二个人就是你”,特意嘱咐他不要出门,但他还是来到了报告会现场。
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着想,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他对特务们发出了愤怒的质问:“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并握拳宣誓:“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正义是杀不完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10余弹,不幸遇难。
闻一多的女儿闻铭回忆起那天下午的场景:
那天5点左右,父亲和去接他的大哥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和妈妈、大姐在家中焦急地等他们回来。就在这时,寂静的窗外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我立即朝家门外跑去,在离家门口不到几步的地方,我看到父亲和大哥已经倒在了血泊中。父亲满身是血,我就眼看着他的嘴唇从红变成紫。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闻一多遇刺的枪声,隔着几条街都能听到,而行凶者在杀完人后,却大摇大摆地离开了。短短几天时间,两位呼吁民主的人士接连遇害,刺杀方式也越来越明目张胆。消息传开,让追求和平民主的人民悲愤到了极点。当时的《解放日报》更是直指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杀人犯的统治”。
闻一多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電:“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闻一多的一生始终如红烛般燃烧着,红烛不灭,薪火永续!
(央视网2021.7.15等)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首让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歌曲,曾在澳门回归时,打动了无数人。它改编自诗作《七子之歌·澳门》,作者是闻一多。
75年前的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城内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短短47年的生命走向了终结。
这一天,闻一多在明知自己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仍然为惨遭杀害的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拍案而起,说出了愤怒的人们的心声。
闻一多,是诗人,是学者,是坚定的爱国民主战士,也是那个时代最有趣、最有才情、最有骨气的文人之一。他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爱国学子的家国情怀
闻一多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13岁的闻一多以鄂藉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此后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闻一多积极投身其中。此时远在湖北老家的父亲,由于无法了解北京真相,出于对爱子的担心,要求他返乡。
然而,对于父亲的多番催促,闻一多却没有答应。1919年5月17日,他寄给父母一封长篇家书作为回答。
在信中,闻一多向父母表明了自己会留在北京的坚定意愿:“……今年不幸,有国家大事,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不得已也。……两大人虽不见男犹见男也。”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的第二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表达了对祖国热切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1932年,闻一多从国外回到了阔别10年的清华园,任中文系教授。
在任教期间,闻一多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到《周易》,由古代神话到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工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积极的民主斗士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在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3年,闻一多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盟的帮助,读到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1944年,闻一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烈士们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闻一多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如红烛般照亮黑暗
1946年7月11日,主张“反独裁、反内战”的李公朴遇刺身亡。这一消息,令期盼和平的中国人无比震惊。
7月15日,上千人会集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李公朴遇难过程报告会。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一位本应避开特务监视的人,此时却走上了讲台,他就是李公朴的挚友、民盟中央委员闻一多。
在李公朴遇刺后的当晚,就有人上门告知闻一多,“现在外面传说国民党暗杀的黑名单上第二个人就是你”,特意嘱咐他不要出门,但他还是来到了报告会现场。
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着想,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他对特务们发出了愤怒的质问:“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并握拳宣誓:“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正义是杀不完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10余弹,不幸遇难。
闻一多的女儿闻铭回忆起那天下午的场景:
那天5点左右,父亲和去接他的大哥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和妈妈、大姐在家中焦急地等他们回来。就在这时,寂静的窗外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我立即朝家门外跑去,在离家门口不到几步的地方,我看到父亲和大哥已经倒在了血泊中。父亲满身是血,我就眼看着他的嘴唇从红变成紫。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闻一多遇刺的枪声,隔着几条街都能听到,而行凶者在杀完人后,却大摇大摆地离开了。短短几天时间,两位呼吁民主的人士接连遇害,刺杀方式也越来越明目张胆。消息传开,让追求和平民主的人民悲愤到了极点。当时的《解放日报》更是直指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杀人犯的统治”。
闻一多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電:“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闻一多的一生始终如红烛般燃烧着,红烛不灭,薪火永续!
(央视网2021.7.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