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其实质是以生为本、让学于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拥有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的主要活动流程“先学展示一点拨指导一练习反馈”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彰显了课堂上师生生命活力。
一、“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的课程过盛,学的课程贫弱”这一弊端,教师的“教”没有完全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并给予恰当的点拨。而“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成长。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教师是“传道者”,只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只要求学生一味地听讲,一味地接受,很少有话语权。只有找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对以往教师教学理念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探究而成的。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不是从外部输入到人的心灵的,而是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该模式中的“先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导-习”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用有效的“导”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特别强调在情景中让学生合作讨论,动态生成,整体上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最近发展理论为“学·导·习”指明了方向。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为最近发展区,尚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该模式中强调“先学”,让学生首先解决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形成进一步发展的知识基础。“顺导”是在全面了解学生预学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引导,指导,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置于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环境中完成,把握住学生的最佳教学区,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坚持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实现教学相长,教与学相得益彰,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学案先学一疑难导学一精练习得。
(一)学:自主合作
先学包括三个部分:课前的“预习感知”(独自“学”)、课始时的“交流合作”(合作“学”)、后续的“展示评价”(展示“学”)。
1.独自“学”。预习前,老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将预习内容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自行预习。预习时,学生可采取“目标导向法”“学案导学法”“自学质疑法”等方式阅读文本,个体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
“预习单”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做到明确内容、要求、时间,可以适当提示一些学习的方法。还要设置弹性目标,具有层次性,有一定的梯度,贴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发展区。此外设计还要具有包容性和拓展性,为学生个性发展留下空间,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弹性目标的预设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也为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与进程中的推进提供可靠的保证。预习单设计的着眼点是:用学生的思维去设计,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设计要有开放性,包括形式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和空间上的开放等。形式有发放预习单、博客等。
2.合作“学”。在学生“交流合作”环节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利用激励性评价和多种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使其产生内驱力,让学生超前、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要给全班同学分好小组每组必须有一到两名同学较为优秀,能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活动,确保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上学生首先就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合作时与他人交流,或打破小组进行交流,达到兵教兵、兵练兵。此时,教者通过放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因此呈现生成的绿色,孩子们充分享受生命自由成长的快乐。
3.展示“学”。展示“学”属于“兵教兵”的重要表现形式,既能彰显学生个性,又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展示时首先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开始,展示后向其他同学提出请求予以帮助;其他同学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质疑,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热情地帮助,耐心地辅导,其他同学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形成班级的整体进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要面向每一名学生,真切关注每一名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超前学,主动学,互相学。此时,课堂成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在交流中碰撞,在交流中补充和融合,从而让课堂焕发出莲蓬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在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环节中,可以采用一人主导展示、大家随机交流互动的方式,也可以一组集体展示,全班进行互动交流。此环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二)导:顺学而导
“导”什么?引导思维,矫正表达。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学习心理的引导。目标引导,明确要求;方法引导,指点路径;心理引导,激发动机。
怎么“导”?这里所讲的“导”,主要指的是在学生产生认知障碍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而不是讲述。点拨的重点是解惑,核心是师生实现思维上的同频共振,情感上的共鸣触动。这里的“导”必须做到解惑、启智、动情,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以学定讲,根据学情,以疑定解,确定好点拨的起点、宽度及深度。点拨讲解中要求学生做到边思边记,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生成认知结构。
1.在比较中导。如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一课《祁黄羊》,从文章的体裁、描写人物的方法、所写人物的精神品质等方面,让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比一比中逐步掌握领会所学的知识。 2.在联想想象中导。如学习课文《望月》,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可以布置学生在有月亮的夜晚,对月想象,凝思,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名言,让学生感受望月乐趣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月亮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神奇美好的月亮文化的种子,望月之乐得以升华。
3.在朗读体悟中导。如学习诗歌《老师,您好》时,学习“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一句,开始学生不太理解意思,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此时的学生自然将呆板的词语想象活化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心中对教师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自会油然而生,实现由“言”到“象”,再到“意”的成功转换,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经历过的教师关爱自己、关爱同学的一幕幕画面,这时出示补充资料:感天动地的“马背上的老师——全国模范教师徐德光”,“汶川地震中用生命保护学生的向倩老师”。
4.在情境中导。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让学生想象写话(配乐)的环节。伴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意境深远的乐曲《秋日私语》,孩子们不知不觉从文中小彼得的角色回到生活中自己的角色,脑海中自然浮现出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幕幕,在静静的内心独白中,母爱的涌流在孩子们的笔尖下纵情流淌。
(三)习:实练精点
“习”,即实练精点,通过精练而习得。就是在课堂的疑难之处已经被攻克之后,再检测本节课知识点掌握迁移运用的情况,学生在练中悟导,练中测学,教师在学生练中寻机点拨,适时个别指导。检测练习采用“分层测试法”,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其中的综合练习、技能训练,如迁移写话、背诵等,重在针对重难点而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激发各类学生的潜能。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必须具体了解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及时把握学生的个体信息,有的放矢,以便反馈处理、集体解惑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独特性,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提升的体验。“习得”的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分层练习一点拨精讲一评价小结。有效“习得”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保证训练的典型性和针对性。针对“教学目标”精选习题,要让学生练在“点”儿上,哪里“难”练哪里,哪里存在“漏洞”补哪里。练习一般在15分钟之内做完,当堂反馈检测题目一般控制在5个左右,采取学生互评、互批等方法,做到堂堂清。
2.保证习题设计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尽量设计灵活多样且生动有趣的习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力。
3.保证习题设计的阶梯性和层次性。练习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设计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练习,让学生各尽其能,各展其思。例如,将当堂目标检测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或将习题按难易的不同层次要求标注星级。在分层练习的编排设计上,对学困生做到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优生力求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成长。
4.促进教学相长。此环节中,学生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发现教学成功与不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同时把自己的教学观察、及时闪现的教学智慧火花进行记录。这就不仅收获本节课上学生的进步,也收获教师自己教学技艺的提升,课堂呈现师生同生共长的旺盛生命力。
三、“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敢于直面新旧观念的碰撞,充分认识到“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在传承原有模式的理念的基础上,真正让教师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时间、空间留给学生,简化操作过程,易于调控课堂的节奏,在他们学习出现难题的时候及时点拨,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学·导·习”模式彰显了生命绿色。教师对课堂中的每一名学生始终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包容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的觉醒。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愉悦,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寻找方法,验证想法;他们会慢慢习惯师生间、生生问的讨论、争论、检测,善于与他人协作学习,交流想法,独立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生命的光泽和灵动,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学·导·习”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比如:低年级起始学科由于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怎样展开“先学”工作,能否让学生参与预习单的设计,如何避免假学习、假活动、假探究、假展示等形式主义现象等等。
一种教学模式的成熟,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反复的实践验证、改进和完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且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也不可能适合于某一学科的所有教学内容,“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我们有效教学,但它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教与学的实际顺势而为,合理取舍,方能真正实现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副校长。
一、“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的课程过盛,学的课程贫弱”这一弊端,教师的“教”没有完全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并给予恰当的点拨。而“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成长。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教师是“传道者”,只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只要求学生一味地听讲,一味地接受,很少有话语权。只有找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对以往教师教学理念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探究而成的。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不是从外部输入到人的心灵的,而是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该模式中的“先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导-习”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用有效的“导”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特别强调在情景中让学生合作讨论,动态生成,整体上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最近发展理论为“学·导·习”指明了方向。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为最近发展区,尚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该模式中强调“先学”,让学生首先解决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形成进一步发展的知识基础。“顺导”是在全面了解学生预学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引导,指导,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置于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环境中完成,把握住学生的最佳教学区,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坚持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实现教学相长,教与学相得益彰,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学案先学一疑难导学一精练习得。
(一)学:自主合作
先学包括三个部分:课前的“预习感知”(独自“学”)、课始时的“交流合作”(合作“学”)、后续的“展示评价”(展示“学”)。
1.独自“学”。预习前,老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将预习内容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自行预习。预习时,学生可采取“目标导向法”“学案导学法”“自学质疑法”等方式阅读文本,个体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
“预习单”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做到明确内容、要求、时间,可以适当提示一些学习的方法。还要设置弹性目标,具有层次性,有一定的梯度,贴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发展区。此外设计还要具有包容性和拓展性,为学生个性发展留下空间,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弹性目标的预设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也为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与进程中的推进提供可靠的保证。预习单设计的着眼点是:用学生的思维去设计,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设计要有开放性,包括形式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和空间上的开放等。形式有发放预习单、博客等。
2.合作“学”。在学生“交流合作”环节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利用激励性评价和多种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使其产生内驱力,让学生超前、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要给全班同学分好小组每组必须有一到两名同学较为优秀,能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活动,确保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上学生首先就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合作时与他人交流,或打破小组进行交流,达到兵教兵、兵练兵。此时,教者通过放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因此呈现生成的绿色,孩子们充分享受生命自由成长的快乐。
3.展示“学”。展示“学”属于“兵教兵”的重要表现形式,既能彰显学生个性,又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展示时首先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开始,展示后向其他同学提出请求予以帮助;其他同学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质疑,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热情地帮助,耐心地辅导,其他同学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形成班级的整体进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要面向每一名学生,真切关注每一名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超前学,主动学,互相学。此时,课堂成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在交流中碰撞,在交流中补充和融合,从而让课堂焕发出莲蓬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在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环节中,可以采用一人主导展示、大家随机交流互动的方式,也可以一组集体展示,全班进行互动交流。此环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二)导:顺学而导
“导”什么?引导思维,矫正表达。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学习心理的引导。目标引导,明确要求;方法引导,指点路径;心理引导,激发动机。
怎么“导”?这里所讲的“导”,主要指的是在学生产生认知障碍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而不是讲述。点拨的重点是解惑,核心是师生实现思维上的同频共振,情感上的共鸣触动。这里的“导”必须做到解惑、启智、动情,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以学定讲,根据学情,以疑定解,确定好点拨的起点、宽度及深度。点拨讲解中要求学生做到边思边记,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生成认知结构。
1.在比较中导。如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一课《祁黄羊》,从文章的体裁、描写人物的方法、所写人物的精神品质等方面,让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比一比中逐步掌握领会所学的知识。 2.在联想想象中导。如学习课文《望月》,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可以布置学生在有月亮的夜晚,对月想象,凝思,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名言,让学生感受望月乐趣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月亮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神奇美好的月亮文化的种子,望月之乐得以升华。
3.在朗读体悟中导。如学习诗歌《老师,您好》时,学习“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一句,开始学生不太理解意思,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此时的学生自然将呆板的词语想象活化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心中对教师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自会油然而生,实现由“言”到“象”,再到“意”的成功转换,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经历过的教师关爱自己、关爱同学的一幕幕画面,这时出示补充资料:感天动地的“马背上的老师——全国模范教师徐德光”,“汶川地震中用生命保护学生的向倩老师”。
4.在情境中导。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让学生想象写话(配乐)的环节。伴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意境深远的乐曲《秋日私语》,孩子们不知不觉从文中小彼得的角色回到生活中自己的角色,脑海中自然浮现出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幕幕,在静静的内心独白中,母爱的涌流在孩子们的笔尖下纵情流淌。
(三)习:实练精点
“习”,即实练精点,通过精练而习得。就是在课堂的疑难之处已经被攻克之后,再检测本节课知识点掌握迁移运用的情况,学生在练中悟导,练中测学,教师在学生练中寻机点拨,适时个别指导。检测练习采用“分层测试法”,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其中的综合练习、技能训练,如迁移写话、背诵等,重在针对重难点而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激发各类学生的潜能。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必须具体了解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及时把握学生的个体信息,有的放矢,以便反馈处理、集体解惑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独特性,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提升的体验。“习得”的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分层练习一点拨精讲一评价小结。有效“习得”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保证训练的典型性和针对性。针对“教学目标”精选习题,要让学生练在“点”儿上,哪里“难”练哪里,哪里存在“漏洞”补哪里。练习一般在15分钟之内做完,当堂反馈检测题目一般控制在5个左右,采取学生互评、互批等方法,做到堂堂清。
2.保证习题设计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尽量设计灵活多样且生动有趣的习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力。
3.保证习题设计的阶梯性和层次性。练习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设计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练习,让学生各尽其能,各展其思。例如,将当堂目标检测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或将习题按难易的不同层次要求标注星级。在分层练习的编排设计上,对学困生做到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优生力求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成长。
4.促进教学相长。此环节中,学生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发现教学成功与不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同时把自己的教学观察、及时闪现的教学智慧火花进行记录。这就不仅收获本节课上学生的进步,也收获教师自己教学技艺的提升,课堂呈现师生同生共长的旺盛生命力。
三、“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敢于直面新旧观念的碰撞,充分认识到“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在传承原有模式的理念的基础上,真正让教师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时间、空间留给学生,简化操作过程,易于调控课堂的节奏,在他们学习出现难题的时候及时点拨,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学·导·习”模式彰显了生命绿色。教师对课堂中的每一名学生始终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包容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的觉醒。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愉悦,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寻找方法,验证想法;他们会慢慢习惯师生间、生生问的讨论、争论、检测,善于与他人协作学习,交流想法,独立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生命的光泽和灵动,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学·导·习”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比如:低年级起始学科由于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怎样展开“先学”工作,能否让学生参与预习单的设计,如何避免假学习、假活动、假探究、假展示等形式主义现象等等。
一种教学模式的成熟,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反复的实践验证、改进和完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且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也不可能适合于某一学科的所有教学内容,“学·导·习”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我们有效教学,但它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教与学的实际顺势而为,合理取舍,方能真正实现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