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力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国制造更上一层楼,年青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本土品牌开始成为中国内地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品牌自信力进一步增强。如今,双循环经济时代已来临,该如何迎接中国原创品牌的春天?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则广告深入人心:“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那时候,不到10元钱的护肤品“大宝”可称得上是国民认可度极高的国产大品牌。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再说起“大牌”来,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LV、香奈儿这些国际奢侈品牌,或者亚马逊、微软、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巨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原本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国产品牌渐渐远离了大家的视野。
口袋里的钱多了之后要到全世界去“买买买”,大家都觉得进口的才是优质的,不光要买奢侈品,还要买先进的电子、科技产品,甚至有的人连喝的水、吃的大米都要原装进口的。
其实,中国人的品牌意识萌芽很早。那时候的品牌都是以人名来命名,比如,陆子刚的制玉、张明歧的手炉、王麻子剪刀。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大牌也是以人名命名,比如设计师乔治·阿玛尼创立的同名品牌、加布里埃·香奈儿女士创办的香奈儿等等。
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品牌也迅速活跃起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货曾经历过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考验。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厂,凭借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们的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从箱包、鞋服、日用品到手机、电脑、汽车等等各种商品都能来样生产。当国人手里有钱了,买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产品,然后一翻标签——“made in china”。
在制造强国的时代,我们靠着密集的规模化生产致富,但更大的利润却流向了别人的口袋。美国通用电气采购我们中国的格兰仕微波炉,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价格马上翻番;阿迪耐克从我们的鞋厂花100元买走的运动鞋打上自己的品牌,售价立刻七八百元起步;索尼在我国销售50万台电视所获得的利润,能超过所有国产品牌电视的利润总和。
我们常说OEM是产业的最下游,利润低,为他人做嫁衣,一定要做中国自己的品牌,但是在这个代工的阶段,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实力做品牌,更别说原创品牌了,就算想做品牌也是道路凶险。
前面我们说到的大宝,在1998年的时候销量位居国内同类产品第一,1999年,大宝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但是2000年以后却渐渐销声匿迹,为什么?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的逐步细分以及国际大品牌纷纷抢滩中低端市场,大宝没有及时调整步伐、跟上节奏,有了更多选择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用大宝了,它的市场份额开始严重萎缩。2008年,大宝以23亿元的价格被卖给了一家美国公司。与很多国产品牌的命运一样,被国际资本收购之后大宝就被打入冷宫,除了自身渠道资源被利用得很彻底外,这个品牌恐怕再也没有翻身之日。
2020年好莱坞大片《信条》《花木兰》都陆续上映了,喜欢看电影的观众没少贡献票房。虽说这两年国产电影在本土票房占比越来越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但要赶超好莱坞还不是三年五载的工夫能做到的。为了保护国产片,我们也没有全面放开中国的电影市场。熟悉电影市场的人知道,我们引进国外电影每年都是有配额的,国产电影就好比是中国品牌,进口片就好比是国际化大品牌,电影这个独特的市场采取了这样一种保护机制给本土品牌留出了成长的时间。
国产品牌被边缘化,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民族品牌本来就不够多、不够强,更主要的是中国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中还面临重重困境。
目前,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原创品牌很少能夠做到“世界第一”——中国是制造强国,却是品牌弱国。当然,在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些企业开始率先走上国际化之路。
例如,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从美国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全部股权,获得沃尔沃品牌所有权。之后吉利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买买买”模式,2017年收购了马来西亚DRB集团旗下的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同集团旗下的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8年2月,吉利又收购了戴姆勒9.69%拥有表决权的股份,并潜心研究发动机技术,成果斐然。又比如,2016年海尔全面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这一次并购不仅是全球资源、渠道打通共享,还是两家企业在理念上的不谋而合。张瑞敏曾经说过,通用家电把热水器生产迁回美国后,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即在于其采用了全流程参与的管理模式。所谓“全流程参与”,即包括用户和最基层工人在内的所有员工,大家共同来研究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这实际上正是海尔 “人单合一” 理念的另一种体现。还有,海尔倡导“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通用崇尚“以无边界工作方式行事”,两者高度相似;海尔一直将“全世界都是我的研发部”理念付诸行动,通用强调“重视全球智力资本及其提供者,建立多元化应对并充分运转”。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更多中国原创品牌正在逐步脱离土、LOW的形象,在年轻人当中掀起了国潮的新浪潮,运动品牌李宁就是其中的代表。李宁品牌也一度经历过太土、不符合主流审美、差点销声匿迹的困境,从2015年起李宁开始拥抱互联网,向年轻化的方向转变。2018年踏上纽约国际时装周,正式打响了翻身战役。
但是一个品牌的崛起,其实很难带动持续几年的国潮热。这个事件的背后推动者不仅是李宁品牌本身,还有天猫国潮这个营销IP。在李宁之后,天猫还推动太平鸟等品牌进入纽约时装周,联合纽约时装周共同推出“纽约时装周天猫中国日”,每年都带着中国国潮品牌出“海”。
随着中国民族自信心的日益增强,品牌自信也随之增强,国人对文化的自信心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年轻群体不再一味追求大牌,也在扭转进口的等于好品质的观念,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个性、潮流来彰显自己的时尚品位。
加强科技实力,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科学、系统的品牌管理体系,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之梦的必经之路。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则广告深入人心:“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那时候,不到10元钱的护肤品“大宝”可称得上是国民认可度极高的国产大品牌。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再说起“大牌”来,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LV、香奈儿这些国际奢侈品牌,或者亚马逊、微软、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巨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原本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国产品牌渐渐远离了大家的视野。
口袋里的钱多了之后要到全世界去“买买买”,大家都觉得进口的才是优质的,不光要买奢侈品,还要买先进的电子、科技产品,甚至有的人连喝的水、吃的大米都要原装进口的。
其实,中国人的品牌意识萌芽很早。那时候的品牌都是以人名来命名,比如,陆子刚的制玉、张明歧的手炉、王麻子剪刀。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大牌也是以人名命名,比如设计师乔治·阿玛尼创立的同名品牌、加布里埃·香奈儿女士创办的香奈儿等等。
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品牌也迅速活跃起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货曾经历过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考验。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厂,凭借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们的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从箱包、鞋服、日用品到手机、电脑、汽车等等各种商品都能来样生产。当国人手里有钱了,买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产品,然后一翻标签——“made in china”。
在制造强国的时代,我们靠着密集的规模化生产致富,但更大的利润却流向了别人的口袋。美国通用电气采购我们中国的格兰仕微波炉,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价格马上翻番;阿迪耐克从我们的鞋厂花100元买走的运动鞋打上自己的品牌,售价立刻七八百元起步;索尼在我国销售50万台电视所获得的利润,能超过所有国产品牌电视的利润总和。
我们常说OEM是产业的最下游,利润低,为他人做嫁衣,一定要做中国自己的品牌,但是在这个代工的阶段,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实力做品牌,更别说原创品牌了,就算想做品牌也是道路凶险。
前面我们说到的大宝,在1998年的时候销量位居国内同类产品第一,1999年,大宝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但是2000年以后却渐渐销声匿迹,为什么?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的逐步细分以及国际大品牌纷纷抢滩中低端市场,大宝没有及时调整步伐、跟上节奏,有了更多选择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用大宝了,它的市场份额开始严重萎缩。2008年,大宝以23亿元的价格被卖给了一家美国公司。与很多国产品牌的命运一样,被国际资本收购之后大宝就被打入冷宫,除了自身渠道资源被利用得很彻底外,这个品牌恐怕再也没有翻身之日。
2020年好莱坞大片《信条》《花木兰》都陆续上映了,喜欢看电影的观众没少贡献票房。虽说这两年国产电影在本土票房占比越来越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但要赶超好莱坞还不是三年五载的工夫能做到的。为了保护国产片,我们也没有全面放开中国的电影市场。熟悉电影市场的人知道,我们引进国外电影每年都是有配额的,国产电影就好比是中国品牌,进口片就好比是国际化大品牌,电影这个独特的市场采取了这样一种保护机制给本土品牌留出了成长的时间。
国产品牌被边缘化,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民族品牌本来就不够多、不够强,更主要的是中国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中还面临重重困境。
目前,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原创品牌很少能夠做到“世界第一”——中国是制造强国,却是品牌弱国。当然,在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些企业开始率先走上国际化之路。
例如,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从美国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全部股权,获得沃尔沃品牌所有权。之后吉利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买买买”模式,2017年收购了马来西亚DRB集团旗下的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同集团旗下的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8年2月,吉利又收购了戴姆勒9.69%拥有表决权的股份,并潜心研究发动机技术,成果斐然。又比如,2016年海尔全面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这一次并购不仅是全球资源、渠道打通共享,还是两家企业在理念上的不谋而合。张瑞敏曾经说过,通用家电把热水器生产迁回美国后,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即在于其采用了全流程参与的管理模式。所谓“全流程参与”,即包括用户和最基层工人在内的所有员工,大家共同来研究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这实际上正是海尔 “人单合一” 理念的另一种体现。还有,海尔倡导“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通用崇尚“以无边界工作方式行事”,两者高度相似;海尔一直将“全世界都是我的研发部”理念付诸行动,通用强调“重视全球智力资本及其提供者,建立多元化应对并充分运转”。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更多中国原创品牌正在逐步脱离土、LOW的形象,在年轻人当中掀起了国潮的新浪潮,运动品牌李宁就是其中的代表。李宁品牌也一度经历过太土、不符合主流审美、差点销声匿迹的困境,从2015年起李宁开始拥抱互联网,向年轻化的方向转变。2018年踏上纽约国际时装周,正式打响了翻身战役。
但是一个品牌的崛起,其实很难带动持续几年的国潮热。这个事件的背后推动者不仅是李宁品牌本身,还有天猫国潮这个营销IP。在李宁之后,天猫还推动太平鸟等品牌进入纽约时装周,联合纽约时装周共同推出“纽约时装周天猫中国日”,每年都带着中国国潮品牌出“海”。
随着中国民族自信心的日益增强,品牌自信也随之增强,国人对文化的自信心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年轻群体不再一味追求大牌,也在扭转进口的等于好品质的观念,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个性、潮流来彰显自己的时尚品位。
加强科技实力,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科学、系统的品牌管理体系,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之梦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