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我跟咱们市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谈及“我虽然是一个‘厉害’的老师,可是我对学生不打不骂”时,他讳莫如深地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心源伤害更可怕”。我当时就一怔。那次,我第一次听到“心源伤害”这个词,并且根据当时的语境一下子就得其真意。
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攻略:“心源”一词来自佛教,意即“视心为万法之源”;“师源伤害”是指“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其表现形式有:教师打骂学生;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不讲道理等;“心源伤害”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抑郁症狂躁症自杀自残都是它的表现形式。
一、切莫“假”科学育人
用数据支撑感觉,让数据说话。有这么一组数字,触目惊心,我们班主任必须知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2014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问卷,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浙江省一项研究同时发现,70%的中小学生存在焦虑等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今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了解了这组数字,我们应该反思了。大家把自己班学生的名单拿出来,归归类,看看哪些学生属于77.9%即心理存在不良反应;哪些属于17.4%即认真想过自杀;哪些属于19.23%即抑郁症。按照这个比例,一个50人的班级,具体数目是多少?我用手机算了一下,38.9人;8.4人;9.61人,在这组数字面前,我们是否该烧烧脑?在相信这组数字科学性的同时,要相信科学育人的必要性。转变一下观念,想改变学生从转变自己开始。我们在对待这些学生时,是否要考虑一下方式方法。
二、切莫“攻”学生底线
我们以为感冒发烧这些有外在体征的病是病,而来自心源的情绪病也是病,我们面对很多“病”孩子,他可能不自知,可是,我们是知道的。而且初中阶段,我们帮他们调整还来得及,等过了青春期,有些心理障碍,就会形成心理疾病,那就很可怕了。我们班主任对这些孩子要及时进行“心理救助”,而不是“雪上加霜”。
我们是成人,是教师。作为一名成人,我们就不应该激怒一个孩子(不包括特殊案例),因为,孩子的底线很低,他怕你的时候,是真怕;他不怕你的时候,是真不怕,可以跟你拼生死而不计后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跟学生是不平等的,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有本能的敬畏感和距离感,甚至有排他性和防范意識。我个人对此特别有体会,我的一个同学,当了我孩子的班主任,我再跟她接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自己还是老师,又是我的同学,对待孩子的班主任,尚且有这样的感觉,我想,普通人怎么样的感觉?人是语言化的动物,心理伤害,很多时候是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老师到底做了什么?如此激怒一个孩子?应该是积怨已久,绝非一时之念,可能老师自己并不知道。
三、切莫让“钉”从口出
教师的职业性格特征是“爱说上句”,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人生的幸福感低,这可能跟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是与非的矫正过程有关。在矫正的过程中,我们有话语权,我们不希望拥有“话语霸权”,可是。我们不“放狠话”,学生也不能听啊,除非我们不负责任,不在乎评比和成绩。一般来说,也许是物伤其类,学生通常没有站在老师这一边的,他们会同情弱者——他的同学,觉得他倒霉可怜,而忽略了你生气时讲的道理。我身边的一位漂亮的年轻教师,平时见人总是笑靥如花,站到讲台上,脸绷得脸型都从圆脸变成了长脸,说话就气夯夯的,一段时间,学生适应了她这种语气和神态,以为她就是这样的状态,学生就习惯了。她再生气时,除非拿出更暴力的状态,否则学生根本不在乎。在非打非骂的状态下,更暴力的状态是什么?语言,语言暴力是人类攻击的本能,语言是暴力的工具。我们教师生气时,会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这会对学生的自我感知造成负面影响。像钉子一样钉在学生心尖上,或者拔不出来,或者带血拔出。这些激怒本已“病”了的学生的钉子,如同击垮骆驼的的最后那棵稻草,让他“举起了凳子”……哪怕本意是好的,我们也别去往学生心理钉钉子,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很多优秀教师的文化性格:爱笑,一点小事就笑逐颜开,什么都写在脸上;爱憎分明,不给自己不喜欢的人丝毫机会,对自己喜欢的人超级纵容;固执,明知是错也要往前走,撞了南墙就把墙拆了继续走。所以有人总结:就怕负责的教师过分认真,因为它一旦做出错误的判断,也会坚持负责,坚持认真,那么学生就会遭殃了。人生有度,过则为灾。我们班主任每天过的是“高压锅生活”,机械地忙碌着,周而复始地为前途和钱途而烦恼。要是不调整心态,随时就可能对学生造成师源伤害,虽然,它没有表象,无法评估,但我们不能那样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在每次要说狠话时,用“同理心”想想如果面对你的是你的孩子你会不会说,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老师这样说,你让不让,我劝大家,也是在提醒自己。对学生宽容一点,社会在变,时代在前进,教师要顺势而为,适应变换。只要心不长皱纹,就会有年轻人一样的心态!我们班主任心态好了,学生就能远离师源伤害。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有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物以稀为贵,社会大环境越缺少的东西,越珍贵,比如,老师对学生付出的真爱。
心病需要心药治疗。我用过这样的方法:比如,温柔的聊天;轻轻地拍拍肩膀,拉拉手摸摸头;我还经常在包里装点小零食,假装不刻意地交给那些“需要”的孩子;安排他们在班级里“管事”,让他们在班级里心有所依;或者当感觉他们不对的时候,就是假装看不见,避开矛盾激化的焦点时刻;我还经常在学生面前示弱,换取大多数学生同理心……
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攻略:“心源”一词来自佛教,意即“视心为万法之源”;“师源伤害”是指“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其表现形式有:教师打骂学生;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不讲道理等;“心源伤害”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抑郁症狂躁症自杀自残都是它的表现形式。
一、切莫“假”科学育人
用数据支撑感觉,让数据说话。有这么一组数字,触目惊心,我们班主任必须知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2014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问卷,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浙江省一项研究同时发现,70%的中小学生存在焦虑等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今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了解了这组数字,我们应该反思了。大家把自己班学生的名单拿出来,归归类,看看哪些学生属于77.9%即心理存在不良反应;哪些属于17.4%即认真想过自杀;哪些属于19.23%即抑郁症。按照这个比例,一个50人的班级,具体数目是多少?我用手机算了一下,38.9人;8.4人;9.61人,在这组数字面前,我们是否该烧烧脑?在相信这组数字科学性的同时,要相信科学育人的必要性。转变一下观念,想改变学生从转变自己开始。我们在对待这些学生时,是否要考虑一下方式方法。
二、切莫“攻”学生底线
我们以为感冒发烧这些有外在体征的病是病,而来自心源的情绪病也是病,我们面对很多“病”孩子,他可能不自知,可是,我们是知道的。而且初中阶段,我们帮他们调整还来得及,等过了青春期,有些心理障碍,就会形成心理疾病,那就很可怕了。我们班主任对这些孩子要及时进行“心理救助”,而不是“雪上加霜”。
我们是成人,是教师。作为一名成人,我们就不应该激怒一个孩子(不包括特殊案例),因为,孩子的底线很低,他怕你的时候,是真怕;他不怕你的时候,是真不怕,可以跟你拼生死而不计后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跟学生是不平等的,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有本能的敬畏感和距离感,甚至有排他性和防范意識。我个人对此特别有体会,我的一个同学,当了我孩子的班主任,我再跟她接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自己还是老师,又是我的同学,对待孩子的班主任,尚且有这样的感觉,我想,普通人怎么样的感觉?人是语言化的动物,心理伤害,很多时候是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老师到底做了什么?如此激怒一个孩子?应该是积怨已久,绝非一时之念,可能老师自己并不知道。
三、切莫让“钉”从口出
教师的职业性格特征是“爱说上句”,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人生的幸福感低,这可能跟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是与非的矫正过程有关。在矫正的过程中,我们有话语权,我们不希望拥有“话语霸权”,可是。我们不“放狠话”,学生也不能听啊,除非我们不负责任,不在乎评比和成绩。一般来说,也许是物伤其类,学生通常没有站在老师这一边的,他们会同情弱者——他的同学,觉得他倒霉可怜,而忽略了你生气时讲的道理。我身边的一位漂亮的年轻教师,平时见人总是笑靥如花,站到讲台上,脸绷得脸型都从圆脸变成了长脸,说话就气夯夯的,一段时间,学生适应了她这种语气和神态,以为她就是这样的状态,学生就习惯了。她再生气时,除非拿出更暴力的状态,否则学生根本不在乎。在非打非骂的状态下,更暴力的状态是什么?语言,语言暴力是人类攻击的本能,语言是暴力的工具。我们教师生气时,会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这会对学生的自我感知造成负面影响。像钉子一样钉在学生心尖上,或者拔不出来,或者带血拔出。这些激怒本已“病”了的学生的钉子,如同击垮骆驼的的最后那棵稻草,让他“举起了凳子”……哪怕本意是好的,我们也别去往学生心理钉钉子,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很多优秀教师的文化性格:爱笑,一点小事就笑逐颜开,什么都写在脸上;爱憎分明,不给自己不喜欢的人丝毫机会,对自己喜欢的人超级纵容;固执,明知是错也要往前走,撞了南墙就把墙拆了继续走。所以有人总结:就怕负责的教师过分认真,因为它一旦做出错误的判断,也会坚持负责,坚持认真,那么学生就会遭殃了。人生有度,过则为灾。我们班主任每天过的是“高压锅生活”,机械地忙碌着,周而复始地为前途和钱途而烦恼。要是不调整心态,随时就可能对学生造成师源伤害,虽然,它没有表象,无法评估,但我们不能那样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在每次要说狠话时,用“同理心”想想如果面对你的是你的孩子你会不会说,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老师这样说,你让不让,我劝大家,也是在提醒自己。对学生宽容一点,社会在变,时代在前进,教师要顺势而为,适应变换。只要心不长皱纹,就会有年轻人一样的心态!我们班主任心态好了,学生就能远离师源伤害。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有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物以稀为贵,社会大环境越缺少的东西,越珍贵,比如,老师对学生付出的真爱。
心病需要心药治疗。我用过这样的方法:比如,温柔的聊天;轻轻地拍拍肩膀,拉拉手摸摸头;我还经常在包里装点小零食,假装不刻意地交给那些“需要”的孩子;安排他们在班级里“管事”,让他们在班级里心有所依;或者当感觉他们不对的时候,就是假装看不见,避开矛盾激化的焦点时刻;我还经常在学生面前示弱,换取大多数学生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