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站在一线的执教者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方法存在太多的弊端。所以越来越多的同仁们开始了各自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本文力图诠释活动教学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可行性和效率性,并结合当前实际,做了一个相对理论化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课程改革;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心理参与
一、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主客体的特点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所争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笔者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加工教学信息的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又是统一的。在这两个前提下,也就要求我们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必须以整个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活动之中去认识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当然也有人把教学的内容称为间性主体。这样三个不同性质的主体并存于一个主题活动之中,那就是课堂教学。三者之间如何统一和协调成为课堂教学的的关键。随着学段的不同,三个主体的特点也相差甚大。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也存在很多差异性。
从教学内容的主体性来看,当前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其主要宗旨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虽然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各种标准,各省市采用了不同的高中英语教材版本,但其动机和目标是一致的。人教版教材的内容题材丰富、贴近生活。从Warming up到Learning tips,各个环节循序渐进,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内容选配涉及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法制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热点话题都包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各地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能力。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为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新教材的设计新颖独特,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设计别具一格,它改变过去以阅读和语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编排,这与语言的学习要求是相一致的。
但是,相对于初中的课本来说,高中教材内容容量明显增大了很多,难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变化。比如词汇信息量的加大、阅读篇章的篇幅过长、听力材料的选取偏难、写作运用素材的要求过高等等,都给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赋予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每周课时非常紧凑的前提下,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掌握课标所要求的信息和知识,一直是老师们疲于完成的任务。如何创造性的运用和开发教材,以及对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并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活动教学法如何有效切入高中课堂
针对于高中课堂教学中主客体的特点,不难看出,一个合理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活动教学法是立足于学生这个学的主体,根据客体内容设计特定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自主进入,有效摄取。但容量较大,内容较难的高中英语课本素材,怎样将活动教学运用其中,着实是一个难点。如何设计有效活动形式和方式将成为活动教学法运用的实质和关键。
笔者认为,活动教学法的运用,首先要注重的是课堂主题的导入。在导入环节如何编制活动内容使得学生很自然而且颇有兴趣的进入主题呢?为了有迎合当代高中生地自身特点,导入阶段尽可能采用任何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应该根据本节课的主题构思出一个较为贴切的活动内容。比如高二英语选修六第一单元,是一篇讲述有关“Art”的阅读材料,在导入中是可以通过展示“Some famous paintings”,学生在欣赏对图画所进行描述的一段精美英文录音材料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重新整理相关描述性的信息内容,并根据各自的已有知识,重新对该艺术作品做相应的评述,情景要求是模拟某个画家的画展介绍。这就要求组内成员彼此合作、集思广义,在规定时间内委任代表作现场呈现。通过这一项活动内容,不仅激励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相关词汇的搜寻和组织的积极性,而且将促进了学生有效将新旧知识融合和提升其对新知识内容的渴望。
在导入后的课题主干内容的学习环节,活动形式的设计必须符合本课主要内容的情境,让它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杜威所说,要懂得经验或经验的情境的意义,我们必须想到校外出现的情境,想到日常生活中使人感兴趣和从事活动的那些内容。杜威对教育情境的第一个要求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似性。如果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过去经验相剥离,远离学生可以认识到的范围,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刺激是不成功的。学生没有从内心主动地融入情境,无法理解呈现给他们的问题的意义,只能在外界的压力和强制下从事遥远而抽象的作业时,他们内在的主动的和天生的好奇心没有被唤起,这时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结果的消极性是显而易见。
在设计有关单元知识运用的活动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这也是活动教学与其他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它强调英语教学须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其中,语言形式主要是指语音、词汇、句型、结构和语法等。语言功能是指语言行为,即用语言表达思想和完成事情,如介绍、邀请、表述、询问、请求、建议等等。语言形式是为语言功能服务的,因此,离开了语言的功能,语言形式也就失去了意义。反之,语言功能以语言形式为基础,语言形式是语言功能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设计活动任务时,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使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这样才达到了活动教学法在课堂运用的真正目的。
另外,在设计活动任务时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可操作性。活动内容设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学生难以操作,太易学生又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时既要考虑教材知识的深浅,也要结合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有信心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消除自己与所要完成活动之间的知识差距,从而可以成功的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同时要注重活动任务的阶梯性。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活动任务到高级活动任务,再由由高级涵盖初级的循环。这种活动的循环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面的拓宽,并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课程改革;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心理参与
一、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主客体的特点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所争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笔者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加工教学信息的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又是统一的。在这两个前提下,也就要求我们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必须以整个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活动之中去认识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当然也有人把教学的内容称为间性主体。这样三个不同性质的主体并存于一个主题活动之中,那就是课堂教学。三者之间如何统一和协调成为课堂教学的的关键。随着学段的不同,三个主体的特点也相差甚大。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也存在很多差异性。
从教学内容的主体性来看,当前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其主要宗旨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虽然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各种标准,各省市采用了不同的高中英语教材版本,但其动机和目标是一致的。人教版教材的内容题材丰富、贴近生活。从Warming up到Learning tips,各个环节循序渐进,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内容选配涉及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法制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热点话题都包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各地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能力。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为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新教材的设计新颖独特,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设计别具一格,它改变过去以阅读和语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编排,这与语言的学习要求是相一致的。
但是,相对于初中的课本来说,高中教材内容容量明显增大了很多,难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变化。比如词汇信息量的加大、阅读篇章的篇幅过长、听力材料的选取偏难、写作运用素材的要求过高等等,都给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赋予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每周课时非常紧凑的前提下,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掌握课标所要求的信息和知识,一直是老师们疲于完成的任务。如何创造性的运用和开发教材,以及对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并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活动教学法如何有效切入高中课堂
针对于高中课堂教学中主客体的特点,不难看出,一个合理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活动教学法是立足于学生这个学的主体,根据客体内容设计特定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自主进入,有效摄取。但容量较大,内容较难的高中英语课本素材,怎样将活动教学运用其中,着实是一个难点。如何设计有效活动形式和方式将成为活动教学法运用的实质和关键。
笔者认为,活动教学法的运用,首先要注重的是课堂主题的导入。在导入环节如何编制活动内容使得学生很自然而且颇有兴趣的进入主题呢?为了有迎合当代高中生地自身特点,导入阶段尽可能采用任何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应该根据本节课的主题构思出一个较为贴切的活动内容。比如高二英语选修六第一单元,是一篇讲述有关“Art”的阅读材料,在导入中是可以通过展示“Some famous paintings”,学生在欣赏对图画所进行描述的一段精美英文录音材料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重新整理相关描述性的信息内容,并根据各自的已有知识,重新对该艺术作品做相应的评述,情景要求是模拟某个画家的画展介绍。这就要求组内成员彼此合作、集思广义,在规定时间内委任代表作现场呈现。通过这一项活动内容,不仅激励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相关词汇的搜寻和组织的积极性,而且将促进了学生有效将新旧知识融合和提升其对新知识内容的渴望。
在导入后的课题主干内容的学习环节,活动形式的设计必须符合本课主要内容的情境,让它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杜威所说,要懂得经验或经验的情境的意义,我们必须想到校外出现的情境,想到日常生活中使人感兴趣和从事活动的那些内容。杜威对教育情境的第一个要求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似性。如果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过去经验相剥离,远离学生可以认识到的范围,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刺激是不成功的。学生没有从内心主动地融入情境,无法理解呈现给他们的问题的意义,只能在外界的压力和强制下从事遥远而抽象的作业时,他们内在的主动的和天生的好奇心没有被唤起,这时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结果的消极性是显而易见。
在设计有关单元知识运用的活动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这也是活动教学与其他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它强调英语教学须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其中,语言形式主要是指语音、词汇、句型、结构和语法等。语言功能是指语言行为,即用语言表达思想和完成事情,如介绍、邀请、表述、询问、请求、建议等等。语言形式是为语言功能服务的,因此,离开了语言的功能,语言形式也就失去了意义。反之,语言功能以语言形式为基础,语言形式是语言功能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设计活动任务时,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使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这样才达到了活动教学法在课堂运用的真正目的。
另外,在设计活动任务时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可操作性。活动内容设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学生难以操作,太易学生又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时既要考虑教材知识的深浅,也要结合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有信心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消除自己与所要完成活动之间的知识差距,从而可以成功的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同时要注重活动任务的阶梯性。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活动任务到高级活动任务,再由由高级涵盖初级的循环。这种活动的循环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面的拓宽,并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