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59—02
一、课前阅读
1. 列出细化的阅读提纲。讲授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并针对要预习的内容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提纲的内容要反映讲课的重点或难点。
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在课前按照我布置的范围阅读教材,其目的在于达到听课时的预习性心理状态,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础。带着问题阅读时,再力所能及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阅读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疑问的地方。上课时我再检查预习结果,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
二、课内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以获取知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使学生掌握本节教材的知识要点。二是使学生了解本节教材内容与前面已经学习过的章节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另外还可以使学生找出自己通过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作记录,作为听课特别注意之处。主要的阅读方法有:
1. 强调阅读重点和难点。教材中双基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互相讨论,以求深入理解。课内阅读的内容要少而精,避免面面俱到,更要防止总是整段阅读,整段划书的做法。
2. 选择阅读的时机。课堂上我既可以在讲授某一问题后指导阅读教材,以巩固知识;也可以在一节课讲授新知识的教学结束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熟记重点知识。
3. 注重阅读理解指导。课内阅读指导不能泛泛地将教材读一遍,而是要突出怎样理解和掌握某一部分教材内容的实质或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理解。如指导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强调减数分裂的概念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发生时间、分裂特点和分裂结果。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分裂特点这一部分,促使学生把握减数分裂的核心知识。
4. 强调不动笔不看书。指导学生精读时动笔作笔记、作记录,使学生眼到、手到、心到,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即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用各种符号标出。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增: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
5. 易混淆的内容对比阅读。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使认识深化的。通过对比更容易区别和掌握实质。如有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若通过对比阅读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像DNA和RNA、光反应和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
6. 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我把不同章节中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其对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如关于染色体的知识在课本(高中)有七次出现过,可以编制成提纲供学生专题阅读:l.染色体的形态,数目;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3.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不同时期的形态;4.染色体的复制并与DNA、基因的关系;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行为;6.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7.性别决定,伴性遗传;8.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通过这样的整理,可以使学生能真正地通过读书把知识融会贯通。
7. 指导学生识图。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系统:知识系统、插图系统和练习系统。学生往往会忽视插图与文字的结合。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识图,尤其注意把看图与阅读文字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课文。除了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坐标图、生态图、生理功能图等新图式,需要指导如何看图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插图。例如:要求学生模仿插图绘制生物图及填插图等形式的练习。
三、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归纳整理已学知识。
1. 阅读生物学概念。高中生物学习中,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涉及到新的生物学概念。由众多生物学概念构成的生物学知识系统,阅读时需注意对比,找出不同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例如,应激性与适应性、囊胚与胚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2. 阅读重点难点。无论是课堂学习的重点还是难点,都比较集中,一般可以利用精读来完成。注意前后章节知识的联系,深入理解关键的字、词、句,提高学习效率。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说出重点、难点的主要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应用原理、方法解题答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巩固知识,并使知识得以升华和迁移。
3. 作阅读笔记。通过阅读把知识融会贯通,化繁为简,同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形成体系,把所学知识编织成知识网。作好阅读笔记,使知识的信息量少而精,突出重点,把书读薄。阅读笔记主要可以整理归纳成:提纲式、线条式、括号式、图注式、表格式、流程式等,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本质规律,易于理解,利于记忆。
当然,要达到课后阅读的最终目标,把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还需要长期坚持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59—02
一、课前阅读
1. 列出细化的阅读提纲。讲授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并针对要预习的内容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提纲的内容要反映讲课的重点或难点。
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在课前按照我布置的范围阅读教材,其目的在于达到听课时的预习性心理状态,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础。带着问题阅读时,再力所能及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阅读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疑问的地方。上课时我再检查预习结果,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
二、课内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以获取知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使学生掌握本节教材的知识要点。二是使学生了解本节教材内容与前面已经学习过的章节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另外还可以使学生找出自己通过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作记录,作为听课特别注意之处。主要的阅读方法有:
1. 强调阅读重点和难点。教材中双基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互相讨论,以求深入理解。课内阅读的内容要少而精,避免面面俱到,更要防止总是整段阅读,整段划书的做法。
2. 选择阅读的时机。课堂上我既可以在讲授某一问题后指导阅读教材,以巩固知识;也可以在一节课讲授新知识的教学结束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熟记重点知识。
3. 注重阅读理解指导。课内阅读指导不能泛泛地将教材读一遍,而是要突出怎样理解和掌握某一部分教材内容的实质或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理解。如指导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强调减数分裂的概念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发生时间、分裂特点和分裂结果。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分裂特点这一部分,促使学生把握减数分裂的核心知识。
4. 强调不动笔不看书。指导学生精读时动笔作笔记、作记录,使学生眼到、手到、心到,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即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用各种符号标出。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增: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
5. 易混淆的内容对比阅读。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使认识深化的。通过对比更容易区别和掌握实质。如有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若通过对比阅读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像DNA和RNA、光反应和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
6. 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我把不同章节中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其对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如关于染色体的知识在课本(高中)有七次出现过,可以编制成提纲供学生专题阅读:l.染色体的形态,数目;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3.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不同时期的形态;4.染色体的复制并与DNA、基因的关系;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行为;6.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7.性别决定,伴性遗传;8.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通过这样的整理,可以使学生能真正地通过读书把知识融会贯通。
7. 指导学生识图。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系统:知识系统、插图系统和练习系统。学生往往会忽视插图与文字的结合。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识图,尤其注意把看图与阅读文字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课文。除了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坐标图、生态图、生理功能图等新图式,需要指导如何看图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插图。例如:要求学生模仿插图绘制生物图及填插图等形式的练习。
三、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归纳整理已学知识。
1. 阅读生物学概念。高中生物学习中,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涉及到新的生物学概念。由众多生物学概念构成的生物学知识系统,阅读时需注意对比,找出不同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例如,应激性与适应性、囊胚与胚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2. 阅读重点难点。无论是课堂学习的重点还是难点,都比较集中,一般可以利用精读来完成。注意前后章节知识的联系,深入理解关键的字、词、句,提高学习效率。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说出重点、难点的主要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应用原理、方法解题答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巩固知识,并使知识得以升华和迁移。
3. 作阅读笔记。通过阅读把知识融会贯通,化繁为简,同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形成体系,把所学知识编织成知识网。作好阅读笔记,使知识的信息量少而精,突出重点,把书读薄。阅读笔记主要可以整理归纳成:提纲式、线条式、括号式、图注式、表格式、流程式等,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本质规律,易于理解,利于记忆。
当然,要达到课后阅读的最终目标,把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还需要长期坚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