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fffffffffffff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中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重在探索“工学结合”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人才的实践教学课程开发途径,其宗旨是在为我们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中国目前也正在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由此,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升温,据调查所了解,目前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高职院都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将肩负着培养我国旅游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作为一门系统课程来建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文在此重在研究和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以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与就业未能形成共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实习、实践只是为了完成学生的实训教学及毕业实习这一教学任务,而不能从根本上将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没能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形成职业兴趣和目标,比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的学生,在对他们的前厅、餐饮的一些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酒店专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缺乏统一的认识,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经过实践实训后,反而不喜欢这些课程,甚至对专业产生误解,认为工作后就是在酒店餐饮行业端盘子端碗,到毕业时酒店专业许多学生反而改行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
  2.学生的实践环节不足,实操能力差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们普遍觉得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很多课程缺乏实用性,在教学中,比如:导游、计调、前厅接待,餐饮服务熟练的实践技能、敏锐的观察视野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培养和提炼出来。如果教师只是在模拟的场景的引导下学习,学生很难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比如导游实务这一课程因为实践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实习一年后,未能在带团过程中灵活处理旅游者的个别要求,并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让学生真正走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实践来获取和提高职业能力。
  3.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不多,企业需求与课程建设脱节
  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对学生尽管采取了实习实训课程的训练,但流于形式的比较多,在学校内部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没有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对某些课程的具体运用,以为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景区实习后自然就会操作了,而没有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否很快被旅游行业及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因此,应及时了解掌握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实习实训企业的资源,从企业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4.“双师型”师资建设进程慢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从目前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中很多老师是刚从研究生毕业的校门迈入职业院校的校门,自己的实践能力不足,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就可想而知了。同时,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聘请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技能或专业理论比较过硬的兼职教师,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意识到有这一问题存在,但学校重视不够,导致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发展迟缓,因此,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发途径探索
  1.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体系创新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用好旅游企业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培养学生在旅游行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旅游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培养学生以服务为核心的高技能服务理念,同时实操、实践能力是致关重要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活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了让学生实习、实训单位始终有学生参与其实践工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成立的开心假期校园旅行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训基地,并且我院在旅游管理专业课采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分组轮换上课、分组实践的课程安排,如:2010级旅游管理1、2班与清远国际酒店轮流工学交替,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将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考取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模块来考核,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识能力,这样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旅游行业结合起来,将其真正置于行业背景中。
  2.教材改革与创新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可根据自身专业、实习基地特点,有针对性地自编特色化教材,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更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的基本依据。这样不断融入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在分析专业领域内职业人才特征的基础上,改革教材内容。在形式上,这类教材不再仅仅是纸质的书本,还应该是包括纸质讲义、多媒体课件、一些纪实的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校与碧水湾度假村在这方面已达成共识,并且,我们的教材要定期灵活的更新,一般两年一个周期就要进行修订,以真正做到教材内容能立足现实市场,面向社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达到行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目的。
  3.教学方法创新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为适应当今旅游业大好形势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多种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在导游实务课上很好用,情境教学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前厅接待时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任务引领教学法、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的专业学习,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要结合高职就业指导课的特点,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和创新,让学生在旅游企业中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拓展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能力。   4.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开发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把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整个实践课程教学中去,比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的工作人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现代的服务意识,寓教于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并增强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感知、领悟工作环境所要求和必备的职业素养、综合职业素质,把实践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比如: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把化碧水湾度假村作为一个长期的合作重要实习基地,但在开设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这一课程时,学生所用的教材涉及的内容与实习的景区及企业并不能很好衔接,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及景区管理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设想将与碧水湾度假村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根据碧水湾旅游资源的优势,开设温泉资源的专业讲座和度假村景区的优化管理讲座,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5.师资素质创新培养
  组建“双师”队伍是实践课程教学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创新的基点,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内培外引,专兼结合”这是重要而行之有效的途径。“内培”是指充分挖掘发挥我们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潜在素质和力量,我们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素质高,80%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而且全是中青年教师,后劲力量足,根据这一优势,我院旅游管理率先为建立示范性专业而努力奋斗,学院指派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挂职、专业调研或酒店的餐饮、客房或旅行社、景区等生产现场跟岗学习,以引导他们尽快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并且还从“外部引进”,从旅游企业直接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行业专家,聘请旅行社的总经理、客房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为客座教师或顾问,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讲座或指导,企校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校内就业与实践指导队伍。
  总之,要想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和目标,就要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不断探索和开发,这将是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肩负的重大使命,也是这们高职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菲.广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魏菊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实用型旅游人才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其他文献
采矿工程设计中面临许多不确定性问题,优化设计是矿山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矿山井巷工程、采矿工程技术改造等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矿山采矿工程设计优化中应该注意的主要
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主题,进一步深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