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典型和杰出代表,简·奥斯丁的写作视角一直立足于中产阶级人群的生活。《理智与情感》描写的正是乡绅和淑女们的爱情和生活故事,看似狭窄的写作视野和普通的创作视角却蕴藏了简·奥斯丁对女性自由的呐喊,对幸福婚姻观的独到见解,正是这平凡故事中孕育的伟大思想,使得《理智与情感》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 梦想 现实 矛盾抉择
一 男权制滋生的女性歧视
男权制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男权制是一种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制度,这种制度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低下。在这种制度下,男性被看作是社会的中心,他们活跃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处于权威地位,而女性则处于极为低下的地位,社会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男权制否定女性,甚至随意贬低女性排斥女性。这种封建制度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的权利和意识被压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例如,《圣经》中就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圣经》言论指出女人是男人身上的肋骨,上帝为了说明女性存在的价值,曾说出女性生来就要经受怀孕和生子的痛苦,要受到丈夫管辖和掌控。这是对女性的极大侮辱和蔑视。此外,宗教文化中也处处透着对女性的歧视,很多哲学家包括柏拉图和卢梭等都发表过女性歧视言论,认为女性生来与男性就存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别。
二 简·奥斯丁等女性主义者对女权意识的呐喊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在整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开始被重视,女性作为社会进步推动者的作用开始慢慢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女性主义作家诞生。她们反对性别歧视,主张女性应该得到公平待遇。简·奥斯丁作为19世纪英国小说界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里存在女性自由主义的倾向,这使得她成为女性意识的先觉者。正是这种意识促使简·奥斯丁将女性意识大胆地表现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并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描写来表达其对旧礼教和旧传统的反抗,表达女性争取婚姻自由和独立的主张。简·奥斯丁的小说虽然不具备其他小说家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其视角独特,将写作对象放在中产阶级的乡绅和淑女身上,掀起了一股现实主义潮流,对当时弥漫英国文坛的庸俗小说是一次洗涤和激荡,有一种破旧立新的意味,既具有讽刺意义又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 埃莉诺和玛丽安的爱情梦想:简·奥斯丁的爱情向往
在《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丁着重树立了两个女性形象,即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这两姐妹美丽漂亮,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对爱情她们却有着不同的憧憬。
1 埃莉诺的爱情梦想
简·奥斯丁对爱德华这个人物形象的设定并不出众,他没有翩翩风度,他的仪态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他生性腼腆,这使得第一眼见他的人并不能很快被他吸引。埃莉诺在见到爱德华之初,并没有很强烈的好或不好的感受,但是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就对他有了好感。所以,当玛丽安询问她对爱德华的看法,并表达出对爱德华某种程度的不甚满意时,埃莉诺客观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埃莉诺从爱德华的日常表现和爱德华的行为观察中得出,爱德华因为性格腼腆,所以不怎么爱侃侃而谈,但是只要花点时间了解他,就能知他是一个人品正直的人。而且埃莉诺认为爱德华在文学和鉴赏方面有着自己的想象力。埃莉诺对爱德华的评价是“初看上去,不引人瞩目,相貌也不算漂亮,但是相处之后会觉得他很可爱,很漂亮。”从埃莉诺对爱德华的评价可以看出,埃莉诺所向往的爱情绝不是排山倒海般强烈的爱情,她并不痴迷于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相反,她认为,只有在相处过程中才能更了解对方,才能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她向往的是一种平淡却持久的爱情。
2 玛丽安的爱情梦想
简·奥斯丁描述了玛丽安和埃莉诺在面对爱德华这个人物时的不同感受,和姐姐埃莉诺对爱德华的评价不同,玛丽安对爱德华的评价处处透露着直观的情感主义倾向。玛丽安觉得爱德华并不具备吸引埃莉诺的魅力。她认为理想的爱情应该是找一个与自己趣味完全相投的人,他们甚至应该醉心于同一本书。她觉得只有那样,她才会得到幸福,这使得她不能理解姐姐埃莉诺对爱德华的高度评价。这种对爱情的完美主义梦想在日后她看见威洛比时表现得淋漓尽致。玛丽安认为威洛比的人品完全可以和她想象中的英雄媲美,他一切的一切都符合她梦中情郎的形象。从玛丽安对面对不同人物时产生的爱情感受来看,简·奥斯丁塑造的玛丽安是一个有着极度浪漫主义情怀的女孩,她觉得爱情应该是一见钟情的,爱人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她对爱情有着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
简·奥斯丁塑造了两个对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梦想的姐妹,我们可以揣测,这两种爱情梦想都曾存在于简·奥斯丁的思想中,她可能曾有过如玛丽安一般疯狂的爱情梦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的磨砺,她的爱情思想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埃莉诺面对爱情时的冷静更被她所青睐。所以,对爱情的盲目完美推崇和现实客观分析都是简·奥斯丁爱情观的重要部分。反映出了简·奥斯丁在不同时期的爱情向往。
四 埃莉诺和玛丽安的现实选择:简·奥斯丁的矛盾纠结
埃莉诺和玛丽安有着不同的爱情向往,这使得她们在面对现实爱情时,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则直接反映了简·奥斯丁的矛盾纠结。
1 埃莉诺:始终如一的理智选择
(1) 对爱德华不轻易曝露爱意
简·奥斯丁是一个冷静、沉着的人,这种冷静沉着让她具有许多女性在面对爱情时所不具备的理智,她的这种理智在埃莉诺的身上表露无遗。埃莉诺在和爱德华认识不久就对他萌生了爱意,但是她从来没有炽热地表达过自己的爱意。当埃莉诺不得不跟随母亲搬离兄长的山庄到偏远的山下去时,她虽然对爱德华有诸多不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她将对爱德华的感情埋在心底。因为在埃莉诺看来,她虽然不怀疑爱德华对她也是喜爱的,但是在没有摸清他的真实思想之前,埃莉诺自己绝不会纵容这种偏爱,她坚持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所以,即便后来搬到乡下之后爱德华来拜访,埃莉诺也没有表明自己的爱意。 (2) 面对爱德华订婚事实保持冷静
当埃莉诺从露西口中知道爱德华已经订婚时她并没有发疯而是默默观察,直到看到爱德华的笔迹,确信爱德华确已订婚。埃莉诺也遭遇了重创,“她的情绪几乎为感情所压倒——情绪一落千丈,两条腿几乎站都站不住了”。简·奥斯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埃莉诺的伤心和失望。埃莉诺尽管内心痛苦不堪,她甚至开始怀疑爱德华是不是在骗她,他对她爱也是假的,但即便是这样她仍然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冷静地进行了分析,她觉得爱德华一定比她更难受,所以她选择默默承受,将这种伤痛埋在心底,并不表现出来。
(3) 爱德华孤立无援伸出援手
埃莉诺对爱德华的感情就像溪水,温馨而长久。当爱德华遭遇母亲逼婚不成被剥夺财产继承权,最后又被露西抛弃。埃莉诺一直默默关注着他,并主动为他介绍了心仪的牧师工作。埃莉诺并没有因为爱德华被抛弃而看轻爱德华,也没有落尽下井,这皆是因为她对爱德华的爱是真心且坚定的,她甚至愿意为他默默付出。
(4) 原谅威洛比的所作所为
当威洛比去找埃莉诺,告诉她之所以选择与布兰登上校表妹结婚的真实原因,当威洛比忏悔他对玛丽安所做的一切,对威洛比针锋相对的埃莉诺最终选择了原谅,并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此时,埃莉诺这个人物身上闪耀的不仅仅是理智的光辉,还有情感的光辉,可以说在埃莉诺身上,理智与情感一直并存,但是她知道如何把握二者的分寸。
2 玛丽安:一味的情感主导选择到理智抉择
(1)对威洛比:盲目痴迷的喜爱
和埃莉诺相比,玛丽安的情感之路似乎更为波折,她一心想要追求梦幻般的、罗曼蒂克般的爱情,这使得当威洛比这样一个外表潇洒、举止优雅的人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几乎丧失了理智。她觉得威洛比就是为她而生的,他的气质、他的仪表和他火热的心等如丘比特的箭直射她的内心。所以,在认识威洛比没多久就和威洛比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开始出双入对出现在大家面前,和威洛比甚至有私定终身之嫌。玛丽安认为威洛比所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当玛丽安发现威洛比背弃她跟别的女人结婚时,她仍然相信威洛比是最好的,她告诉埃莉诺他是有难言的苦衷,她给他找了很多种理由,坚信他绝不会背弃她,这种任由盲目情感蔓延带来的结果就是玛丽安病情加重,并且卧床不起,差点为此送了命。
(2)对布兰登上校:主观排斥到理智接受
玛丽安见到布兰登上校第一眼,就认定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光棍,而且身体孱弱,这让她对布兰登上校没有任何幻想。这种主观认定和她对威洛比的主观认定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然而,当威洛比背叛她,当她为此生了一场重病,当她知道姐姐埃莉诺背后的默默承受,当她感受到布兰登上校对她细致入微的关怀,玛丽安也开始渐渐平静。玛丽安开始理性思考自己和威洛比之间的感情,思考自己的人生。最后,玛丽安并没有像她曾经热烈渴望的那样成为爱情的牺牲品,而是理智地选择了布兰登上校作为一生的爱人。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子的婚姻观多建立在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基础上,很多女子为了过上安逸的生活而最终沦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但是很显然,简·奥斯丁在对待婚姻问题上充满了客观、理性的认知,她正视当时社会女子获得快乐婚姻需要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个现实问题,同时,又坚定地选择自由婚姻观念,强调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所以,尽管她笔下描写的是埃莉诺和玛丽安两个理智与情感看似相对立的人物,而这也恰恰反映了简·奥斯丁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的矛盾和纠结,然而最终她笔下的人物都做出了理智的抉择,并因为这抉择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简·奥斯丁对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 简·奥斯丁:当梦想遭遇现实,理智和情感的统一
在《理智与情感》一书中,简·奥斯丁描写的两姐妹都经历了感情的波折,都怀揣着爱情梦想遭受到了现实打击。但是,当她们最终选择用理智的分析来看待感情,用理智的抉择来决定以后的生活,她们就都获得了新生,并追求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也反映出了简·奥斯丁对当时女性的忠告:在面对爱情时,既不能一味盲目,也不能冷冰冰的理智对待,而应该坚持理智和情感的统一。简·奥斯丁理性地承认男性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形态,但是坚持认为女性并不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也有权利追求爱情,也享有婚姻自由,婚姻并不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这是一种超越了当时社会的爱情观,体现了简·奥斯丁对爱情自由的追求。
六 结语
简·奥斯丁作为女性作家,她深知爱情之于女性的重要意义。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女权主义及女性自由的坚定向往奠定了简·奥斯丁的写作基调。在《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丁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刻画得细腻而生动,通过两位女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的不同选择,暗示了梦想和现实的差别,并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演绎了理智和情感的矛盾及统一。
参考文献:
[1] 沈渭菊:《重塑经典——电影改编视阈下的〈理智与情感〉》,《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2] 贾琳琳:《谈简·奥斯丁心中的最佳女主角——读〈理智与情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3期。
[3] 王新春、康春艳:《女性主义意识由感性向理智的转变——解读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4] 张倩:《从〈理智与情感〉中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杨春梅,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 梦想 现实 矛盾抉择
一 男权制滋生的女性歧视
男权制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男权制是一种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制度,这种制度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低下。在这种制度下,男性被看作是社会的中心,他们活跃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处于权威地位,而女性则处于极为低下的地位,社会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男权制否定女性,甚至随意贬低女性排斥女性。这种封建制度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的权利和意识被压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例如,《圣经》中就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圣经》言论指出女人是男人身上的肋骨,上帝为了说明女性存在的价值,曾说出女性生来就要经受怀孕和生子的痛苦,要受到丈夫管辖和掌控。这是对女性的极大侮辱和蔑视。此外,宗教文化中也处处透着对女性的歧视,很多哲学家包括柏拉图和卢梭等都发表过女性歧视言论,认为女性生来与男性就存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别。
二 简·奥斯丁等女性主义者对女权意识的呐喊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在整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开始被重视,女性作为社会进步推动者的作用开始慢慢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女性主义作家诞生。她们反对性别歧视,主张女性应该得到公平待遇。简·奥斯丁作为19世纪英国小说界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里存在女性自由主义的倾向,这使得她成为女性意识的先觉者。正是这种意识促使简·奥斯丁将女性意识大胆地表现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并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描写来表达其对旧礼教和旧传统的反抗,表达女性争取婚姻自由和独立的主张。简·奥斯丁的小说虽然不具备其他小说家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其视角独特,将写作对象放在中产阶级的乡绅和淑女身上,掀起了一股现实主义潮流,对当时弥漫英国文坛的庸俗小说是一次洗涤和激荡,有一种破旧立新的意味,既具有讽刺意义又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 埃莉诺和玛丽安的爱情梦想:简·奥斯丁的爱情向往
在《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丁着重树立了两个女性形象,即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这两姐妹美丽漂亮,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对爱情她们却有着不同的憧憬。
1 埃莉诺的爱情梦想
简·奥斯丁对爱德华这个人物形象的设定并不出众,他没有翩翩风度,他的仪态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他生性腼腆,这使得第一眼见他的人并不能很快被他吸引。埃莉诺在见到爱德华之初,并没有很强烈的好或不好的感受,但是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就对他有了好感。所以,当玛丽安询问她对爱德华的看法,并表达出对爱德华某种程度的不甚满意时,埃莉诺客观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埃莉诺从爱德华的日常表现和爱德华的行为观察中得出,爱德华因为性格腼腆,所以不怎么爱侃侃而谈,但是只要花点时间了解他,就能知他是一个人品正直的人。而且埃莉诺认为爱德华在文学和鉴赏方面有着自己的想象力。埃莉诺对爱德华的评价是“初看上去,不引人瞩目,相貌也不算漂亮,但是相处之后会觉得他很可爱,很漂亮。”从埃莉诺对爱德华的评价可以看出,埃莉诺所向往的爱情绝不是排山倒海般强烈的爱情,她并不痴迷于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相反,她认为,只有在相处过程中才能更了解对方,才能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她向往的是一种平淡却持久的爱情。
2 玛丽安的爱情梦想
简·奥斯丁描述了玛丽安和埃莉诺在面对爱德华这个人物时的不同感受,和姐姐埃莉诺对爱德华的评价不同,玛丽安对爱德华的评价处处透露着直观的情感主义倾向。玛丽安觉得爱德华并不具备吸引埃莉诺的魅力。她认为理想的爱情应该是找一个与自己趣味完全相投的人,他们甚至应该醉心于同一本书。她觉得只有那样,她才会得到幸福,这使得她不能理解姐姐埃莉诺对爱德华的高度评价。这种对爱情的完美主义梦想在日后她看见威洛比时表现得淋漓尽致。玛丽安认为威洛比的人品完全可以和她想象中的英雄媲美,他一切的一切都符合她梦中情郎的形象。从玛丽安对面对不同人物时产生的爱情感受来看,简·奥斯丁塑造的玛丽安是一个有着极度浪漫主义情怀的女孩,她觉得爱情应该是一见钟情的,爱人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她对爱情有着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
简·奥斯丁塑造了两个对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梦想的姐妹,我们可以揣测,这两种爱情梦想都曾存在于简·奥斯丁的思想中,她可能曾有过如玛丽安一般疯狂的爱情梦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的磨砺,她的爱情思想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埃莉诺面对爱情时的冷静更被她所青睐。所以,对爱情的盲目完美推崇和现实客观分析都是简·奥斯丁爱情观的重要部分。反映出了简·奥斯丁在不同时期的爱情向往。
四 埃莉诺和玛丽安的现实选择:简·奥斯丁的矛盾纠结
埃莉诺和玛丽安有着不同的爱情向往,这使得她们在面对现实爱情时,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则直接反映了简·奥斯丁的矛盾纠结。
1 埃莉诺:始终如一的理智选择
(1) 对爱德华不轻易曝露爱意
简·奥斯丁是一个冷静、沉着的人,这种冷静沉着让她具有许多女性在面对爱情时所不具备的理智,她的这种理智在埃莉诺的身上表露无遗。埃莉诺在和爱德华认识不久就对他萌生了爱意,但是她从来没有炽热地表达过自己的爱意。当埃莉诺不得不跟随母亲搬离兄长的山庄到偏远的山下去时,她虽然对爱德华有诸多不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她将对爱德华的感情埋在心底。因为在埃莉诺看来,她虽然不怀疑爱德华对她也是喜爱的,但是在没有摸清他的真实思想之前,埃莉诺自己绝不会纵容这种偏爱,她坚持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所以,即便后来搬到乡下之后爱德华来拜访,埃莉诺也没有表明自己的爱意。 (2) 面对爱德华订婚事实保持冷静
当埃莉诺从露西口中知道爱德华已经订婚时她并没有发疯而是默默观察,直到看到爱德华的笔迹,确信爱德华确已订婚。埃莉诺也遭遇了重创,“她的情绪几乎为感情所压倒——情绪一落千丈,两条腿几乎站都站不住了”。简·奥斯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埃莉诺的伤心和失望。埃莉诺尽管内心痛苦不堪,她甚至开始怀疑爱德华是不是在骗她,他对她爱也是假的,但即便是这样她仍然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冷静地进行了分析,她觉得爱德华一定比她更难受,所以她选择默默承受,将这种伤痛埋在心底,并不表现出来。
(3) 爱德华孤立无援伸出援手
埃莉诺对爱德华的感情就像溪水,温馨而长久。当爱德华遭遇母亲逼婚不成被剥夺财产继承权,最后又被露西抛弃。埃莉诺一直默默关注着他,并主动为他介绍了心仪的牧师工作。埃莉诺并没有因为爱德华被抛弃而看轻爱德华,也没有落尽下井,这皆是因为她对爱德华的爱是真心且坚定的,她甚至愿意为他默默付出。
(4) 原谅威洛比的所作所为
当威洛比去找埃莉诺,告诉她之所以选择与布兰登上校表妹结婚的真实原因,当威洛比忏悔他对玛丽安所做的一切,对威洛比针锋相对的埃莉诺最终选择了原谅,并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此时,埃莉诺这个人物身上闪耀的不仅仅是理智的光辉,还有情感的光辉,可以说在埃莉诺身上,理智与情感一直并存,但是她知道如何把握二者的分寸。
2 玛丽安:一味的情感主导选择到理智抉择
(1)对威洛比:盲目痴迷的喜爱
和埃莉诺相比,玛丽安的情感之路似乎更为波折,她一心想要追求梦幻般的、罗曼蒂克般的爱情,这使得当威洛比这样一个外表潇洒、举止优雅的人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几乎丧失了理智。她觉得威洛比就是为她而生的,他的气质、他的仪表和他火热的心等如丘比特的箭直射她的内心。所以,在认识威洛比没多久就和威洛比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开始出双入对出现在大家面前,和威洛比甚至有私定终身之嫌。玛丽安认为威洛比所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当玛丽安发现威洛比背弃她跟别的女人结婚时,她仍然相信威洛比是最好的,她告诉埃莉诺他是有难言的苦衷,她给他找了很多种理由,坚信他绝不会背弃她,这种任由盲目情感蔓延带来的结果就是玛丽安病情加重,并且卧床不起,差点为此送了命。
(2)对布兰登上校:主观排斥到理智接受
玛丽安见到布兰登上校第一眼,就认定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光棍,而且身体孱弱,这让她对布兰登上校没有任何幻想。这种主观认定和她对威洛比的主观认定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然而,当威洛比背叛她,当她为此生了一场重病,当她知道姐姐埃莉诺背后的默默承受,当她感受到布兰登上校对她细致入微的关怀,玛丽安也开始渐渐平静。玛丽安开始理性思考自己和威洛比之间的感情,思考自己的人生。最后,玛丽安并没有像她曾经热烈渴望的那样成为爱情的牺牲品,而是理智地选择了布兰登上校作为一生的爱人。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子的婚姻观多建立在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基础上,很多女子为了过上安逸的生活而最终沦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但是很显然,简·奥斯丁在对待婚姻问题上充满了客观、理性的认知,她正视当时社会女子获得快乐婚姻需要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个现实问题,同时,又坚定地选择自由婚姻观念,强调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所以,尽管她笔下描写的是埃莉诺和玛丽安两个理智与情感看似相对立的人物,而这也恰恰反映了简·奥斯丁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的矛盾和纠结,然而最终她笔下的人物都做出了理智的抉择,并因为这抉择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简·奥斯丁对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 简·奥斯丁:当梦想遭遇现实,理智和情感的统一
在《理智与情感》一书中,简·奥斯丁描写的两姐妹都经历了感情的波折,都怀揣着爱情梦想遭受到了现实打击。但是,当她们最终选择用理智的分析来看待感情,用理智的抉择来决定以后的生活,她们就都获得了新生,并追求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也反映出了简·奥斯丁对当时女性的忠告:在面对爱情时,既不能一味盲目,也不能冷冰冰的理智对待,而应该坚持理智和情感的统一。简·奥斯丁理性地承认男性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形态,但是坚持认为女性并不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也有权利追求爱情,也享有婚姻自由,婚姻并不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这是一种超越了当时社会的爱情观,体现了简·奥斯丁对爱情自由的追求。
六 结语
简·奥斯丁作为女性作家,她深知爱情之于女性的重要意义。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女权主义及女性自由的坚定向往奠定了简·奥斯丁的写作基调。在《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丁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刻画得细腻而生动,通过两位女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的不同选择,暗示了梦想和现实的差别,并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演绎了理智和情感的矛盾及统一。
参考文献:
[1] 沈渭菊:《重塑经典——电影改编视阈下的〈理智与情感〉》,《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2] 贾琳琳:《谈简·奥斯丁心中的最佳女主角——读〈理智与情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3期。
[3] 王新春、康春艳:《女性主义意识由感性向理智的转变——解读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4] 张倩:《从〈理智与情感〉中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杨春梅,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