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谅教授小针刀治疗术后面瘫的经验及认识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谅教授认为手术创伤致“瘀”停滞局部,使局部气血不畅、筋脉失养是术后面瘫的主要病机。采用小针刀治疗术后面瘫应注重审查术后面部的异常结构,以瘢痕为中心,选取针刀操作部位,剥离松解局部粘连。治疗时尽量选取细微的针刀,注意进针方向、松解幅度,频率以每周1次为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医用交联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医用交联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应用他克莫司。比较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 d、术后1个月
笔者应用揿针联合药袋敷脐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遗尿2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7例患儿均来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及儿科门诊,男18例,女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4岁,平均(7±2)岁。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参考《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修订)》[1]。2治疗方法 (1)揿针。取穴:脾俞、肾俞、遗尿点(双侧足小趾底部第一横纹中点)。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热敏灸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效应.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药物止痛法”选用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解黑色糊状便,伴纳差、乏力,腹胀明显。2020年7月6日胃镜病理示:(胃底近贲门)腺癌。2020年7月13日PET-CT示:纵隔、肝门区、网膜囊顶、胃小弯旁及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两肺多发转移;肝内广泛转移;全身多处骨转移。2020年7月17日予以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瑞戈非尼片治疗。
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是药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服务模式。MTM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及配合药物治疗,增强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和不合理用药等相关问题,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受益。本文通过介绍MTM的核心要素、运行模式、国内外实践及发展的研究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探索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MTM,为积极推进药学服务整体水平提升和服务质量提高给予一定的参考。
伏立康唑是目前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一线用药,该药既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proteins,CYP)2C9、2C19、3A4的底物也是其抑制剂,临床上与许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而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使用伏立康唑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本文通过对1例曲霉菌中枢感染患儿应用伏立康唑的监测与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治疗药物监测在识别药物相互作用中
目的:比较分期针灸法与芬吗通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疗效。方法:将66例PO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观察组基于“阴阳消长转化”理论,于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行经期采用分期针灸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口服芬吗通(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每日1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功能[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卵泡计
笔者运用针刺呼吸补法为主治疗感染后咳嗽30例,现报道如下.rn1 临床资料rn30例患者来自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呼吸科咳嗽病专台及针灸科,其中男12例,女1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艾灸与卡泊三醇软膏的疗效.方法:将80例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
温针灸,又名烧针灸、针柄灸,是指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得气后,把艾炷或艾段固定于针柄上点燃,使艾灸产生的热力通过针体传导至穴位深部,以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笔者临床应用温针灸疗法时,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①温针灸广泛适用于寒凝经脉和气血痹阻导致的各种寒证(实寒证、虚寒证)和痛证,但阴气偏盛及久病、虚病者,其气沉滞、运行困难,因而得气感较弱,且针感出现较慢[1],正如《灵枢·行针》曰:“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②患者在传统温针灸治疗过程中往往只感受到穴位局部及皮肤表面的热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