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语文课当作只是进行语文教与学的课,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就必须与语文这门语言学科特点相结合,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促进其语文能力的提升,丰富其情感体验。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除了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外,还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整合进行探讨。情感教育的融合应从教学情境、平等师生关系、把握教材情感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性
语文知识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的引导丰富学生的感情,使其了解更多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形象性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结合形象性教学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描绘性语言向学生刻画出课文形象,引导学生发展形象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其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情感体验。最后,审美性。语文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在情感教育中融入审美性教育可以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情感教学以“美”为坐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表达出对知识、对美的追求,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态度,如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感,等等。这些感人的形象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假如未被充分挖掘.,就不能充分感染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倾情钻研语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起,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最终激起情感的火焰。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语文。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语文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为了能使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教师应对他们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总之,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语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灌溉出一个更为绚烂的情感花园。
参考文献
[1]陈瑜姝.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27-28
[2]向爱梅.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5(11):38
[3]雷春明.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存阅刊,2017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性
语文知识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的引导丰富学生的感情,使其了解更多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形象性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结合形象性教学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描绘性语言向学生刻画出课文形象,引导学生发展形象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其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情感体验。最后,审美性。语文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在情感教育中融入审美性教育可以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情感教学以“美”为坐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表达出对知识、对美的追求,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态度,如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感,等等。这些感人的形象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假如未被充分挖掘.,就不能充分感染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倾情钻研语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起,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最终激起情感的火焰。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语文。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语文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为了能使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教师应对他们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总之,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语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灌溉出一个更为绚烂的情感花园。
参考文献
[1]陈瑜姝.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27-28
[2]向爱梅.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5(11):38
[3]雷春明.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存阅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