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单体对单梗着色霉的抑菌活性,为临床采用中药治疗着色芽生菌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株单梗着色霉菌株为实验菌株,包括1株标准株、10株临床分离株。参照CLSI制定的M38-A2,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蛇床子素、姜黄素、白鲜碱、知母皂苷、黄芩苷、苦参碱、丹皮酚、斑蝥素和大黄酚9种中药单体对单梗着色霉的抑制作用。结果:9种中药单体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几何均数为14.11~272.65μg/mL,蛇床子素、姜黄素和白鲜碱的抑菌活性最佳,几何均数分别为14.11、28.21、52.98μg/mL;
【机 构】
: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基金项目】
:
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2021115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B111117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单体对单梗着色霉的抑菌活性,为临床采用中药治疗着色芽生菌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株单梗着色霉菌株为实验菌株,包括1株标准株、10株临床分离株。参照CLSI制定的M38-A2,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蛇床子素、姜黄素、白鲜碱、知母皂苷、黄芩苷、苦参碱、丹皮酚、斑蝥素和大黄酚9种中药单体对单梗着色霉的抑制作用。结果:9种中药单体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几何均数为14.11~272.65μg/mL,蛇床子素、姜黄素和白鲜碱的抑菌活性最佳,几何均数分别为14.11、28.21、52.98μg/mL;
其他文献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可以显著延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无病进展期,一代EGFR-TKIs研发较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治疗后耐药限制了EGFR-TKIs的长期疗效。最近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可为一线EGFR-TKIs耐药的患者提供适度的益处,尤其是T790M突变阴性患者,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针对免疫治疗对一代EGFR-TKIs耐药患者后续治疗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及疗效预测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1980(LINC01980)对微小RNA-335-5p(miR-335-5p)的靶向调控作用及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胃癌细胞(AGS、HGC-27、MKN-45和MGC80-3)的LINC01980和miR-335-5p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1980与miR-335-5p的相互关系;将MGC80-3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转染)、LINC01980干扰(si-LINC01980)组(
目的:探讨日常护肤习惯与玫瑰痤疮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面部皮炎专诊的玫瑰痤疮患者和非玫瑰痤疮患者进行日常护肤习惯的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护肤步骤数、洁面次数、是否每天使用面膜和酸类产品等因素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玫瑰痤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收到有效问卷487份,其中144例为玫瑰痤疮,343例为非玫瑰痤疮。性别差异、每天护肤步骤数是否≥4步、是否每天外敷面膜以及是否每天外用酸类产品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口腔咀嚼环境,采用不同材料修复非龋性颈部缺损后进行动态加载,研究各咀嚼阶段下颌前磨牙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右下颌第二前磨牙颈部缺损模型为对照组(Control),IPS e.max(A)、Celtra Duo(B)、Filtek Z350树脂块(C)、Lava Ultimate(D)和Filtek Supreme XT(E)修复缺损为实验组;模拟一个咀嚼周期T=0.875 s内各模型的应力应变趋势,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同一时期,各模型剩余牙体组织
报告足部小汗腺汗孔瘤1例。患者女,24岁,因“左足趾间红色丘疹1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左足第三与第四趾间可见一大小约14 mm×5 mm的红色肿块,稍呈分叶状,基底部带蒂,表面光滑,部分有血痂。皮损组织病理:瘤内部分表真皮内可见一致性的小圆细胞,呈嗜碱性,胞浆较少,边缘细胞不呈栅栏排列,常可见管腔样结构,内衬红色护膜。部分见表皮内成巢的肿瘤细胞,均由一致性嗜碱性小圆细胞形成,边缘细胞未见栅栏结构。诊断:小汗腺汗孔瘤。予手术切除,1年后随访未复发。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总IgE与成人发病型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发病年龄>18岁的40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EOS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性别、年龄、外周血EOS和血清总IgE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伴/不伴呼吸道过敏、伴/不伴户尘螨阳性的病例组间分布情况。结果:病例组EOS和血清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80、3.88,均P<0.05)。性别在重度与轻度、重度与中度间分布均
目的:了解SAPHO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1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确诊的5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信息。结果:5例患者均出现掌跖脓疱,其中1例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伴痤疮、1例受累骨关节局部皮肤红肿。关节表现:5例均出现胸锁关节受累,3例伴外周大关节受累,1例伴骶髂关节受累,1例伴颅骨受累。内脏表现:2例出现无菌性肺炎,其中1例发生肺栓塞,同时伴胆汁淤积、胸膜炎、脑膜炎、淋巴结肿大。影像学表现: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但对于存在禁忌证的患者,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可能难以耐受。目的研究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成功启动的影响因素,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治疗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收治的应用肠内营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收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时间、72 h后耐受情况、肠内营养的疗效,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条件差异。结果纳入SAP患者35例,应用肠内营养共109例次,营养途径包括口服和管饲,肠
报告Pinkus纤维上皮瘤1例。患者女,61岁,右侧腹股沟区不规则黑褐色斑块2个月余,大小约为0.8 cm×1.2 cm,表面粗糙呈乳头瘤状,不伴疼痛及瘙痒。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增生的与表皮相连的基底样细胞样条索,并含有色素,条索周边的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周边有收缩间隙,基质内见胶原纤维增生及黏液沉积。诊断:Pinkus纤维上皮瘤。予以手术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SNHG7)靶向微小RNA-186-5p(miR-186-5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基于UALCAN网站分析TCGA数据库中肝癌组织的SNHG7水平,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NHG7水平与肝癌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正常肝上皮细胞HL-7702和肝癌细胞(HCCLM3、Hep3b、HepG2、HuH-7)的SNHG7水平。选择HuH-7细胞并转染靶向SNHG7的小干扰RN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