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外一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次到A市的目的,是要与几个权贵、大款当面谈妥几笔文字买卖。他们电话上希望我通过各种媒体把他们宣传出去:权贵需要把他们标榜成廉政为民、克己奉公的公仆楷模;大款需要把他们吹捧成遵章守法、驰骋商界的时代精英。当然,他们对我这个舞文弄墨、头发换钱的文人很大方,电话中说一篇文章见报,“稿费”三万还是五万,都是可以面谈的。
  下火车后我在一家旅馆要了个单间,夜里正苦苦琢磨与权贵、大款们的谈判策略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个艳丽女子,她笑容可掬道:“先生,陪您过夜怎样?——不包夜按小时计费也行,一小时三百。”
  我的头皮呼啦一下就麻了。早听说过A市“繁荣娼盛”,没料到我刚落座就送货上门了!
  不过我很快就镇静下来,说自己写文章累得腰酸头疼,请她坐一小时聊聊天,钱照付。我并非六根清净,只是担心染上性病罢了;如此穷大方,出钱聊天,一是可怜这个下贱女子,二是企图顺手牵羊,日后写她的隐秘文章挣钱。
  那可悲可鄙又可怜的女子听说我是“作家”很高兴,说她平时遇到的人虽然不乏有地位的,但实际上品味都很低很低,与之逢场作戏,难得推心置腹交谈,心里怪憋的:“我从小就崇拜作家,可我还没有面对面同作家说过话呢!”
  她很坦率,交谈中把自己的经历说得一清二楚:她本是一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学生,与男性交往不检点,被学校开除。她没臉回去见家人又没钱生活,受“东南西北中,挣钱下广东;裤带松一松,胜做一月工”的诱惑,两年前到这里做起了皮肉生意。她讲述了许多干这个行当的细节, 这些细节可以变成赚大钱的文章啊!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一问一答:“你这两年间挣了多少钱?”
  “有二十万。准备再干一年,挣足三十万。”
  “你对这种生活满意吗?”
  “当然满意!如果是继续上大学,毕业后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一个月的工资撑死也不过三两千块钱,一年多说能节余七八千块钱;干一辈子,顶破天手里有二十万。两年同一辈子相比,一比哪能不满意?”
  “可是,你不觉得这是不道德的吗?”
  “道德?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得好,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理性赋予人以完美的本性,过顺应人本性的生活就是道德。”
  “康德是德国人,我们说中国的道德。”
  “中国?”她笑了,笑得很妩媚很豁达,“用中国的‘三从四德’之类来衡量,这样的生活当然是不道德。可现在是什么时代?商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都是商品,都可以进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干这一行也算等价交换?”
  “事实是人们都在干这一行!科学家,还有你们写文章的人,是出卖智慧,也就是出卖大脑,歌唱家是出卖嗓子,足球运动员是出卖脚,更不用说卖血的、卖眼角膜的……总之都是出卖肉体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进行等价交换。”
  哎哟我的天哪!污七八糟!
  她还说什么当今是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了,娼妓起着“公共厕所”的作用了,如果没有公共厕所,城市就将肮脏不堪了……她越是高谈阔论,我越觉得她可悲可鄙可怜……
  看表已过了一个小时,我就拿出三百块钱打发她走。没有想到她却坚决不收,说:“这点钱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而你却要熬多少个夜才挣得来!”
  我顿时被她说矮了一截。她打开女士包,取出一叠大额票子递给我:“这一个小时我很开心。能在你这个作家面前,把我窝在肚里的话吐了出来,心里好畅快!我这是花钱买开心。”
  无功不受禄,我怎好意思白收她的钱?我伸出去的手又往回缩。这时我觉得自己在继续变矮,变得可悲可鄙可怜了。
  而她则不无自豪地微笑着:“一年后,我要用自己挣的钱办个公司,当老板!如果你愿意,那时我雇你为我写文章!接住吧!就算定金。”
  我鬼使神差、失魂落魄地收了她的钱,又鬼使神差、失魂落魄地弓腰送她出了门。
  这以后,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她——一个从潘多拉盒子里跳出来的黄色幽灵躯赶出我的脑海,并总在问自己:我出卖灵魂,她出卖肉体,我和她谁更下贱?
  
  当年的儿童团
  
  苍天野地间,一条小路惊蛇般地在荒草树丛中窜进窜出。路旁站着两个刚换掉乳牙不久的“童子军”,一个的发型是“一片瓦”,一个的“发型”是和尚头。
  解放军刚在山里围歼了一个营的“国军”,打扫战场时发现有漏网者,因此民兵处处设卡,盘查漏网之敌。这条小路荒僻,距战场又远,白天查路条的任务就交给了童子军。
  天快黑时下起雨来。早春时节的雨浇在身上,两个童子军都冷得抱着红缨枪打哆嗦。
  一片瓦说盘查三天了,一根敌人毛也没查到;眼下天快要黑了,淋着雨冻得要死,干脆提前撤岗算球了。和尚头却反对,说按要求天黑定才能撤岗。一片瓦说你要是不同意,就还我半个窝窝头!和尚头家极穷,中午饿狠时向一片瓦讨了半个窝窝头。眼下和尚头还不起半个窝窝头却又不同意撤岗,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的。
  正在这时,荒草丛中躲躲闪闪出来一个人。
  两人停止了争吵,挺红缨枪迎上去:“站住!干什么的?”
  来人不过二十上下年纪,一身当地农民打扮,人中处长着颗“定中痣”:“我是山外人,进山挖药的。前几天打仗,我不敢出山……”
  “拿路条来!”一片瓦将红缨枪尖抵住“定中痣”胸口。
  “定中痣”从怀里掏出路条,被和尚头一把抢过去查看。看过,和尚头的红缨枪抵住了“定中痣”后背,喝道:“你的路条好像不是真的!”
  “哪能不是真的?区政府发的,你看,大印红堂堂的!”
  一片瓦收了红缨枪,接过路条查看。“定中痣”慢慢挨近一片瓦,腰躬得像大虾:“我是以挖药为生的,”乘和尚头不留意时,他迅速往一片瓦手里塞了个东西,“我常从你家门口过呢!”
  和尚头在“定中痣”背后喝道:“少啰唆!你跟我们到村里走一趟!”
  一片瓦绕到和尚头面前说:“我看这路条没毛病。”一片瓦读过几天书,在“一”字不识的和尚头面前算是有学问的。“再说,打仗前我时常见他经我家门口进山。”
  和尚头就收了红缨枪“你敢保证他不是坏蛋?”
  “是坏蛋敢从我们面前走?”
  放走了“定中痣”和尚头仍有疑心,说硬是觉得那路条有点像是伪造的。一片瓦说:“你是睁眼瞎,真的也要看成假的。”
  和尚头又说:“那咱们到村里喊几个民兵追上去,再认真辨认一下。”
  一片瓦说:“你要是想自找麻烦,就先还我的半个窝窝头!”
  和尚头熄火了。一片瓦手心里攥的是一块银元......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陈谷子烂芝麻了。如今的一片瓦已成了当地的掌权人物。
  “定中痣”后来到了台湾,成了富商。改革开放以后,“定中痣”到曾打过仗的故地考查,准备投资与当地政府合伙办企业。可是一考查,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太差,“定中痣”就犹豫了。当地负责谈判的官员只好请一片瓦亲自与台商会晤。
  一见面一片瓦就认出了“定中痣”!两人亲热得不得了,都说意想不到、意想不到。
  追昔抚今,两人感慨万千。“定中痣”感谢一片瓦当年的救命之恩,一片瓦也感谢“定中痣”当年的资助之情——那一块银元帮自己家度过了严重饥荒!
  交谈间“定中痣”问到了和尚头。一片瓦说和尚头几十年间犯了不少错误,目前还在山里种庄稼。“定中痣”直说可惜。一片瓦说没什么值得可惜的,“他那种性格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一辈子不可能有什么出息。”
  故人相逢多叙旧,半天就这样过去了,合资办企业的事却都没提及。晚餐痛饮,“定中痣”不胜酒力,离开餐厅就被人扶进宾馆了。
  一片瓦酒量大,没事。离开餐厅时对属下说:“放心吧,合资办企业的事板上钉钉了!”不错,凭一片瓦和“定中痣”早年的关系,不该成的事也该成了。
  可是,“定中痣”酒醒后就要动身返台,对属下说:“这生意不能谈了,谈不得了!”
  属下问他为什么,“定中痣”说一片瓦这人靠不住:“同他合作,有一天他照样会背叛我!”
其他文献
人生是个古今中外永远说不透的话题。时下,抱怨生活,喊工作压力大,叫活累的人很多。平心而论,在城镇包括大部分农村,如今的困难大都不是饿肚子的困难,不说比解放前,就说比三年困难时期,这也是不叫困难的困难了。人们的难受痛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不平衡——这是与人比出来的;二是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强烈地意识到未来的不可知和恐惧。其实,浮躁之时应去四个地方走走看看。  常去父母或爷爷奶奶的住处走走看看。爷奶
期刊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擒苍……在东风文艺2009年2期上,隆重推出了一组老年人文艺作品。在东风杂志上开辟一片老年人园地,是一件值得老年人高兴的事。东风公司的老年人,大都是二汽的创业者。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住干打垒的土房、芦席棚,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为东汽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列宁有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的东汽人没有忘记他们,作为东风人的文艺园地《东风文艺》,也没有忘记他们。他们永
期刊
一竹竿磕出一个家    只见爷爷的脸拉长了几寸,眼里蹿闪着火苗子,右手的竹竿“嚓、嚓、嚓——”地捣在泥地上,朝着他的长子低声吼:“一块儿过不下去了?分家!”  于是,爷爷的一竹竿,便磕出了一个新家。  在当时的鄂西北枣阳乡下,农户“分家”时,得拿一根竹竿来扮演着分家的道具。  家常话儿,还得从前说起。  一九五四年腊月初六,暖暖的阳光下,十九岁的父亲和十九岁的母亲经亲戚牵线儿,喜结连理。  风华正
期刊
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中华诗词》,辟有《吟坛百家》栏目,重点推介建树颇著的词家诗人。许多活跃于诗林词坛的高手们,翘首以望;几经努力,多数未能如愿以偿。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物流运行部高级经济师田恒炼,凭借多年历练出来的一支笔,潇洒地走进了这个殿堂。2008年第6期《中华诗词·吟坛百家》,推出了田恒炼的10首词作,附有通栏个人简历及照片。并加《编者按》曰:“田恒炼的词,全部用新声韵。这是本刊‘吟坛
期刊
她叫什么,怎么流落到我们这里的,没有人知道。  那天,她一步一瘸走近街道拐角,倚着土墙问修伞的刘栓,你看见有队伍从这里经过吗?  刘栓抬头,看见她戴个草帽,瘦高的个子,破旧的衣衫,黑黢黢的脸,说,两个月前有过。  她拖着腿想继续走,才转身,一头栽了下去。  刘栓把她抱回自己的草棚,用草药敷她腿上的伤口,用一碗稀粥让她缓过了气。她洗了把脸,才露出女子的面目。  接下来,很多很多天,刘栓陪她打听队伍的
期刊
新上任的局长姓牛,上面下派的。  牛局长上班的头几天总是板着脸,遇到同志们点个头,很少讲话。好像不愿与人交流。好像对谁都没有好感。  只有一次例外。新分来的大学生小赵在局长办公室报到的那天,局长和小赵谈了老半天,局长不停地笑,笑得很开心。局长的笑声楼上楼下都能听见。而其他同志每次汇报工作的时候,局长的办公室总是传出局长似乎很不耐烦的声音:你们讲的什么?你们在讲什么?局长好像听不懂。  不久,牛局长
期刊
去年四月份的某一天,是一个特别晦涩的日子。  那一天,我陪着老婆上街,那时老婆已经肚子高挺,怀了四个多月的身孕。老婆骑着自行车走在前面,我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忽然听到老婆惊呼一声,话音未落,就看到一辆擦肩而过的摩托车,呼啸着向前方冲去,一眨眼便没了踪影。老婆朝我大喊着:“老公,我的挎包被人抢了。”   老婆出门上街,喜欢把一个小挎包拴在手腕上,我平时劝她注意安全,免得被小偷盯上,她就是不听,现
期刊
1、几人相忆在江湖    今天将是晴朗的一天——今天将是阿燕在南国的最后一天。两年来的打工生涯,此刻如同一部慢动作播放的电影,桩桩件件、历历在目。两年的时间,一棵小树也能长出几米高了!谁能知道,她的思想、她的心智,她的千丝万缕的感怀,在这两年里又得到过怎样的生长?然而她还是选择了告别和离去。表面上的原因是她在内地的单位停薪留职期满,她必须回去;可好马不吃回头草,谁不知道这只是一个软弱的借口?  几
期刊
他是全国知名企业家,她是公司一名普通文員,他俩的相识缘于一次公司培训课。那时他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谈着创业史,她则用无比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那双迷人的桃花眼勾走了他的心,30多年来他疲于创业,情感世界荒芜一片,这双眼睛让他一下子找到了心灵的驿站。下课后他主动留下了名片。  她加他为QQ好友,他俩无说不谈。谈得最多的是女人对男人的爱慕,男人对女人的思念。感情一触即发,浓烈而炽热。  他说:“我要追你!”
期刊
我给朋友们讲了我大哥的故事,朋友们说,卵!疑点重重,你小子又写了一篇蹩脚的小说。  我也难得争辩,干脆把故事讲给大家,请帮我评个理。  我大嫂在厂子里开了家服装店,那天是星期天,店里的生意很好。大嫂脸上高兴,大哥心里高兴。不久,就进来两小伙子,他们将外衣搭在自己的左手上,便朝顾客身边移。顾客的皮包轻易被解开了,横在他们手上的衣服恰到好处地遮住了不能让外人看到的一切,右手又伸进去了。我大哥告诉我,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