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也应该不断完善,贯彻“有效性”课堂教学方针。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微,展开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剖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有效性参考。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26-02
  引言
  学会阅读技巧的把握,对一个初中生而言至关重要。而学生灵活地把握阅读技巧来源于教师课堂上的有效性指导。鉴于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本文结合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关于如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落实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意义
  初中生无论是能力方面抑或是认知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而阅读行为,影响初中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影响将来各项学习的顺利展开。鉴于此,重视阅读教学,开展有效性阅读教学行为,意义深远。有效性的阅读教学能够塑造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阅读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将能够永久性保持,对人的一生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纵观初中阅读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提倡在阅读课内、课外优秀书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当能够把握好阅读技能之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必有所提升。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下,悄然而形成。除此之外,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有了“质”的飞跃。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之时,将带领学生领略文字的魅力,给予学生最具人文性的情怀培养。而兴趣的阅读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化。这种学习“主动性”的态度,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二、立足新课改,刍议如何提升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新课堂的定位不准确,而陷入过犹不及的尴尬局面。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都能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利器,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且在践行之时,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而前进。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也即教师对新课堂把握不恰当。有许多教师过度提倡“创新”、“凸现以人为本”,而课堂的纪律、教学的目的性定位不准确,从而让课堂出现散乱、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什么的尴尬局面。有许多教师一味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就算学生的发言天马行空、毫无理据,教师也盲目肯定、鼓励。可想而知,该类课堂模式也不具备有效课堂的条件。
  2.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不断钻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当发现原有的教学方式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之时,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与方式。努力寻找教学的突破,勇于尝试新的方式,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事业上有所建树。此外,学校需要给予阅读教学足够的重视。定期举办公开课听讲,让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研组才能够切实发挥教学重心的作用。此外,教研组需要有规划性地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活动。活动围绕“教学反思”、“学习最新教学理念”等等而展开。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做好一切的教学准备工作,为开展有效性教学坚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立足学生能力接受范畴,剖析如何提升初中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课堂,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完全忽略学生都能力程度与认知特点。唯有教师立足学生,全面性、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够切实提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的教案设计、教学进度、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均需要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列入思考范畴。这样,教师所传授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而阅读教学也不再是流于表面的“说道”。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态度,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沟通。“读懂”学生,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把握,教师的工作才更具合理性。此外,当跟得上阅读教学课堂之时,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提升。而对阅读更加感兴趣,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书籍中熏陶情操、陶冶性情。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才具有现实意义性与效率性。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时间的把握上,教师应注意以学生的学习、思考、练习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讲解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小说阅读方法时,教师应先让学生阅读小说,谈一谈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讲解小说阅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重新阅读小说。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较少的时间进行讲解,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堂学习内容。当然,这一学习内容应控制在与教学相关的范围内。教师在讲解时以教材为主要内容,而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决定想要学习的内容。
  5.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阅读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浅阅读,二是精细阅读。在浅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熟悉文章的整体框架,并要求學生标记阅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简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精细阅读,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最后引导学生讨论,直至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中的所有细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层阅读,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这种更加高效的阅读方法,從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6.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学生的兴趣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常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积累。阅读中有很多优秀的写作素材,也有很多课外知识,如果能将阅读中的素材和课外知识积累下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会显著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反过来会提升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记录在素材本中,还可以开展每周素材分享会,从而帮助学生共同提升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体会阅读,发现阅读中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9):42.
  [2]斯日古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2015(34):100.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小學生来说,有趣的游戏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很认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此方面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思想的融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能力,改善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对小学
【摘要】初二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短语是衔接单词与句子的关键,所以初二英语的短语学习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学好短语呢,那么自主预习就是最好的办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短语自主预习的重要性 自主预习的方法 如何布置短语的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70-01  短语
语言的阅读前期作准备和书写前期作准备,其中包括知道文字和图书的重要性,对图书的阅读和文字的辨认愿意接受,对阅读和书写的一定技能的掌握作准备等。近些年,农村幼儿早期阅读问题慢慢成为幼教界关注的焦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在一些幼儿园里积极地开展。现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  【关键词】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 在高中各门学科中,物理是公认难度较大的学科。新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科分科,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六门学科中选择擅长的三门参加等级性考试,这必然会造成物理考试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物理可能面临的困难了解得更加深入。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对困难知识点加以整理总结,为教师进一步明确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和优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