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于《罗马书》的主题,从保罗的写作逻辑和罗马教会的具体处境来看,“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可能比“因信称义”更具有优先性.该书的重点除了“因信称义”,至少还有“合一”,二者共同组成了福音的基本要素,这使得福音具有“双核”性质.福音不只重视拯救的途径——“因信称义”,亦重视拯救的对象——犹太人与外邦人均能得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罗马书》的主题,从保罗的写作逻辑和罗马教会的具体处境来看,“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可能比“因信称义”更具有优先性.该书的重点除了“因信称义”,至少还有“合一”,二者共同组成了福音的基本要素,这使得福音具有“双核”性质.福音不只重视拯救的途径——“因信称义”,亦重视拯救的对象——犹太人与外邦人均能得救.
其他文献
李作家开始了他在八度屯的“遍访”。 “遍访”是精准脱贫工作的基本功,上级要求每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的片儿,每一家每一户的家庭情况了然于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错报和漏报——该享受政策的享受不了,不该享受政策的却得到政策的好处。 两个月的时间,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就记满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李作家对自己笔记本里那歪歪斜斜的字体毫无感觉,他的脑子里全是屯里人坑坑洼洼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的多元化阅读空间.本文对东莞市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上的4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经验和方法,为
宏微和我是大学同学,一转眼,我们已经在艺术的道路上共同求索了四十年。他基础扎实,涉猎广泛、一专多能,勤行敏思、勇于尝试,艺术成果丰硕。东北的大山大水、广阔无垠、冰雪通透,贵州的多彩地貌、灵山秀水、民风多情,这些都给了宏微多重丰厚的艺术滋养,也与宏微放达又细腻、浪漫又务實的性格相契合,强化了他尊重传统又不墨守陈规,立足中国又兼收并蓄的气度和胸襟。从早期的工业题材到后来的民族风,从写意到工笔,又从版画
我总爱用“水墨风景”这个词,因为在我内心深处“山水画”这三个字是很神圣的。一方面前面有那么多让人高山仰止、不可超越的中国山水画大家,另一方面又有许多被庸俗化了的所谓山水画的清规戒律,和很多自称为山水画家的所谓“山水画”,所以,我还是先“水墨风景”吧。 我很敬畏中国山水画博大深厚的传统。 我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山水画传统,特别是学习我喜欢的古今名家名画,通过观摹、琢磨、临摹,从理性到感性,从笔墨到精
“拦阻者”是《帖撒罗尼迦后书》中的重要概念,在圣经阐释史上聚讼纷纭。1950年,公法学家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对“拦阻者”概念进行了独特阐释,中世纪晚期著名的阿德索书简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小说《玫瑰的名字》中,“阿德索”具有双重身份:不仅是文学虚构的叙事者,同时暗中指涉教会史上的真实人物。本文尝试经由《帖撒罗尼迦后书》2:3-9进入施米特和当代思想家阿甘本关于“拦阻者”学说的论述,从而呈现中世纪晚期的神学-政治难题与现代国家理论的思想连带关系。
6月12日,融创·九璟湾河畔艺术生活馆,“岛演时代的艺术”系列绘画精品艺术大展迎来第二期展览——“水墨风景/谌宏微作品展”.66幅写生精品,将来自全省各地的观众带进乌蒙的
解读希伯来先知文学的著名篇章“葡萄园之歌”(赛5:1-7)时,只有深入考察其产生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物质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境况,细究其关键词“葡萄园”,合理辨析“葡萄园之歌”的受话人,才能对文本达成较为全面透彻的分析和理解.“葡萄园之歌”的解读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资示范的马克思主义圣经文学批评例证,有助于圣经学术研究的拓展.
自由与平等萌生于教会和国家权力的相互对立中.自由和平等植根于、存在于免遭国家权力任意干涉的私人内部领域之中,而对良知的尊重与敬畏是所有公民自由的萌芽,也是基督教用以促进自由的方法,亦即约翰·洛克《政府论·上篇》中的主题.国家就是国家,而不是用“国家”这个新的上帝取代旧“上帝”——信仰的上帝——的过程.所以,《政府论·上篇》中的洛克的形象是破坏性的,即彻底摧毁旧秩序的根基圣经,为在瓦砾上建设新的秩序——理性的秩序,或者说真正的平等——扫清道路.
“进京赶考”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作为一种文化情结,“进京赶考”一直有经受考验、接受考核的内涵解读。“赶考”命题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西柏坡时期的历史转折及毛泽东同志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密切相关。中国革命有着光辉的历程,有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经受革命考验,接受人民考核的前进道路上,不断提升“赶考”能力,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