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字的妙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有人说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朵奇葩。汉字,传说为仓颉所创,许慎《说文》讲汉字有六句真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我们读古书,必须具备《说文》六书的常识,否则极易造成误读或者错读。下以“瘦”字为例,略述汉字之趣。
  “瘦”字,人们耳熟能详,顺口可说的就有“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瘦骨嶙峋”、“千金难买老来瘦”等等。宋徽宗赵佶诗书画无所不精,其所创书法,笔势瘦硬挺拔,史称“瘦金体”。
  瘦字,《说文》注释:臞也,从疒,表明瘦字与疾病有关,本义是肌肉不丰满。后又逐渐衍生出衣服鞋袜窄小、细削、单薄、土地瘠薄等含义。瘦字很少入诗词歌赋,但有几大词人却偏爱这个瘦字,把这个瘦字用得风生水起、妙趣横生,用得愁云惨雾,让人不忍卒读。
  易安居士李清照与瘦有关的词有:“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学诗漫有惊人句”的李清照写作《点绛唇》和《如梦令》的时间,当是未出阁时,一句“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使一个鲜活的、还有点顽皮的小姑娘形象,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应是绿肥红瘦”句,这个“瘦”字用得更是美妙至极。至写作《醉花阴》时,当是其夫赵明诚病故,又当是靖康之变(1127年)之后,国破家亡。“人比黄花瘦”虽是写花,更是写人,更是李清照身心俱疲的一幅白描图画,更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
  南宋大诗人陆游仅一首送给表妹唐婉的《钗头凤》便让他名誉天下、青史留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中的“瘦”字,用得至为精当到位,把个愁肠百结、饱受相思之苦的小妇人,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人又怜又爱。
  唐代诗人唐彦谦写有《过长陵》:“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这个“瘦”字和马、千古腐儒一勾兑,使一不得志一肚子穷酸学问又穷困潦倒的破落士大夫形象呼之欲出。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曲状元的马致远曾有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28字,境界全出,宛若天成,实为千古绝唱。其前三句没有一个动词,纯用名词,然意象交映,隽永含蓄。其中“瘦”字用得更是妙绝。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提笔信马由缰,忽然想到抗战时期发生在重庆的一件趣事。当时的重庆,贪腐横行、诚信缺失,物价暴涨,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时任《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在处理一物价飞涨的新闻时,特地给新闻框了一个花边,还模仿宋代诗人蒋捷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制作新闻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这个“瘦”字又拓展了内涵,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读者纷纷叫绝,《新民报》也一时洛阳纸贵。
  (韩玉乐摘自《今晚报》2013年1月16日)
其他文献
作文要出新,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看惯了一般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当阅卷老师看到一篇另类体裁的作文时,怎么不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日记体、书信体、文言小说、故事新编等与众不同的体裁,都能在考场上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下面谈谈日记体作文的写法。  日记体在叙述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以日记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方式,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腐蚀》和意大利作家亚
虽然有点偏僻,却因有北京最大的IMAX屏幕而火爆京城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早已声名鹊起。宽阔的馆内共有4层、20个展厅。“中国电影百年历程”展的经典老电影画面和海报剧照让人怀旧,“电影技术博览厅”则揭开了电影拍摄的内幕。比较有特色的是“数字特效的合成、配音”及“场景拍摄”等互动项目,参观者能过一把当电影演员的瘾。  这里有曾拍摄过毛泽东的摄影机、赵丹饰演聂耳时穿的皮夹克、成龙的签名、泥人张的电影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