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TPM模式在煤矿机器设备维修管理上的应用作了浅要的分析, 以更新设备管理和维修观念、提高设备效能为核心目标, 从而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有效缓解企业先进技术设备与落后管理方式的矛盾, 切实使设备管理工作满足现代煤矿企业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TPM 模式;煤矿设备维修管理;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D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49-01
1 概述
煤矿作为一个特殊行业, 存在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 随着我国广大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推进, 如何搞好煤矿机器设备的管理, 如何融合、吸纳当代科学管理思想、理论、模式和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煤矿设备管理的有效性, 已成为广大煤矿机电工作者日益关注、研究探索的主要问题。
2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概述
除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外,随着国外技术的不断引进,新兴多元资本结构企业的不断诞生,带来设备维修管理新思维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源于欧美,兴于日本,基于精益化思想的全员效率维修(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 )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对这个模式的探讨,成为中国众多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探索的一个热点,并日渐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方法。这个新模式的要点,一是要实现全员参与,体系控制过程全员化; 二是要努力做到投入效率最大化。
2.1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含义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含义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安全生产; 涉及设备规划、使用和维修等所有部门; 从企业领导到一线工人全体参加; 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修追求的目标是“三全”,即全效率——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到最高; 全系统——建立起从规定、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更新直至报废的设备一生为对象的预防维修系统,并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 全员——凡涉及设备一生全过程所有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和第一线生产工人都要参加到TPM 体系中来。
2.2 TPM 設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特点
TPM 的特点是重视人的作用,重视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以及多能工的培养; 强调操作者自主维修,主要是由设备使用者自主维护设备,广泛开展6S ﹙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活动,通过小组自主管理,完成预定目标; 侧重生产现场的设备维修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重视润滑工作,突出重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重视产品广泛开展设备点检工作,从实际出发,开展计划修理工作; 开展设备的故障修理计划修理工作; 讲究维修效果,重视老旧设备的改造; 确定全员生产维修的推进程序。
2.3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员生产维修又有了新发展,主要有。
(1) 更加重视操作者自主维修。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改善企业素质”来实现的。机器人化、自动化、性化等所谓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简称FA﹚的发展,必须培训适应FA 时代要求的关键人员,即为自动化设备配备能手,应做到: 操作人员要学会自主维修的本领; 维修人员应提高维修机械电子设备的本领; 设计制造人员使自动化设备不断接近“无维修设计”。
(2) 在改善人的素质的同时改善设备的素质。改善现有设备的素质提高设备效率; 把通过改善现有设备素质所取得的經验和信息收集起来,向设备的规划阶段反馈,以期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计的改善。
(3) 提高设备效率。从加强设备现场管理的角度提出提高设备效率,是指如何从时间和质量两方面掌握设备的开动状态,增加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和提高产品的产量。
3 TPM 模式的应用
要从根本上掌握TPM理论和使用方法,就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彻底改变老旧的思想。要改变一种推行了几十年的老旧体系,首先就应该从思想上摒弃旧体系所带来的习惯性思维方式。
第二,积极推行以预防为目的的维修和护理。应该彻底改变救火式的事后维修,转为预防性维修,把日常维护的重点转到与方向维修上来,同时,还应该摆脱以往的机械式的计划约束,大幅增加针对性的维修份额,还要根据具体的对象,提高设备检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少量的投入提供设备的维修效率。
第三,大幅增加针对性维修计划。要以预防为目的,根据点验结果和车间的反馈信息,增加设备的针对性维修计划,从而把设备隐患消灭于无形。要把点验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维修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隐患编程事故。
第四,彻底贯彻制定的年度普修计划,将其作为优化设备状态的主要手段。
第五,采用它机点验、横向展开的思维方式。它机点验和横向展开是比较有特色的活动,含义是发现一台设备出现某种问题,就要去反思别的同类设备是否也会出现该问题,如果可能,就应该制定统一的改进方法,把所有可能出现该故障的设备都彻底处理。
第六,加强对设备的故障分析,找到故障根源,杜绝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第七,进行部件品质的展开,其含义是:对设备不同零部件的品质和寿命周期规律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种类的零部件展开有针对性的维修,改善部件的使用环境,延长部件使用寿命,减少损坏几率
第八,改善与改造相结合。在TPM体系中,可以利用改善和改造来提高设备品质。
第九,注重对设备项目中的前期管理和把关,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生产服务。
第十,使用车间和换件自主维修。要改善设备使用状态,加强设备的检修工作车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车间是否科学使用和管理设备,将大大地影响设备的开动率。
4 TP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利弊
尽管在TPM 维修模式上许多企业做了大量持久的摸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努力。
(1) TPM 体系在各企业仍然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许多有益的做法有待于法规定位和国家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经验得到继承和发扬,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2) 现行企业对新的维修模式的探讨存在明显的照搬现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和自己国家的文化特征和企业的管理流程相适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开拓发展成适合自己的体系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先进体系的最大效率。
(3) 在开展新的维修模式探索的同时,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把成功经验固化和传承上下工夫。把好的经验定期总结出来,形成标准、流程和可实施技术文件,并纳入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内来。
(4) 备件储备处理不好,将和TPM 的效率化构成矛盾。我们国内企业远远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市场化程度不高,备件的重复储备现象就非常严重。各种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和体系管理的瓶颈带来了大量的浪费。随着设备复杂性的大幅度提高,贵重备件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5) 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思维,影响新模式的定位。
5 结语
市场经济下, 企业在实现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态势已使设备管理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下重视物质寿命, 忽视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的观念,把维护和修理建立在基于先进技术水平的科学决策上, 而不是建立在定时计划检修或是人员的高度责任心上。只有转变传统的维修观念, 才能真正提高维护效率, 增加企业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文德邦.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刘林祥,姚家瑞. 现代设备管理[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64-),汉族,陕西韩城人,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陕西煤炭工业学校,现供职于陕西陕煤韩城矿务局桑树坪2号井,主要从事煤矿机电方面工作。
[关键词]TPM 模式;煤矿设备维修管理;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D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49-01
1 概述
煤矿作为一个特殊行业, 存在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 随着我国广大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推进, 如何搞好煤矿机器设备的管理, 如何融合、吸纳当代科学管理思想、理论、模式和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煤矿设备管理的有效性, 已成为广大煤矿机电工作者日益关注、研究探索的主要问题。
2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概述
除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外,随着国外技术的不断引进,新兴多元资本结构企业的不断诞生,带来设备维修管理新思维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源于欧美,兴于日本,基于精益化思想的全员效率维修(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 )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对这个模式的探讨,成为中国众多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探索的一个热点,并日渐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方法。这个新模式的要点,一是要实现全员参与,体系控制过程全员化; 二是要努力做到投入效率最大化。
2.1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含义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含义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安全生产; 涉及设备规划、使用和维修等所有部门; 从企业领导到一线工人全体参加; 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修追求的目标是“三全”,即全效率——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到最高; 全系统——建立起从规定、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更新直至报废的设备一生为对象的预防维修系统,并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 全员——凡涉及设备一生全过程所有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和第一线生产工人都要参加到TPM 体系中来。
2.2 TPM 設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特点
TPM 的特点是重视人的作用,重视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以及多能工的培养; 强调操作者自主维修,主要是由设备使用者自主维护设备,广泛开展6S ﹙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活动,通过小组自主管理,完成预定目标; 侧重生产现场的设备维修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重视润滑工作,突出重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重视产品广泛开展设备点检工作,从实际出发,开展计划修理工作; 开展设备的故障修理计划修理工作; 讲究维修效果,重视老旧设备的改造; 确定全员生产维修的推进程序。
2.3 TPM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员生产维修又有了新发展,主要有。
(1) 更加重视操作者自主维修。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改善企业素质”来实现的。机器人化、自动化、性化等所谓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简称FA﹚的发展,必须培训适应FA 时代要求的关键人员,即为自动化设备配备能手,应做到: 操作人员要学会自主维修的本领; 维修人员应提高维修机械电子设备的本领; 设计制造人员使自动化设备不断接近“无维修设计”。
(2) 在改善人的素质的同时改善设备的素质。改善现有设备的素质提高设备效率; 把通过改善现有设备素质所取得的經验和信息收集起来,向设备的规划阶段反馈,以期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计的改善。
(3) 提高设备效率。从加强设备现场管理的角度提出提高设备效率,是指如何从时间和质量两方面掌握设备的开动状态,增加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和提高产品的产量。
3 TPM 模式的应用
要从根本上掌握TPM理论和使用方法,就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彻底改变老旧的思想。要改变一种推行了几十年的老旧体系,首先就应该从思想上摒弃旧体系所带来的习惯性思维方式。
第二,积极推行以预防为目的的维修和护理。应该彻底改变救火式的事后维修,转为预防性维修,把日常维护的重点转到与方向维修上来,同时,还应该摆脱以往的机械式的计划约束,大幅增加针对性的维修份额,还要根据具体的对象,提高设备检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少量的投入提供设备的维修效率。
第三,大幅增加针对性维修计划。要以预防为目的,根据点验结果和车间的反馈信息,增加设备的针对性维修计划,从而把设备隐患消灭于无形。要把点验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维修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隐患编程事故。
第四,彻底贯彻制定的年度普修计划,将其作为优化设备状态的主要手段。
第五,采用它机点验、横向展开的思维方式。它机点验和横向展开是比较有特色的活动,含义是发现一台设备出现某种问题,就要去反思别的同类设备是否也会出现该问题,如果可能,就应该制定统一的改进方法,把所有可能出现该故障的设备都彻底处理。
第六,加强对设备的故障分析,找到故障根源,杜绝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第七,进行部件品质的展开,其含义是:对设备不同零部件的品质和寿命周期规律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种类的零部件展开有针对性的维修,改善部件的使用环境,延长部件使用寿命,减少损坏几率
第八,改善与改造相结合。在TPM体系中,可以利用改善和改造来提高设备品质。
第九,注重对设备项目中的前期管理和把关,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生产服务。
第十,使用车间和换件自主维修。要改善设备使用状态,加强设备的检修工作车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车间是否科学使用和管理设备,将大大地影响设备的开动率。
4 TP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利弊
尽管在TPM 维修模式上许多企业做了大量持久的摸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努力。
(1) TPM 体系在各企业仍然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许多有益的做法有待于法规定位和国家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经验得到继承和发扬,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2) 现行企业对新的维修模式的探讨存在明显的照搬现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和自己国家的文化特征和企业的管理流程相适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开拓发展成适合自己的体系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先进体系的最大效率。
(3) 在开展新的维修模式探索的同时,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把成功经验固化和传承上下工夫。把好的经验定期总结出来,形成标准、流程和可实施技术文件,并纳入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内来。
(4) 备件储备处理不好,将和TPM 的效率化构成矛盾。我们国内企业远远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市场化程度不高,备件的重复储备现象就非常严重。各种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和体系管理的瓶颈带来了大量的浪费。随着设备复杂性的大幅度提高,贵重备件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5) 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思维,影响新模式的定位。
5 结语
市场经济下, 企业在实现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态势已使设备管理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下重视物质寿命, 忽视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的观念,把维护和修理建立在基于先进技术水平的科学决策上, 而不是建立在定时计划检修或是人员的高度责任心上。只有转变传统的维修观念, 才能真正提高维护效率, 增加企业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文德邦.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刘林祥,姚家瑞. 现代设备管理[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64-),汉族,陕西韩城人,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陕西煤炭工业学校,现供职于陕西陕煤韩城矿务局桑树坪2号井,主要从事煤矿机电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