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儿童游戏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草。古时,在端午节前后,有一种特别流行的游戏:斗草。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上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的记载。唐朝时斗草之戏最盛,据记载,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在端午节斗百草,为了使自己所采的花草种类繁多,她派人快马加鞭去远处摘取。到了清代,斗草游戏仍然盛行,不过斗草游戏仅以女性为限了。
  采百莲。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诗,勾画了一幅儿童采莲图:“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的白居易,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诗。
  牧牛。在古代,对孩童来说,牧牛也是一项游戏。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牧竖》诗将一个放牛儿童演绎得活灵活现:“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垂钓。胡令能,唐代诗人,隐居圃田。一天,他闲来无事,前往农村访友,被一个专心致志于钓鱼的蓬头稚子所感染,写下了一首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有一首《观游鱼》诗也写了一个另样的钓鱼儿童:“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诗人空闲之时,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诗人有感而发,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喂食,盼它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捉蝴蝶。“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诗句。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儿童们捉蝴蝶的情态。
  学种瓜。“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一诗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
  捕蝉。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时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江宁知县。他的《所见》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刻画了一个活泼自在、天真无邪的牧童捕蝉的情景。
  放风筝。高鼎,字象一、拙吾,是清代后期诗人。他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宁静的早春二月,看到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在欢快地歌唱。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一群活泼的孩子们放学早归,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玩耍,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充满了希望。此情此景,诗人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写下了一首《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孔尚任也有一首《风筝》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几个儿童兴致勃勃,结伴去野外放风筝,却等不到足够的春风,吵吵嚷嚷地骂老天不公平,我放风筝你卻不给力。一个“骂”字,体现了儿童对放风筝的钟爱,表现了儿童的稚气可爱。
  (转自《北京晚报》)
  素材压缩 对每个人来说,天真无邪的儿童时代都是美好的回忆。古代虽然没有如今种类繁多的玩具,但那时候儿童玩的游戏是置身于大自然,亲近山川河流,童年趣事最多的是垂钓、牧牛、放风筝、捕知了等。
  阅古知今 从古代的儿童游戏到现在的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折射了时代的进步。了解古时候的儿童游戏,可以增强青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从而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本素材适用于网络游戏、优秀传统文化等话题。
其他文献
我国计算机学科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计算机学科本身而言,它具有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有创新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创新的指导者,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改进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