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都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堂;传统音乐
绵延几千年传统音乐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她已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中華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而音乐教育在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个平台,再现中华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为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较多高等师范院校以及一线教学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探讨过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及如何构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等。为此,现笔者也为此提出个人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他们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所以,教师只有将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够传授于学生。新课改后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音乐技能以外,更注重学生学习和掌握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2011年出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各方面都涉及到了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例如,音乐课程性质中的人文性;课程基本理念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因此;课程设计思路中正确处理音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在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内容中都有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除了继续学习示范技能外,还要努力学习大量的音乐背景文化、音乐历史知识等方面。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下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教者必须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活到老,学到老是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的育人。
二、兼蓄传统与创新的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同样,一个毫无创新思维的教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思维呆滞的。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传统音乐的教授更需要创新。学生本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就没有兴趣,如果再加上乏味无趣的教学方式,学生则更对传统音乐没有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别出心裁。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有些教师把读歌词、唱谱子、跟唱等传统教学方法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则是画旋律线、模唱、编创等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新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但一当教师没有把握好要领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音乐风格,而且音乐与语言的交流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本文并不是批评新课改下创新教育教学,而是在坚持创新教育教学下保持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到兼收并蓄。
三、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方法
传统音乐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的无聊和乏味。这时候师生互动有利于初中音乐课堂氛围的优化。教师对于音乐的情感和对学生的情感,都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表现出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热爱音乐更要热爱把美的音乐传授于学生。在讲课堂中,教师要将个人情感与教学内容所结合起来,借此调动学生的对音乐的喜爱以及对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新疆歌曲《青春舞曲》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唱好这首歌曲还有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通过身体语言进行互动,会让音乐课堂的审美性得以提升,促进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促进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例如在《雪绒花》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之声》中的音乐剧片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在情境想象中,学生思维会更加的活跃,有更多想法,可以更好的表达音乐情绪。
四、提倡“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出了音乐课程的新概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首位,这就更加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内心感受。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如果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音乐老师讲述传统音乐文化并不能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受。笔者认为,“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请进来”:学校可以组织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为同学们更好的展示传统音乐的风采,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走出去”: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艺术殿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传统音乐的纯真与质朴。
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学音乐教师应眼于实际,拓宽教学视野,将教学理念定位于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艺术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必须依靠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最好媒介,只有学生们能够较好的掌握并且喜欢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够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3(01).
[3]樊祖萌.传统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研究,1996(04).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堂;传统音乐
绵延几千年传统音乐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她已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中華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而音乐教育在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个平台,再现中华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为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较多高等师范院校以及一线教学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探讨过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及如何构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等。为此,现笔者也为此提出个人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他们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所以,教师只有将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够传授于学生。新课改后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音乐技能以外,更注重学生学习和掌握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2011年出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各方面都涉及到了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例如,音乐课程性质中的人文性;课程基本理念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因此;课程设计思路中正确处理音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在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内容中都有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除了继续学习示范技能外,还要努力学习大量的音乐背景文化、音乐历史知识等方面。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下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教者必须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活到老,学到老是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的育人。
二、兼蓄传统与创新的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同样,一个毫无创新思维的教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思维呆滞的。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传统音乐的教授更需要创新。学生本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就没有兴趣,如果再加上乏味无趣的教学方式,学生则更对传统音乐没有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别出心裁。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有些教师把读歌词、唱谱子、跟唱等传统教学方法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则是画旋律线、模唱、编创等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新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但一当教师没有把握好要领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音乐风格,而且音乐与语言的交流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本文并不是批评新课改下创新教育教学,而是在坚持创新教育教学下保持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到兼收并蓄。
三、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方法
传统音乐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的无聊和乏味。这时候师生互动有利于初中音乐课堂氛围的优化。教师对于音乐的情感和对学生的情感,都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表现出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热爱音乐更要热爱把美的音乐传授于学生。在讲课堂中,教师要将个人情感与教学内容所结合起来,借此调动学生的对音乐的喜爱以及对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新疆歌曲《青春舞曲》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唱好这首歌曲还有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通过身体语言进行互动,会让音乐课堂的审美性得以提升,促进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促进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例如在《雪绒花》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之声》中的音乐剧片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在情境想象中,学生思维会更加的活跃,有更多想法,可以更好的表达音乐情绪。
四、提倡“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出了音乐课程的新概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首位,这就更加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内心感受。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如果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音乐老师讲述传统音乐文化并不能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受。笔者认为,“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请进来”:学校可以组织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为同学们更好的展示传统音乐的风采,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走出去”: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艺术殿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传统音乐的纯真与质朴。
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学音乐教师应眼于实际,拓宽教学视野,将教学理念定位于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艺术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必须依靠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最好媒介,只有学生们能够较好的掌握并且喜欢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够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3(01).
[3]樊祖萌.传统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研究,1996(04).